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6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在注射兔病毒性出血症(RHD)疫苗后,3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家兔饲喂含1.5%黄白散的饲料。从接种到第180d每组取兔8只,每隔15d采血1次,检测血凝抑制(HI)抗体;在接种前1d及接种后5,10,17,24,31,41,51d,每组取兔10只,采血检测ANAE^+淋巴细胞百分率;在180,240,300d时,每组分别取兔5只做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家兔HI抗体峰值分别为7.3Lo  相似文献   
62.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地方株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密山两地自然发病鸡场分离到2株病毒。经鸡胚连续盲传至第5代时出现胚体蜷缩成团状、暗淡无光,头、翅、肢有出血点。经理化测定试验、气管环感染试验、回归试验等检测,鉴定分离的2株病毒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暂定名为MK、M2。  相似文献   
63.
1997年12月,鸡西地区某养兔户饲养的家兔突然爆发了一种以发病迅速、死亡快为特征的传染病,该兔群虽注射了兔病毒性出血症、巴氏杆菌、魏氏梭菌、波氏杆菌四联灭活苗,仍陆续发病24只,死亡兔13只,经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该养兔户饲养兔85只,均为肉兔,断乳兔均注射过四联苗,剂量为1mL/只。发病兔精神不振,体温升高(40.6~41.7℃),呼吸迫促,到下午死亡3只,第2d死亡6只,第3d又死亡4只,死亡兔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有的兔精神、食欲虽未见大异常,可次日已死于兔笼中;死亡兔以青…  相似文献   
64.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致病菌,IsdD属于金黄色葡萄球菌Isd系统中的重要成员。本研究根据GenBank报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IsdD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目的片段IsdD,将其用NcoⅠ和XhoⅠ双酶切后连接到载体pET32a(+)上,构建重组质粒pET32a(+)-IsdD。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序列与网上的IsdD序列相比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8%以上。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 BL21中并成功诱导表达出大小为61.3 ku的蛋白,这为下一步研究IsdD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5.
H5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庆地区H5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的两个蛋鸡场进行抗体消长情况的调查,了解生产实践中禽流感疫苗免疫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应用血凝抑制(HI)试验跟踪检测免疫后鸡群的抗体水平。初次免疫后15d抗体达到保护临界值,28d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再次免疫后,抗体水平在一周上升到最高峰,二免有效期可达180d。两个鸡场的免疫效果比较理想,但存在着初免时间不确定和两次免疫间隔时间较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66.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同时也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2-3].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属革兰阴性需氧菌,该菌呈纤细、螺旋致密型,一端或两端  相似文献   
67.
为观察连翘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抑菌活性,试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连翘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相同浓度致病菌灌胃小鼠后,分别用连翘提取物灌胃治疗,测定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肠道菌群数量。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体外还是在体内,连翘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性最强,对沙门氏菌抑制性最弱;通过灌注连翘提取物,显著降低了各致病菌致病后小鼠的死亡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连翘提取物对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具有较明显的体内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8.
无乳链球菌及其血清型的PCR方法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是引起奶牛乳房炎和新生儿期侵袭性感染(包括败血症、肺炎和脑膜炎)的重要病原菌.为快速准确地鉴定S.agalactiae及其血清型,本研究对22株从国内不同地区分离的牛源链球菌进行生化鉴定以及针对S.agalactiae保守基因sip进行PCR鉴定,并采用多重PCR技术扩增sip基因阳性菌株的cps基因进行血清分型.结果显示,PCR扩增sip基因阳性17株,其中15株生化试验与PCR结果一致;多重PCR扩增cps基因显示,其中Ia型4株、Ⅱ型11株、Ⅲ型2株.本研究为鉴定S.agalactiae及其血清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9.
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基因的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奶牛场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采用凝固酶基因(Coa)扩增的分型方法,对在奶牛乳房炎奶样中所分离到的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分型。结果显示,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分为5个基因型,黑龙江省分离株以PCR 3型为主(10/16)。发现在同一牛群中的分离株可以存在相同的基因型,也可以存在不同的基因型;而不同牛群中的分离株也可属于同一基因型。这种结果提示,在某个或某些牛群中存在某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型,但也可能存在多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克隆。  相似文献   
70.
轮状病毒是引起多种幼龄动物及5周龄以下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NSP1非结构蛋白是轮状病毒基因5的产物,为长约55 ku的RNA结合蛋白。现已发现NSP1蛋白是一种毒力决定因子,可颉颃宿主先天性免疫应答。参照GenBank收录的牛轮状病毒UK株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本试验利用RT-PCR方法扩增牛轮状病毒UK株NSP1基因,克隆入pET-28a(+)表达载体,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并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本试验结果显示获得的NSP1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为1 473 bp,编码491个氨基酸,与美国WC3株同源性最高。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入E.coli Rosetta(DE3)宿主菌,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对重组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55 ku,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可与鼠抗His-tag抗体反应。本试验成功获得牛轮状病毒UK株NSP1基因,且实现了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重组蛋白,本试验结果为研究NSP1蛋白在细胞内定位与其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