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6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新蚜虫疠霉对云南省不同地区烟蚜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孢子浴”法将人工培养的新蚜虫疠霉对云南4个不同地区的烟蚜接种进行定量生物测定(25℃,光周期为L:D12:12,RH85%),每组包括8个剂量(0.32-51.77个分生孢子/mm^2),每剂量处理烟蚜60头,逐日观察记录死亡数至第8d。结果表明,无论从剂量效应还是时间效应看,新蚜虫疠霉均具有强毒杀蚜特性。接种的前3d为新蚜虫疠霉的潜伏期,第4~6d是对烟蚜的致死高峰期。新蚜虫疠霉引发不同地区烟蚜死亡的起始时间差别不大,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表明,4地区烟蚜处理的LD50值差异不大,随时间变化趋势线在斜率和截距上也没有明显区别。说明供试菌种对来自不同地区烟蚜种群的毒力无明显差异,目前尚不存在抗性烟蚜种群。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对白皮松(Pinus bungeana)松针总RNA提取方法做比较,以得到完整的、高质量的白皮松总RNA。[方法]采用Trizol法、RNA提取试剂盒法和LiCl沉淀法3种方法提取白皮松总R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总RNA的完整性和提取纯度。[结果]LiCl沉淀法提取的RNA收率高,完整性好,OD260/OD280均在1.80~2.00,28S、18S条带清晰。[结论]LiCl沉淀法能高效地从白皮松针叶组织中分离出纯度高、完整性好的RNA样品。  相似文献   
113.
新疆棉田释放中红侧沟茧蜂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中红侧沟茧蜂在新疆棉田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 ,在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和疏附县进行了田间释放试验及示范 ,结果表明 :放蜂量在 0 .45万~ 1 .5万头· hm-2 之间 ,其田间寄生率依次为41 .36%、45 .1 5 %、 5 2 .0 2 %和 61 .1 2 % ,防治效果为 61 .40 %、 71 .44%、 76.0 8%和 88.0 3% ,随着放蜂量的增加寄生率和田间防效不断提高。 2 0 0 1、2 0 0 3年田间示范寄生率可达 60 %以上 ,保蕾铃率可达 80 %以上。  相似文献   
114.
小麦吸浆虫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杀虫剂、不同防治时期、施药方法和次数防治小麦吸浆虫的试验表明,在小麦吸浆虫化蛹率达50%时,应用50%甲胺磷乳油、50%甲基异柳磷乳油、50%对硫磷乳油和6%林丹粉剂配成毒土于麦田撒施,均可有效控制小麦吸浆虫危害,穗、粒被害率均比对照降低80%以上;在小麦吸浆虫成虫羽化始盛期,用55%林丹胶悬剂0.4g/66.7m2、0.6g/66.7m2防治,防效达91.86%、94.95%,在这几种杀虫剂中防效最好;小麦播种前施药防治小麦吸浆虫幼虫效果并不理想。小麦吸浆虫的药剂防治策略应是蛹期防治为主,成虫期扫残。  相似文献   
115.
内生假单胞菌诱导棉花抗蚜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采用胚轴切断扦插法诱导棉株产生抗虫性。该方法是在棉花2片真叶期,将其根茎在下胚轴处切断,接种假单胞菌,扦插使其生根。通过该机械损伤及菌处理,诱导棉株产生系统抗性。实验设菌诱导扦插株和无菌诱导扦插株两项处理,以自然生长棉株作对照。诱导棉株扦插时,接种假单胞菌(PseudomonagladioliD-2251)的抗利福平突变菌株。生根后取其根、茎、叶组织,检测其体内接种菌菌量,结果发现诱导菌能够在棉株体内定殖,其浓度高低顺序为:根>茎>叶;诱导后,棉株体内单宁含量在各生长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菌诱导株和无菌诱导株的变幅分别为30.78%~289.99%和3.88%~139.69%。除盛花期外,各生长期酚含量也有所提高,菌诱导株和无菌诱导株的变幅分别为2.60%~36.22%和1.32%~26.16%;温室条件下,对诱导株上的自然感蚜状况进行了调查;5叶期,菌诱导和无菌诱导棉株的百株蚜量分别降低74.95%和43.51%,有蚜株率分别降低67.84%和54.98%;7叶期,百株蚜量分别降低35.98%和17.21%,有蚜株率分别降低32.24%和17.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