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6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49篇
  133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香蕉假茎还田机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香蕉假茎处理还田机具的研制与试验过程。通过对该机的基本原理、主要部件及关键技术参数的分析、试验和设计,研制出新型的香蕉假茎还田机。研究设计的甩刀式切碎转鼓具有升运茎秆和分离土壤的功能,这一关键技术的突破大大降低了作业能耗,同时破碎茎秆能力和防缠绕性能显著提高,完全适应香蕉生产的农艺要求,满足目前香蕉产区的动力配套。  相似文献   
142.
绿肥是促进土壤培肥、增加作物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对绿肥生长季施磷效应的研究有助于 为华北旱地绿肥应用模式中磷肥的管理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对天津农田 3 种典型冬绿肥生育期 施用不同用量磷肥(100%P、80%P、60%P、0P),研究其对绿肥作物生长、土壤性状、土壤健康和施磷效应的影 响。结果表明,毛叶苕子和黑麦草在生育季施用 60%P(P2O5 54 kg/hm2)、二月兰施用 80%P(P2O5 72 kg/hm2)有 利于绿肥生物量的形成和养分积累。二月兰在 80%P 处理的磷肥偏生产力较 60%P 和 100%P 处理分别显著提高 了 25.2% 和 43.1%,表观损失率显著降低了 19.3% 和 17.4%。相较于 80%P 和 100%P 处理,毛叶苕子和黑麦草在 60%P 的磷肥偏生产力均有大幅提高,同时表观损失率显著降低。在 60% 施磷量下,毛叶苕子和黑麦草的土壤有 机碳含量显著提高了 12.9% 和 22.2%,全氮含量提高了 20.2% 和 27.4%。毛叶苕子和黑麦草在 60%P 处理下的绿 肥生长功能指数和土壤功能综合指数均高于其他处理,提高了土壤健康水平。综上,在天津农田常见的冬绿肥种 植模式下,毛叶苕子和黑麦草在生长季施用 60% 磷肥,二月兰施用 80% 磷肥有利于提高绿肥产量和养分积累量, 提高磷肥利用率和土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3.
为探明长期化肥减量与紫云英还田配施对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以豫南稻区紫云英- 水稻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空白对照(CK)、单施化肥(F100)、80% 化肥和22.5 t/hm2 紫云英还田量配施(MV1F80)、80% 化肥和45 t/hm2 紫云英还田量配施(MV2F80)、60% 化肥和22.5 t/hm2 紫云英还田量配施(MV1F60)、60% 化肥和45 t/hm2 紫云英还田量配施(MV2F60)6 个处理。通过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组成和结构特性的影响;采用FUNGuild 功能预测的方法分析不同施肥处理间功能类群的丰度差异。结果表明,化肥减量与紫云英还田配施较CK 处理显著提高了Shannon 指数和Shannoneven指数,且Shannon 指数和Shannoneven 指数均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门分类水平上,化肥减量与紫云英还田配施较CK 显著降低了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增加了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属分类水平上,化肥减量与紫云英还田配施处理的翅孢壳属(Emericellopsis)和无色穗孢属(Achroiostachy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K,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显著低于F100 处理。此外,冗余分析(RDA)发现,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容重、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从真菌功能预测分析来看,化肥减量与紫云英还田配施较F100 处理显著降低了动物病原菌- 内生菌- 地衣寄生菌- 植物病原菌- 土壤腐生菌- 木质腐生真菌功能类群丰度。由此可见,化肥减量与紫云英还田配施通过改善土壤肥力属性,改变了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潜在致病菌丰度,有助于豫南稻区土壤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4.
对三叶片半开式无堵塞叶轮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分析,得到了三叶片半开式无堵塞叶轮参数的统计公式。  相似文献   
145.
利用尼龙网袋,研究了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翻压于棉花田间15 ~ 20 cm土层,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表明,绿肥翻压43 d内干物重显著降低,前3d腐解速度最快,后降低趋势变缓.翻压43 d时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腐解率达到81.7%,77.5%,62.2%;翻压113 d时腐解率分别达到89.6%,8...  相似文献   
146.
双季稻稻草还田难是南方双季稻区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双季稻生产具有季节性紧、稻草还田量大、耕作难的特点,尤其早稻收获、晚稻整地和晚稻插秧3大作业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采用传统机械作业时,水稻收获和稻草还田需分开进行,费时费力。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改进和加装配套装置,改进的联合作业装置具有一次完成水稻收获、稻草粉碎、稻草全田均匀抛散、腐秆剂或根瘤菌喷洒、绿肥种子撒播或肥料撒施的多种功能,通过早晚稻不同的利用方式,有效解决了双季稻稻草还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7.
148.
为研究气液两相流对矿用多级抢险排水泵性能的影响,以一台四级矿用潜水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采用 ANSYS CFX数值模拟方法,基于Eulerian-Eulerian多相流模型,对不同气体体积分数,不同气泡直径、四级离心泵进行气液两相流定常数值模拟.模拟得到气液两相流下的矿用多级抢险排水泵性能曲线及转子轴向力,并对扬程、效率、转子轴向力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分析泵内部气体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气液两相流条件下,气泡直径、气体体积分数都对泵的外特性及转子轴向力有显著的影响,在大流量、气体体积分数比较高的情况下,矿用多级抢险排水泵的扬程和效率会急剧下降,并出现转子残余轴向力与正常运行条件下转子残余轴向力方向相反的情况;内部流动中,气液两相流条件下叶轮出口出现局部回流,回流从吸力面流向压力面.  相似文献   
149.
为明确国产化盐碱地改良剂在重度盐碱地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牧草和绿肥兼用型紫花苜蓿为供试作物,研究重度盐碱地施用国产1号(2 250 kg·hm-2)、国产2号(7 960kg·hm-2)和脱硫石膏(22 500 kg·hm-2)3种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出苗率和鲜草产量的影响,以及施用脱硫石膏对土壤(0~20 cm)和紫花苜蓿茎、叶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改良剂)相比,施用改良剂处理的紫花苜蓿出苗率提高18.4%~31.7%,3茬鲜草总产量提高18.9%~43.5%;土壤pH下降0.11~1.46,容重降低0.01~0.06 g·cm-3、孔隙率提高1.15%~10.15%,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施用脱硫石膏和含有脱硫石膏的国产2号使土壤和紫花苜蓿中汞、铅和铬含量有显著提高,但土壤重金属含量未超过国家《农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1规定的二级土壤使用标准,紫花苜蓿中汞、镉、铅和铬的含量检测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指标(GB13078—2001)的规定。本研究表明,3种盐碱地改良剂以国产2号的施用效果最好,可在同类型盐碱地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0.
多级离心泵内部非定常压力分布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多级离心泵运行过程中的振动特性,以一台两级离心泵为例,建立整泵的流道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ANSYS CFX,选取标准k-ε模型,进行全流场三维非定常数值计算,获取额定工况下叶轮出口处和径向导叶内不同位置处的压力脉动特性、作用在叶轮上的扭矩特性以及作用在叶轮上的径向力特性,并对其进行频域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点的压力均呈现出以叶片通过频率为主频的周期性压力波动;作用在叶轮上的径向力呈现脉动状态,其矢量分布图基本呈圆形分布,作用在叶轮上的扭矩呈现出以叶片通过正导叶频率为主频的周期性波动;叶片和导叶间动静干涉是影响压力和扭矩波动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结果为改善泵体结构设计,提高多级泵的使用稳定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