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16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以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的片形吸虫虫体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出核糖体DNA (rDNA)的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然后采用非同位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Cold-SSCP)方法分析PCR产物,对不同地区片形吸虫进行分子鉴定。所有样品经Cold-SSCP分析显示2种带型。样品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第1种为肝片形吸虫带型,另1种为大片形吸虫带型。本研究建立了区分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的Cold SSCP方法,可用于这2种吸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从而为片形吸虫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2.
迄今为止,旋毛虫病仍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向题。在研究人畜共患旋毛虫病的检疫技术和防制方法的同时,各国学者亦对动物感染旋毛虫的免疫反应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积累了大量文献资料,促进了整个免疫寄生虫学的发展。本文就旋毛虫感染的免疫应答,特别是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排虫免疫及其效应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3.
124.
为了观察绵羊用多头蚴抗原免疫及感染后的抗体消长规律,为羊脑多头蚴病的免疫预防和免疫诊断提供依据,本试验应用多头蚴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囊壁可溶性抗原、囊液粗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对绵羊免疫3次及虫卵攻击感染后的血清抗体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结果表明,原头节抗原免疫组、囊壁抗原免疫组、囊液抗原免疫组及原头节ES抗原免疫组在首次免疫后1周,抗体滴度迅速升高,第3次免疫后1周达到峰值,虫卵感染后开始下降,到感染后30周接近正常水平。多头蚴3种抗原对同种抗原免疫组血清检测敏感性、特异性优于其它抗原,原头节免疫组、囊壁免疫组、囊液免疫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原头节ES抗原免疫组。  相似文献   
125.
<正>寄生虫严重危害人和动物的生命及健康,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对人和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仍然主要依靠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在养殖业中,由于抗寄生虫药物的长期过度使用造成的寄生虫抗药性问题及动物产品和环境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一直在寻找更为有效的防治寄生虫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6.
为阐明猬迭宫绦虫广东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了猬迭宫绦虫的部分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pcoxl)基因,经SSCP筛选出带型差异的代表样品进行测序,经系统发育树表明,广东分离株与已知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分枝.同时研究表明猬迭宫绦虫pcoxl序列种内相对保守,又存在一定种间差异,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猬迭宫绦虫的群体遗传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7.
本研究旨在阐明中国豆状带绦虫囊尾蚴河南分离株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基因(rrnL)部分序列(prrnL)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5基因(nad5)部分序列(pnad5)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rrnL和pnad5序列重构豆状带绦虫与其他带科绦虫的种系发育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豆状带绦虫囊尾蚴分离株的线粒体prrnL和pnad5,将所测的序列用PAUP 4.0 Beta 10程序MP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利用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所获得的豆状带绦虫线粒体prrnL长度约为847 bp,pnad5为602 bp。所获rrnL序列与GenBank中豆状带绦虫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为99.1%~100%,nad5为99.2%~100%;河南分离株之间rrnL序列的相似性为99.65%,nad5为99.5%;与GenBank中其他带科绦虫序列的相似度rrnL低于83.4%,nad5低于85.7%。种系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豆状带绦虫分离株和已知豆状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支。由于豆状带绦虫分离株的线粒体rrnL和nad5基因序列种内很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带科绦虫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128.
本试验首次研究了小鼠隐藏管状线虫及四翼无刺线虫在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5基因(nad5)部分序列(pnad5)的种间及种内变异。通过对甘肃兰州地区实验小鼠体内分离的蛲虫样品(LY1-20、LS1-22) nad5基因pnad5进行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分析,研究其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获得隐藏管状线虫pnad5有效序列753 bp,通过序列比对发现来自LY和LS 2家实验动物中心的22个隐藏管状线虫样品之间只存在3个碱基的差异,序列相似性99.60%。获得四翼无刺线虫pnad5有效序列865 bp,2大动物中心20个四翼无刺线虫样品之间没有碱基的差异,序列相似性100%。用软件ClustalX 1.83截取2种鼠蛲虫nad5基因长度共同的序列,通过比对发现2种鼠蛲虫种间差异为53.64%,种间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nad5基因在鼠蛲虫种内相对保守,但种间有着较高的突变率,可作为鼠蛲虫种间鉴定、诊断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29.
本研究旨在查明甘肃与宁夏地区奶牛衣原体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影响其感染的风险因素。本试验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方法检测了甘肃榆中(751份)、宁夏青铜峡(450份)和宁夏吴忠(456份)3个地方总计1 657份奶牛血清样品,并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学方法对影响奶牛衣原体感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奶牛衣原体抗体总阳性率为29.33%;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奶牛衣原体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和胎次不是显著风险因素(P>0.05),而地区因素是影响奶牛衣原体感染的风险因素(P<0.05)。奶牛衣原体抗体滴度最高达1:1 024。结果表明,甘肃和宁夏地区奶牛衣原体普遍流行。因此,应当提高对调查地区奶牛衣原体感染的重视,采取适当的综合控制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以防控奶牛衣原体病,以保证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0.
用PCR-RFLP技术鉴别鲁道夫对盲囊线虫姊妹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保守引物扩增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rudolphii姊妹种和C.septentrionale r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片段并纯化,根据鲁道夫对盲囊线虫A、鲁道夫对盲囊线虫B和C.septentrionale rDN ITS-1序列,选用限制性内切酶Msp Ⅰ和Nsi Ⅰ酶切,酶切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经Msp Ⅰ酶切后,鲁道夫对盲囊线虫姊妹种与C.septentrionale表现出不同的条带;经Nsi Ⅰ酶切后,鲁道夫对盲囊线虫B和C.septentrionale结果一致,与鲁道夫对盲囊线虫A不同.用MspI可以鉴定出C.septentrionale,用Nsi Ⅰ可以鉴定出鲁道夫对盲囊线虫A,2个限制性内切酶合用可以将鲁道夫对盲囊线虫A、鲁道夫对盲囊线虫B以及C.septentrionale分别鉴定出来.根据鲁道夫对盲囊线虫A、鲁道夫对盲囊线虫B以及C.septentrionale rDNA ITS-1基因序列建立的鲁道夫对盲囊线虫姊妹种PCR-RFIP鉴别技术能够对鲁道夫对盲囊线虫姊妹种进行准确、特异和简便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