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13篇
  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目的】 人工草地建设是缓解天然草地放牧压力、促进退化草地恢复的有效方式。开展施氮和补水对呼伦贝尔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SOC)组成、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和活性变化的研究,以深入认识不同管理方式对人工草地土壤碳截存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 在3种人工草地种植模式(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单播及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下构建施氮(0、150 kg N·hm-2·a-1)和补水(0、60 mm)双因素试验,采集各处理土壤样品,使用SOC物理分组、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以及土壤酶活性测定,分析不同水氮处理对SOC组分以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和活性的影响,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或活性与SOC组分的耦联关系。【结果】 3年的施氮和补水处理显著影响不同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含量。施氮处理整体上增加了苜蓿单播和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土壤的颗粒态有机碳(POC)含量,但是降低了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的含量,而旱季补水则显著提高了无芒雀麦单播草地土壤粗颗粒态有机碳的含量。施氮和补水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和组成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是显著影响了4种土壤酶的活性。单施氮处理显著降低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苜蓿单播草地土壤中的活性,但是显著提高其在无芒雀麦单播草地土壤中的活性。单补水处理显著降低了苜蓿单播和无芒雀麦单播草地土壤的纤维二糖水解酶(CB)和NAG活性。补水+施氮处理显著降低苜蓿单播草地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βG)、CB和NAG的活性,但显著提高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土壤中CB活性。不同水氮处理下土壤总PLFA及各微生物类群PLFA的变化量与POC变化显著正相关,而与MAOC显著负相关。βG和CB活性以及土壤酶C/N比、C/P比的变化量则与POC变化量负相关,并且在补水情况下更为显著。【结论】 在呼伦贝尔半干旱区人工草地,施氮显著促进土壤活性碳组分积累、降低惰性有机碳组分含量,不利于土壤碳库的稳定性。补水和施氮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活性,并且不同水氮处理下土壤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与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密切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对碳、氮、磷养分需求的差异是调控活性有机碳组分周转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2.
从燕麦的不同生育期阐述,以期帮助燕麦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3.
苜蓿被《救荒本草》《本草纲目》《群芳谱》和《农政全书》以及明皇帝实录与方志等经典要籍所记载,充分体现了苜蓿在明代的重要性、研究的普遍性和种植的广泛性。本研究以记载明代苜蓿的相关典籍为基础,应用植物考据学原理和方法,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明代苜蓿种植分布与状况、植物生态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和利用方式等进行尝试性研究考查。结果表明,明代在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京、甘肃和宁夏等省均有苜蓿种植,其中以"三晋为盛,秦、鲁次之,燕、赵又次之"。在苜蓿植物学、生态生物学研究方面成绩显著,对苜蓿植株形态、花色及其着生部位、荚果种子形状的精准描述已达到现代植物学的水准。同时,对苜蓿的轴根性也有一定的认识,记载其根的形态与黄芪的根相类似。在明代出现了紫花和黄花2种苜蓿的记载;主张苜蓿与荞麦混作,并利用苜蓿的肥田能力,将苜蓿纳入了轮作制度中;提倡7、8月种苜蓿,一年三刈,种子田一刈;苜蓿3年后生长进入旺盛期,7、8年后衰退垦去。在苜蓿饲用方面明代王象晋提出了最佳利用时期,即"苜蓿花时,刈取喂马牛,易肥健食"。同时,在苜蓿的食用、药用等方面人们利用得更加具体有效。此外,苜蓿还可做贡品。  相似文献   
114.
建立了猪尿中苯乙醇胺A、莱克多巴胺、克仑特罗、西马特罗、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等6种β-受体激动剂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的方法。尿样经酶解,调至酸性,经固相萃取技术(SPE)净化富集。6种受体激动剂在0.2-5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ng/mL和0.5ng/mL。考察了0.5ng/mL、1ng/mL和2ng/mL三个添加浓度的回收率。6种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为87.2%-106.6%:RSD为1.2%-13.8%。该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猪尿中六种β-受体激动剂。  相似文献   
115.
徐丽君  赵超 《农业工程》2016,6(3):103-105
《材料力学》是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结合创客教育的要求和实际教学经验,对《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实践表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理顺学习脉络,提高学习深度,以及加强实践,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6.
试验旨在筛选适宜攀西地区冬闲田种植的秋播饲用燕麦品种。试验于2021年11月在西昌种植10个燕麦品种,测定燕麦的产量性能及营养品质等指标,并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燕麦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0个燕麦品种株高为104.88~173.89 cm,太阳神株高最高。各品种燕麦干草产量为12 618.94~20 470.91 kg/hm2,排序为太阳神>牧王>美达>贝勒2>领袖>燕王>爱沃>贝勒>枪手>魅力。各品种燕麦的鲜干比为3.09~5.63,爱沃的鲜干比最大,领袖鲜干比最小。各品种燕麦的粗蛋白含量为4.10%~10.31%,贝勒2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各品种燕麦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25.63%~35.06%,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4.01%~64.56%;相对饲喂价值为89.73~118.89,领袖的相对饲喂价值最高,魅力次之,枪手的相对饲喂价值最小。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的7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领袖、太阳神和美达综合表现较好。研究表明,领袖、太阳神和美达适宜在攀西地区冬闲田种植,可作为该地区冬闲田...  相似文献   
117.
农业系统工程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基于农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的问题分析,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综合能力为目标,提出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流程,结合案例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通过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改革,不仅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系统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8.
研究了梨小食心虫在无锡桃园的发生规律、越冬地点,测定了不同代老熟幼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无锡地区的年发生代数与温度有关,年发生5~6代。春季温度较低,越冬代成虫发生较整齐,年发生5代;如早春温度偏高,则第1代发生期提前,造成严重世代重叠,年发生6代。每年高发期在7—8月,后期世代重叠严重。梨小食心虫老熟幼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随代数增加而上升,越冬代老熟幼虫过冷却点在1年所有世代中最高,平均达-10℃,可以在江苏无锡地区越冬,越冬地点在树皮翘缝下、老树皮下、枝条锯断处。田间采集幼虫自然羽化率为24%,幼虫的田间被寄生率最高可达57.89%,认为田间保护利用天敌可以对梨小食心虫起到较好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9.
120.
苜蓿草地FPAR时间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AccuPAR植物冠层分析仪对海拉尔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栽培草地光合有效辐射(PAR)各分量进行观测,研究苜蓿栽培草地入射PAR、冠层反射PAR、透过冠层到达地面的PAR及地面反射的PAR的时间变化规律,通过试验测定的PAR数据,分析苜蓿栽培草地吸收性光合有效辐射(FPAR)的时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