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9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石磊  曹倩  王磊  滕腾  黄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78-5980
[目的]分析芜萍生长的元素需求,以期为芜萍培育中营养液配方的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温室内模拟池塘基底条件,通过添加营养液培养芜萍,检测了培养终期水样、野外芜萍池塘水样及芜萍干样的8种元素成分,研究了芜萍生长所需的元素营养成分,并就芜萍生长中对N、P、K的吸收量与P消减量作了初步分析。[结果]添加营养液组的芜萍生物量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2周后收获量显著高于初始值;无添加组显著低于初始值,表明添加营养液具有显著效果。但营养液组芜萍生物量2周后不再增长且低于野外池塘,表明营养液组培养箱中可能存在某些抑制性因素。元素检测结果为:终期水样、野外池塘和芜萍干样的N、P、K的比例分别是3.8∶1∶2.8、11.5∶1∶17和5.2∶1∶6.8。培养终期营养液组3个培养箱的N、P、K等元素均有剩余,但是Ca、Zn均低于检出限;1~3号箱的锰离子含量分别为ND、0.05 mg/L、0.38 mg/L,与芜萍生物量呈正相关,试验中芜萍生长受抑制与培养液中Ca、Zn、Mn等元素缺乏密切相关。[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芜萍生长的营养液配方改良提供了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32.
简要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农业卫星指挥调度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TCP/IP的特点,论述了卫星通信系统信道传输中效率较低的原因,提出了在网络层和链路层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3.
简要介绍了无盘工作站技术原理和发展过程,针对有盘工作站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无盘工作站的特点和优势,并提出了无盘工作站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通过建设网络,完善体系,创新机制,河北农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信息化已成为推动全省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农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意识也不断增强,基于此,电信运营商联合农业部门推出了多种适农信息平台,满足农民生产、农业部门管理等需求.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新疆3种野生山楂的花粉量及授粉受精特性,为野生山楂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离心法测定花粉量,分别对3种野生山楂进行自然授粉、自花授粉、去雄套袋和异花授粉处理,两周后统计坐果率.[结果]阿尔泰山楂的单花花粉量较大,为28 320粒,极显著高于其余两种山楂;红果山楂的单花花粉量较小,为22 850粒,显著低于准噶尔山楂,极显著低于阿尔泰山楂.3种野生山楂自然授粉和自花授粉坐果率较高,在34.83; ~53.10;,两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且自花授粉的坐果率均>6;,表现为自交亲和;异花授粉坐果率在30.65;~41.85;,与自然授粉和自花授粉处理有显著差异;去雄套袋的坐果率为4.22;~11.71;.[结论]新疆3种野生山楂的花粉量有差异,其中阿尔泰山楂的花粉量较多;同一种野生山楂间能自花结实且坐果率较高,不同种野生山楂相互授粉也能得到较高的坐果率;3种野生山楂均能单性结实,但坐果率较低.  相似文献   
36.
正一、形态特征落叶阔叶大乔木,树高12-18米,冠幅达10余米,树形直立向上,树冠呈椭圆形或圆形,开张优美;茎光滑,有皮孔,浅灰色;单叶对生,叶片3至5裂,手掌状,新生叶正面呈淡紫色,叶表面亮绿色,叶背泛白,春、夏季叶色绿色,秋季叶色变色较早,呈橙红色或鲜红色,叶脉由绿色逐步转为金黄色,叶柄变淡黄色;3月末至4月初开花,花为红色,稠密簇生,先花后叶;果实为翅果,幼果淡红色,成熟时变为淡黄色。  相似文献   
37.
38.
简要介绍了无盘工作站技术原理和发展过程,针对有盘工作站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无盘工作站的特点和优势,并提出了无盘工作站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9.
