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9篇
  20篇
综合类   140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以养殖群体为对照,研究了广东东江外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鳞片、腹鳍棘、鳃盖骨、脊椎骨和矢耳石5种年龄材料的年轮结构特征。与养殖群体相比,整体上东江种群年轮的清晰度及对比度更高。结合周年水温数据,推测东江尼罗罗非鱼在1 3月份低温期形成1个年轮标志,而其副轮较多的特征可能与繁殖活动有关。在5种年龄材料中,以矢耳石的轮纹特征最为明显,且规律性强,而鳃盖骨和鳞片受副轮影响,可读性最低。5种年龄材料的可读性由大到小顺序为矢耳石、脊椎骨、腹鳍棘、鳃盖骨、鳞片。  相似文献   
122.
小麦雄性不育系绒毡层异常代谢与小孢子败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麦遗传型雄性不育系花药绒毡层降解及营养物质代谢,并揭示其与花粉败育的关系。【方法】以小麦S型1376不育系[(S)-1376(A)]及其保持系[(A)-1376(B)]为试材,在三核期分别用DAPI和KI-I2对花粉粒内淀粉积累进行染色观察;采用半薄切片技术对不育系(S)-1376和保持系1376绒毡层发育过程及多糖、脂类和蛋白等物质积累进行观察和比较;采用软件cellSens Entry和IPP 6.0分别计算图片中小孢子和绒毡层细胞的面积及分析各发育时期图像中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与保持系1376比较,(S)-1376花粉粒被KI-I2染成浅黄色,表明三核期其花粉中无淀粉积累,花粉败育彻底;不育系(S)-1376绒毡层较保持系1376绒毡层细胞提前至四分体时期启动细胞程序化死亡(PCD)过程;不育系(S)-1376花粉核发育迟缓,大多发育至单核晚期停止分裂,仅少数可发育至二核期;(S)-1376小孢子在四分体时期和单核早期显著增大;绒毡层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也显著大于保持系1376绒毡层细胞。在(S)-1376花粉的发育过程中,除四分体时期外,其余各时期多糖含量(呈红色)均低于保持系对应的各发育时期,不育系(S)-1376绒毡层中多糖在四分体时期多于保持系,在单核早期显著降低。在花粉整个发育过程中,不育系(S)-1376花粉中被染成黑色脂类的含量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育系绒毡层中的脂类含量在各个时期也低于保持系。不育系(S)-1376小孢子母细胞四分体时期被染成蓝色的蛋白含量很高,但单核晚期显著降低;在绒毡层细胞中单核早期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保持系,这可能暗示该时期保持系绒毡层开始启动降解。在花粉发育整个过程中保持系1376小孢子母细胞中四分体时期多糖和蛋白的含量都低于不育系(S)-1376,这可能与该时期不育系绒毡层提前降解需要大量的多糖和蛋白有关;单核晚期小孢子中的多糖、脂类和蛋白含量高于不育系,该时期是正常小孢子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育系中各种物质供应不足可能是导致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在二核期和三核期,不育系(S)-1376花粉营养细胞中大液泡不消失,细胞质内含物也不持续增加,淀粉粒、脂类等物质积累终止,最终导致小孢子内没有内含物的积累,呈空壳晶体状。【结论】小麦S型1376A不育系花药绒毡层提前降解所诱发的物质异常代谢,使小孢子在由单核晚期向二核期发育的过程中物质供应不足导致细胞核分裂异常,最终引起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123.
张鹏飞  李亮涛 《南方农机》2019,(12):215-215
车辆维修装备的精度直接影响车辆维修的效率,是安全用车的基本保障。强化车辆维修装备的精细化管理,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遵从系统高效的基本原则,高度精确实现车辆维修装备管理,是提升车辆维修质量和维修效率的关键。文章对车辆维修装备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提升途径进行了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4.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药用黄芪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药用黄芪(Astragali Radix)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本试验利用10对SSR引物对来自17个产地共380个样本的蒙古黄芪、膜荚黄芪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药用黄芪具有较高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I=2.112,H=0.781),其中蒙古黄芪遗传多样性水平(I=2.241,H=0.804)要高于膜荚黄芪(I=1.982,H=0.757),且两种黄芪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UPGMA聚类分析及STRUCTURE居群遗传结构分析可将其分为3组,即膜荚黄芪为单独一组,蒙古黄芪分为两组,其中来自山西产区的大部分居群分为一组,来自内蒙产区及部分山西产区的居群分为另一组。本研究结果对药用黄芪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遗传多样性的保护、育种及开发优质黄芪种质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5.
