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278篇
农学   153篇
基础科学   74篇
  91篇
综合类   858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415篇
园艺   150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前随着规模化猪场数量的激增,给我国养猪行业带来新的活力,但是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其劣势与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如猪场设计不科学、生产效率低;生产工艺不科学、种猪利用不合理;饲养管理水平低下、计划性不强;特别是技术落后、卫生防疫不科学,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给部分猪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而引起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差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仔猪、保育猪、育成育肥猪的死亡率高、僵猪多。  相似文献   
22.
玉米螟 (OstrinianubilalisHubner)是一种世界性害虫 ,食性极杂 ,国内现确认的寄主植物约 2 5种 ,主要危害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泰安市在 80年代前未发现玉米螟危害生姜 ,90年代以来 ,该虫逐渐成为生姜上的主要害虫 ,常年发生面积 10 0 0 0hm2 以  相似文献   
23.
去年 ,我们首次试种杏鲍菇获得成功 ,现将主要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1 适时栽培 杏鲍菇出菇最适宜温度是 10~18℃ ,因而按照出菇温度要求安排好季节 ,温度太低或太高都难以形成子实体。而且与平菇栽培不同的是杏鲍菇的第一批菇蕾未能正常形成 ,将影响到第二潮的正常出菇。我县安排在 11月下旬进行栽培较适宜。2 适增氮源 在常规配方基础上 ,我们把麸皮的量提高到 2 0 %~ 2 5 % ,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特别是第二潮菇长势较以前旺盛 ,后劲足产量明显提高。3 充足水分 在配料时水分加得稍多些 ,一般以手握料水 ,手缝间有一滴水滴为度 ,…  相似文献   
24.
构建了含羊奇异变形杆菌外膜蛋白A(ompA)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pNZ8149-ompA,并将其电转入乳酸乳球菌NZ3900中。利用Weste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目的蛋白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定位。将重组乳酸乳球菌灌胃BALB/c小鼠,分别于口服后1,2,3,4,5,6,7d取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的肠道冲洗液,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乳酸乳球菌在肠道的定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到目的蛋白于49 000处出现特异性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到重组乳酸乳球菌表面荧光强度明显强于空质粒对照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重组乳酸乳球菌菌体表面出现绿色荧光。灌服小鼠后,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小鼠各肠段的定植比例不同,定植能力于口服后6d达到高峰,7d后在重组菌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定植率分别占第1d的15.23%,24.19%,48.57%,40.07%。本试验证明羊奇异变形杆菌ompA能够稳定表达于乳酸乳球菌表面,且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小鼠肠道内具有良好的定植能力,其定植能力为回肠盲肠空肠十二指肠。这为研究乳酸乳球菌作为羊奇异变形杆菌口服疫苗抗原递送载体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5.
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定量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分析鸡肉中沙门菌的消长变化规律,明确关键风险防控点,采用2015年部分肉鸡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监测和调研数据,构建以烫煺后为评估过程起点,包括净膛、清洗预冷和分割传送的模块化过程风险评估模型,以不同分布描述各变量,并通过@RISK软件模拟运行。结果显示,通过构建的模型模拟屠宰加工后终端鸡肉产品中的沙门菌污染量,90%的可能分布在0~9MPN之间,而依据实际监测数据换算为5.3 MPN,说明模型可信。根据过程中各环节的模拟数据,分析了肉鸡携带的沙门菌消长变化,发现预冷后沙门菌污染总量明显下降,但分割传送后污染总量又有所回升。通过拟合的相关系数分析,明确了传送带上的沙门菌是影响终端鸡肉沙门菌污染的最关键风险点。本研究构建的肉鸡屠宰加工全过程沙门菌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可为肉鸡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的卫生监管和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正>蔬菜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确保四季蔬菜的均衡供应,促进师宗县"菜篮子"工程的健康发展,改变现有蔬菜生产结构不合理、种植技术水平低、经营粗放等现状,是创建高效农业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27.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场舍建设到无害化处理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疫病防控的成败,因此要发展养殖事业,就一定要对动物防疫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8.
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但鸡、猪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目前,我国工业化处理猪粪或鸡粪方法单一,即通过单独发酵作为饲料或生物有机肥料的原料。由于鸡粪和猪粪的状态、成分的不同,单独发酵所生产的肥料并不适合作物生长。根据二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研究将二者混合发酵,应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朱丽 《农家参谋》2011,(12):36-36
家暴行为大多是自身环境所致 上海中医药大学心理学教师曲玉萍介绍说:“有施暴行为的个人很可能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当在家庭中感受到挫折时,习惯性使用暴力或冷暴力解决问题。”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一项相关研究,50%-70%的成年加害人是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的。他们从小目睹父母之间的暴力行为,不知不觉接受了这种观念,并在长大后重演。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