利用ISSR分子标记构建新疆野杏核心种质资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娟  廖康  赵世荣  曹倩  孙琪  刘欢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0):2017-2028
【目的】通过对不同取样策略和遗传距离相结合的组合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以此探讨分子水平构建新疆野杏核心种质的方法,确定最适核心种质资源,以利于种质的保护与利用。【方法】以分布于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大西沟、新源县博尔赛和巩留县伊依克台3个分布区的135个新疆野杏实生株系为材料,根据SM、Jaccard和Nei&Li遗传距离,采用UPGMA聚类法对新疆野杏整体进行多次聚类抽样,直到其中某个采样点再次聚类时无种质被抽取;以随机取样策略为对照取样策略,应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研究新疆野杏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采用丢失的等位基因数以及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各遗传多样性指标进行t检验来确定最适构建方法;分别将核心种质与原种质和保留种质进行t检验和遗传多样性比较,以此来评价核心种质的代表性;并用主坐标轴分析法和表型性状对原种质和核心种质进行分析,以此对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位点优先取样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比对照随机取样策略丢失的多态性位点数少,且同一遗传距离下位点优先取样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更能构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核心种质;通过Nei & Li遗传距离构建的新疆野杏核心种质各遗传多样指标具有较大值,优于SM和Jaccard遗传距离;采用主坐标轴分析法和表型数据分析显示,利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和Nei & Li遗传距离构建的新疆野杏核心种质能够较全面的代表野杏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31份野杏核心种质资源,保留了原种质22.96%的样品,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的保留率分别达到92.69%、98.83%、99.42%、103.26%、109.24%和108.31%。【结论】采用位点优先法和Nei & Li遗传距离进行多次聚类,是较适宜的构建新疆野杏核心种质的方法,构建的31份核心种质能最大程度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同时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对其他作物核心种质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究花荚期气温、相对湿度和热浪胁迫持续时间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为人工气候室条件下大豆花荚期耐热浪胁迫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干/湿热浪,设置动态温度和恒温2种温度模式:28~42 ℃变温模式和昼夜定温模式(28 ℃/24 ℃(对照)、34 ℃/28 ℃、38 ℃/30 ℃、42 ℃/30 ℃),以及2个空气相对湿度水平(30%和60%),以邯豆5号为材料,分别在盛花期(R2)和盛荚期(R4)进行不同持续时间(3,5,7 d)的模拟热浪胁迫处理,测定大豆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质量和单株粒质量的变化。【结果】花荚期遭遇模拟热浪胁迫,随着胁迫处理持续时间延长,除百粒质量外,大豆的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质量均呈下降趋势;持续处理7 d后,盛花期(R2)单株粒数和单株有效荚数显著降低26.64%和28.77%,盛荚期(R4)单株粒质量和单株粒数显著降低34.99%和23.26%。在模拟湿热浪处理下(昼夜RH 60%+梯度高温),大豆单株粒质量随处理持续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其中处理3 d减产不显著。R4期处理的胁迫反应大于R2期,单株粒质量降幅分别为34.99%和26.64%。在梯度高温条件下,干热处理(RH 30%昼/60%夜)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大于湿热处理(RH 60%昼/60%夜),其中模拟干热浪处理(RH 30%昼/60%夜+梯度高温)持续5 d,单株粒质量降幅为70.63%(R2期)和52.41%(R4期)。在干热胁迫(RH 30%昼/60%夜)定温处理中,大豆花荚期遭受 38 ℃/30 ℃和42 ℃/30 ℃昼夜定温处理均导致产量相关指标显著下降,但二者差异不显著。在干热条件下(RH 30%昼/60%夜),定温和梯度高温处理对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趋势相似,但变温处理的胁迫更严重。【结论】人工气候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温度设置模式,胁迫处理持续时间,以及大豆所处的生育阶段均对大豆产量性状有显著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干热胁迫条件,可设置相对湿度(RH)30%昼/60%夜,温度38 ℃昼/30 ℃夜,光周期12 h,在大豆盛花期(R2)或盛荚期(R4)进行持续5~7 d的胁迫处理,利用单株粒质量、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的相对变幅评价大豆花荚期耐干热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