主要研究分析阿拉善盟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2015~2018年气候要素特征,为地区沙产业及其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6.
寒地不同玉米品种影响机收质量关键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选用本地区主栽的30个品种,开展玉米子粒机收试验,研究寒地玉米子粒机收质量的现状和影响玉米子粒直收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当前寒地不同玉米品种子粒机收质量并分析不同品种子粒机收产量损失与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落穗损失、落粒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收获平均子粒含水率为26.88%,机收破碎率平均为5.24%,杂质率为0.96%,产量损失率为5.20%,其中落穗损失平均为4.39%,落粒损失平均为0.47%。破碎率和产量损失率偏高是当前寒地玉米子粒直收主要问题。各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含水率与破碎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破碎率(y)与子粒含水率(x)符合一元一次方程y=0.268 8x-1.979 4(R~2=0.439 5**,n=90)。寒地玉米宜机收品种应具有早熟、收获子粒含水率低、脱水快且稳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7.
木质素降解细菌的筛选及园林废弃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能够高效降解园林废弃物的细菌,采用苯胺蓝和愈创木酚平板法从高温期堆肥中初筛得到木质素降解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再利用筛选出的菌株进行液态产酶和固态发酵试验,对漆酶(Lac)、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的活力变化及菌株对园林废弃物的降解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高温期堆肥中初筛得到3株木质素降解酶活力较高的细菌L-9、L-12和L~(-1)7;液态产酶试验测得L-9、L-12和L~(-1)7的Lac活力分别为8.61、12.26和2.20 U·mL~(-1);Mn P活力分别为11.16、14.75和16.24 U·mL~(-1);LiP活力分别为40.48、42.41和37.52 U·mL~(-1);固态发酵试验测得接种L-9、L-12和L~(-1)7菌株28 d后,园林废弃物的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14.88%、20.10%和11.25%;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25.64%、28.47%和30.03%。综合评价菌株L-12具有较强的木质素降解能力,通过形态观察和16Sr DNA序列分析,将L-12鉴定为嗜热嗜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stearothermophilus),可用于探究细菌降解木质素原理和工业化生产木质素降解菌剂。  相似文献   
128.
UTX(ubiquitously transcribed TPR gene on the X chromosome)作为H3K27me2/3的去甲基酶,能够调控动物发育过程,并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根据猪Utx预测序列,扩增Utx的CDS区全长序列。利用Utx的CDS区序列信息,构建pCD513B-CMV-Utx过表达载体,设计并合成干扰shRNA和阴性对照寡核苷酸片段。其中干扰shRNA及阴性对照通过退火形成双链DNA,并插入pCD513B-U6慢病毒干扰载体。采用双酶切的方法和DNA测序鉴定重组载体。通过干扰和过表达载体质粒共转293T细胞,利用qRT-PCR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序列。重组质粒与其他3种慢病毒辅助包装质粒(pRsv-Rev、pGag-Pol、pVSV-G)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扩增Utx基因的全长序列,且成功构建了Utx的过表达和干扰载体。qRT-PCR筛选出pCD513B-U6-Utx-shRNA-3干扰效率最显著,干扰效率为70%。本试验成功包装出慢病毒Lenti-Utx-shRNA、Lenti-NC和Lenti-Utx,测定的病毒滴度分别为6.1×107 TU/mL、4.8×107 TU/mL和3.9×105 TU/mL。此试验为进一步在猪源细胞中进行Utx基因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9.
从病死仔猪心脏中分离到一株革兰阴性菌,对该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 rDNA序列测定,确认该菌为猪源莫拉菌属亚种,将该菌株命名为猪源莫拉菌-ZY20001。对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和部分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该菌引起小鼠胸腔积液,不致死,对红霉素、青霉素、多粘菌素等21种抗生素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敏感,对哌拉西林耐药。菌株ZY20001具有TEM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表型与基因型不符。该实验可为深入研究莫拉菌的分类进化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青霉素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关系所做的初步探讨也丰富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30.
从四川省某规模化养猪场病死猪肺脏分离得到1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为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观察分离株的染色特点、培养特性,并通过生化试验进行鉴定;测定分离株对小鼠的LD_(50)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分析分离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性;测序分析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结果表明:该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同源性为99%;在TSA琼脂培养基上培养18h后可长成灰白色、光滑的露珠样小菌落,在血琼脂上菌落周围呈现α溶血;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测得LD_(50)为6.62×10~7 cfu/只;药敏试验发现分离株对多粘菌素B较为敏感,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头孢类、碳青酶烯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均表现为耐药。经鉴定,分离株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致病性较强,对多种药物耐药。该研究为该菌的临床诊断、选药治疗、疾病控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