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方法取粪样分别置于4℃~8℃冰箱,28℃和37℃恒温培养箱中,观察记录虫体数量,统计不同温度条件下滋养体生存时间。28℃恒温条件下,将粪液加入不同稀释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及洛克氏液)中,观察滋养体的活力及数量;采用同样的观察方法,统计滋养体在双相培养基以及免血水培养基内的生存时间。在28℃和37℃恒温条件下,分别观察滋乔体在RSS培养液(Ringer液+血清+米粉)及不加米粉的RSS培养液内的生存时间。结果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在体外的最适生存温度为28℃,在洛克氏夜中生存时间明显长于生理盐水和蒸馏水,在RSS培养基及双相培养基中可在培养24h时达到高峰。在含有诺氟沙星的兔血水培养基中,滋养体的数量可在培养后96h达到高峰,生存时间可达到180h。结论结肠小袋纤毛虫体外培养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2.
为研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标记疫苗株,本研究在EIAV驴胎皮肤(FDD)细胞弱毒疫苗株感染性克隆pEIAVFDDV3-8的S2基因内部引入两个终止密码子,致使S2基因终止表达,构建了一株S2基因突变的感染性克隆pEIAVFDDV3-8△S2。用该重组质粒转染FDD细胞,盲传至第4代时,转染细胞病变明显,电镜下可见细胞内的典型病毒颗粒。反转录酶活性检测和Real-time PCR对病毒拷贝数的检测均证明,获得了EIAVS2基因终止表达的感染性克隆毒株,命名为EIAVFDDV3-8△S2。  相似文献   
43.
为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马流感病毒(Equine influenza virus,EIV)的方法,以EIV中国分离株A/马/新疆/07(H3N8)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原核表达的核蛋白(NP)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检测EIV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用该检测方法分别检测EIV、马动脉炎病毒、马疱疹病毒1型、马疱疹病毒4型和马乙型脑炎病毒阳性样品.结果表明,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常规检测EIV的血凝试验相比,其敏感性是后者的2.5~10倍;同时与H7N7亚型EIV有交叉反应.攻毒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检测鼻腔分泌物中的EIV.该方法的建立为EIV的检测及早期防控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4.
将EIAV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在驴胎皮肤细胞中连续传代,分别提取第13代、18代、21代、23代、26代病毒培养物的前病毒DNA,以LTR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前病毒LTR,并进行克隆及测序分析。与本实验室已测定的驴白细胞毒株LTR的序列比较发现,驴胎皮肤细胞毒株LTR的U3负调节区出现大段的插入、点突变、缺失,U3增强子区变异较小。将LTR片段插入到pCAT-basic载体CAT报告基因前,转染驴胎皮肤细胞,通过检测CAT表达量来评价LTR的启动子活性。驴胎皮肤细胞毒株LTR的启动子活性随着病毒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而驴白细胞弱毒株LTR的启动子活性很低。  相似文献   
45.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是桑树的重要害虫。为明确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杀虫晶体蛋白对该虫的作用机制,利用已知昆虫氨肽酶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美国白蛾中肠cDNA为模板,利用RACE-PCR技术获得美国白蛾中肠氨肽酶N基因hcapn1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KP053647)。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3 000 bp,编码999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13.14 kD和4.85。设计去信号肽引物PCR扩增获得hcapn1基因序列,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ET30a-hcapn1,诱导表达的HcAPN1重组蛋白约110 kD。将苏云金杆菌Cry1Ac、Cry2Ab33和Cry9Ea6原毒素经胰蛋白酶消化后与HcAPN1重组蛋白分别进行体外配体印迹试验,发现HcAPN1重组蛋白与Cry9Ea6结合,而不与Cry2Ab33、Cry1Ac发生特异结合,推测HcAPN1可能为Cry9Ea6在美国白蛾中肠的受体蛋白。分别设计引物扩增HcAPN1蛋白2个结构域Asp34~Asp_( 527)和Leu563~Gln925的编码序列,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获得62 kD和48 kD 2种重组蛋白,体外结合试验显示Cry9Ea6与HcAPN1的结合发生在Leu563~Gln925之间。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苏云金杆菌Cry9Ea6蛋白对美国白蛾的杀虫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6.
介绍一个窄长的街道广场,探讨如何在一个"白纸"式的场地上,通过"预景"(vision)建构设计过程,使场地内部自成一体、自我关联,在一种内向的状态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营造怡人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47.
马病毒性动脉炎(EVA)是一种由马动脉炎病毒(EAV)引起马属动物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传播的传染病,是危害养马业及赛马业的重要疾病之一.本试验应用纯化EAV全病毒为抗原建立EAV-IgG间接ELISA方法与西班牙INGEZIM-ARTERITIS试剂盒分别检测华南、华中、东北和西北地区共计383份马血清样品.其结果为:华南地区赛马动脉炎阳性率为26%,华中地区赛马动脉炎阳性率为0,东北地区役用马动脉炎阳性率为8.26%,西北地区役用马动脉炎阳性率为7.55%.鉴于此,有必要加强EVA检测,掌握EVA在我国分布,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本病传播.  相似文献   
48.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分析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将探究型模式用于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模式、实验内容、方法、考核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了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动手能力强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9.
苏云金杆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对美国白蛾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协同作用,采用Bt预处理及直接混用2种方式施药,室内饲毒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rury) 2龄幼虫的活性,同时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对Bt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虫先用每mL含1×106个孢子的Bt S19菌悬液预处理,1 d后再用系列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其48 h的LC50值为0.76 mg/L,而未经预处理,仅用高效氯氰菊酯处理48 h的LC50值为1.28 mg/L;2种处理在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浓度为2.25 mg/L时对试虫的半致死时间(LT50值)分别为9.2 h和34.7 h,两者间增效作用明显。对于直接混用,采用1×106个/mL的Bt S19与6 mg /L的高效氯氰菊酯混剂处理,增效作用明显,72 h的共毒系数为122.5,此后再增加高效氯氰菊酯的浓度则表现出轻微的拮抗作用。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可使Bt生长对数期延迟,且浓度越高影响越大,说明高效氯氰菊酯可影响Bt芽孢萌发,使菌体增殖延迟。研究表明,先用Bt预处理后再使用高效氯氰菊酯对美国白蛾的作用效果优于二者直接混用。  相似文献   
50.
为了研究阻尼器在高层建筑中的耗能减震效果,基于ETABS有限元分析程序,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使用粘滞阻尼器的某高层建筑进行了7度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构地震反应分析表明,结构在附加耗能器状态下,位移、层间位移角、剪力都有所降低。阻尼器明显起到了耗能减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