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37篇
林业   368篇
农学   219篇
基础科学   214篇
  151篇
综合类   1860篇
农作物   318篇
水产渔业   303篇
畜牧兽医   1236篇
园艺   249篇
植物保护   14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叉地带,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为了给研究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作用提供实物证据,对甘肃民乐东灰山和西灰山现有材料采用遗址剖面土壤样本浮选、分拣、鉴定和理化分析方法,以现代作物种子为对照,确定遗址炭化作物籽粒的种类、性状差异及年纪。结果显示,东灰山遗址发现了炭化小麦、大麦、谷子(粟)、糜子(黍、稷)、黑麦、荞麦和燕麦籽粒,以及胡桃壳、枣核等;西灰山遗址发现了炭化小麦、谷子、糜子和大麦籽粒;两个遗址的作物种植结构基本一致。东灰山和西灰山发现的作物以小麦最为古老,距今在3 800~3 600年之间,西灰山小麦种植历史稍早于东灰山。在新石器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河西走廊的粮食生产已有比较合理的作物种类结构,包括小麦、大麦、谷子、糜子、黑麦、荞麦和燕麦等。炭化小麦籽粒较小,且大小不均匀,说明人工选育程度低。如对东灰山和西灰山作物和植物遗存开展系统性发掘,可能还会有更多新发现或新认知。  相似文献   
92.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1月8~10日在广州召开,我国禽病学界的专家与青年学者围绕禽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疫苗研发与防控技术等领域进行全面阐述,基于此,文章从人兽共患病、鸡主要病毒性免疫抑制病、家禽先天性免疫、生产中常见的主要鸭病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93.
白皮松,松科松属,属中国特产,是东亚唯一的三针松。白皮松树种有较强的抗寒性、适应性、病虫害少和材质优良等特点,树皮颜色发白,在松树中独具特色,树干挺拔、树姿优美,给园林设计者提供了设计选择。其松籽可食可作药用,开发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以酵母硒为原料制备了3种工艺的硒产品(颗粒硒、粉体硒和水解硒),并对比研究亚硒酸钠与颗粒硒、粉体硒和水解硒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及硒在组织中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硒、粉体硒和水解硒组的粗蛋白质、总硒含量无明显差异,但水解硒组的酸溶蛋白、氨基酸态氮和溶解率明显提高;从生长性能指标来看,不同硒源对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无显著影响(P> 0.05);从抗氧化指标来看,相比亚硒酸钠组,水解硒组和粉体硒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显著提高(P <0.05);从血清、肝脏、和肌肉中硒含量来看,相比亚硒酸钠组,颗粒硒组、粉体硒组和水解硒组血清中硒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并且粉体硒组和水解硒组的肝脏和肌肉总硒含量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P <0.05)。综上所述,水解酵母硒能提高硒酵母的酸溶蛋白含量,同时提高育肥猪的抗氧化性能及硒在组织中的快速沉积。  相似文献   
95.
为了探讨叶面喷施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黄瓜苗期的施用浓度和效果,以黄瓜品种津春4号3叶1心期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ALA对黄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30、50 mg/L的ALA可明显提高黄瓜叶片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降低Chl a/b比值;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超氧阴离子(O2-·)生成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当ALA浓度达100 mg/L时,黄瓜幼苗受到一定的氧化胁迫伤害。这些结果说明,喷施浓度不超过100 mg/L ALA可促进黄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增加其抗氧化能力,降低膜脂过氧化的程度,综合各项指标,以30 mg/L的ALA叶面喷施浓度在黄瓜幼苗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6.
为提高棕榈粕的饲用价值,本研究评估了12种不同甘露聚糖酶对棕榈粕中甘露聚糖的酶解效果,筛选酶的最适添加量,对比研究了直接发酵组(对照组)、甘露聚糖酶组、发酵菌剂组和甘露聚糖酶+发酵菌剂组的固态发酵效果及在禽和反刍上的体外仿生消化率。结果表明:在甘露聚糖酶添加量2‰时,8#酶的还原糖含量最高为6.46%(对照组1.9%),还原糖占甘露聚糖的比例由4%提升至14%;对0‰~10‰甘露聚糖酶添加量处理棕榈粕结果表明,在酶添加量8‰时,8#酶的还原糖含量最高为9.9%(对照组2.1%),还原糖占甘露聚糖的比例由4%提升到21%;四种方式处理棕榈粕发酵72 h,结果表明甘露聚糖酶+发酵菌剂组在pH、粗蛋白质(CP)、乳酸、还原糖、酸溶蛋白/粗蛋白质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01);禽和反刍体外仿生消化结果表明,甘露聚糖酶+发酵菌剂组禽的干物质消化率(DDM)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01),反刍体外总产气量相比对照组从20 mL提升至70 m L左右,反刍体外发酵菌体蛋白(MCP)(P <0.001)、NH3-N(P=0.00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8#甘露聚糖酶...  相似文献   
97.
砂皮病(又叫黑点病)是柑橘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冬季气温较低柑橘受冻时发生较重,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的柑橘间座壳菌,以菌丝体的分生孢子器在病部组织越冬,等次年春季气候适宜,尤其是多雨高湿时病菌开始大量繁殖,并借风、雨、露水、昆虫等传播到枝干、新梢、嫩叶、幼果上。  相似文献   
98.
杨帆  李益民 《新农业》2011,(9):41-42
注射给药作为防治家禽疾病的给药途径之一,在临床上很受养殖户及兽医的欢迎,但操作不当则易出现各种不同的损伤,预防由此带来的损伤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9.
<正>1试验目的通过秋延晚栽培,对各品种整个生长期生物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黄化曲叶病毒病能力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估。2试验地点鄯善县辟展乡大风车设施农业片区G-27号棚,供试面积560 m2,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等。3试验品种参试番茄品种分别为冠粉一号(不抗TY病毒)、宝禄一号(高抗TY病毒)、粉迪尼(高抗TY病  相似文献   
100.
研究结果表明,50%苄·丁·异WP在水直播稻田芽期处理除草效果好,特别对禾本科稗草、千金子和其他阔叶杂草有明显防效。水直播稻播种后2~4d(根下扎、芽立起),每667m2施用50%苄·丁·异WP100~120g,一次用药即能有效控制直播稻田前期杂草的危害,综合防效均达90%以上,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