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15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4%增效农抗120对几种主要果树病害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4%增效农抗 1 2 0水剂 ,针对苹果轮纹病、苹果轮斑病、苹果炭疽病和梨黑星病 4种病害开展了室内和田间试验。对苹果轮纹病菌、炭疽病菌和轮斑病菌的室内抑菌试验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 ,对梨黑星病菌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室内对 4种病菌的EC50 分别为 1 .92、5.56、1 7.1 4、4 3 6mg/L。田间试验结果 :4%增效农抗 1 2 0浓度为 68mg/L防治 4种病害的效果分别为75 3 3 %、90 1 6%、73 2 2 %、81 61 % ,均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 560mg/L防治 4种病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2.
浙江省舟山地区1985年推广“农抗120”防治西瓜炭疽病,取得较好效果;1986年扩大示范,防治面积2000余亩,防效达60~70%,经济效益显著,深受瓜农好评。1986年7月9  相似文献   
83.
利用PD液体培养基从哈茨木霉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出在产孢性状上与野生型菌株明显不同突变子7株,其突变表型主要表现在分生孢子产生数量显著减少和菌丝上有大量厚垣孢子分化.利用TAIL-PCR方法对7株突变体的侧翼序列进行克隆,从5个突变体中获取了5条T-DNA侧翼序列.为木霉菌厚垣孢子产生相关全长基因的克隆和产孢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为深入了解农业环境领域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研究的整体状况和前沿动态,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简称SCI-E)的在线数据库为基础,对1995—2016年期间全球范围内相关的文献报道开展了计量学分析,全面评价了研究内容、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自2009年开始,农业环境领域中ARGs相关的文献报道迅速增加,研究范围包括污染调研、安全评价、消减机制与扩散等方面。对作者关键词(author keywords)、附加关键词(keywords plus)、题目(title)及摘要(abstract)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前研究的热点抗生素类型包括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它们在未来依然是持续被关注的对象。ARGs相关的热门研究基质包括废水、土壤、地表水、粪便、饮用水等,且我国是相关论文研究最多的区域。根据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ARGs污染引起的微生物群落改变、PCR技术、重金属协同选择抗性、风险评估等是农业环境领域ARGs研究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85.
微生物发酵床垫料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平板分离培养法,不能全面反映垫料微生物的基因信息,所以获得高质量的垫料微生物总DNA对于研究垫料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设计对比了6种关于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总DNA的提取方法,对6种方法提取的DNA的浓度和纯度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试剂盒法中因为没有专门针对本实验垫料的总DNA提取试剂盒,所采用...  相似文献   
86.
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城市污水中筛选到一株高效聚磷菌(CH-1),经生理生化特征及16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不动杆菌属的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进行了该菌株的生长曲线、含磷培养液的pH、磷酸盐浓度变化及去磷效果等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在培养6—8h时繁殖量达到最大(0.54mg/L),培养液pH值达到最高(8.88),而磷酸盐浓度降至最低(1.08mg/L)。好氧条件下,含磷培养液培养72h后,培养液中磷浓度由10mg/L降至3.476mg/L,去磷率高达65.24%。CH-1菌处理模拟废水的除磷率高达68.88%,具有较强的聚磷能力。  相似文献   
87.
阿特拉津降解菌CS3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不同环境污染修复需要,分离更多有效的阿特拉津降解菌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本研究从河北省某农药厂排污河中的废水中分离出一株以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生长的高效降解阿特拉津降解菌CS3。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最终鉴定其为产脲节杆菌(Arthrobacter ureafaciens)。在30℃和pH 7的最适条件下,菌株CS3能在48 h内完全降解50 mg·L~(-1)的阿特拉津,甚至能够在6 d内将500 mg·L~(-1)的阿特拉津完全降解,表明该菌株对阿特拉津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菌株CS3含有trzN,atzB,atzC 3个阿特拉津降解基因。菌株CS3具有较宽的温度(10~37℃)和p H(5~11)范围,且具有很好的耐碱性,为未来偏碱环境中阿特拉津污染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88.
模拟条件下生物腐殖酸肥对土壤磷素淋失及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淋溶和径流实验,考察单施生物腐殖酸肥(BHA)后磷在竖直及水平方向的迁移能力,并通过室外小白菜种植实验进一步开展淋溶和径流中磷的行为研究,考察单施BHA对小白菜长势、产量的影响及对受纳水体水质的污染风险。实验以施化肥(CF)和不施肥(NOP)为对照。结果表明,(1)在模拟淋溶及径流实验中,经过8次浇水,BHA处理组的淋溶液及径流液中TP含量的最高值及平均值均高于CF及NOP处理组,在磷淋失量及淋失率上,3个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在磷流失量及流失率上,BHA与CF无显著差异,二者均显著高于NOP处理组,其磷流失量分别比NOP高208.96%、147.01%,流失率分别比NOP高1.98%、1.39%。(2)室外小白菜种植的淋溶及径流实验中,在对小白菜长势的影响方面,BHA与CF无显著差异,二者均显著高于NOP处理组;在对小白菜产量及植株吸磷量的影响方面,CF处理组显著高于BHA及NOP。在磷淋失量上,BHA与CF无显著差异,二者均显著高于NOP处理组;在磷流失量上,BHA处理组显著高于CF及NOP,分别高78.52%、82.48%。研究表明,尽管BHA中的磷不如CF易被小白菜吸收利用,但是二者对小白菜长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BHA施用后磷更易随径流液流失,而不易随淋溶液淋失,因此,施用BHA后应避免立即灌溉,尤其是大水漫灌。  相似文献   
89.
螺旋藻对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及粪便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拓螺旋藻饲料资源,本试验研究了螺旋藻单独及其与含有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益生菌联用对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性能以及粪便菌群的影响。按2×2析因试验设计,将80头平均体重为(8.85±0.20)kg、口蹄疫(FMD)母源抗体为阴性的断奶仔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螺旋藻组(添加0.5%的螺旋藻)、益生菌组(添加0.5 kg/t的益生菌)以及藻菌组(添加0.5%的螺旋藻与0.5 kg/t的益生菌),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饲粮以粉料形式饲喂。试验期28 d。第8日免疫猪O型及A型FMD疫苗,第7日及第28日采集血清及新鲜粪便。结果显示:1)螺旋藻显著提高了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2)第7日和第28日螺旋藻对O型和A型FMD抗体滴度皆无显著影响(P0.05)。3)第28日螺旋藻极显著提高了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及补体3含量(P0.01),对血清补体4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第7日和第28日螺旋藻对仔猪粪便中乳酸菌、大肠杆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除第28日Ig G、Ig M和补体3含量外,螺旋藻与益生菌无互作(P0.05)。结果表明,FMD疫苗免疫期间饲粮中添加0.5%的螺旋藻可以促进仔猪的生长,与益生菌配伍能够提高仔猪的体液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90.
新疆是我国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重要产区,提高甘草产量与改善其产地环境防止土壤沙退化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生物腐植酸不同施用量对新疆甘草生物量、其产地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腐植酸可以显著提高甘草生物量(植株高度、单株地上鲜重和产量)、产地土壤腐殖质(可提取腐殖质、富里酸、胡敏酸)各组分含量以及土壤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佳施用量为450 kg·hm-2。种植甘草第3年其植株高度、单株地上鲜重和甘草产量分别达到80.80cm、137.5 g和18412.95 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8.2%,6.9%和29.1%;施用生物腐植酸后190 d时,可提取腐殖质碳、富里酸碳和胡敏酸碳含量分别达到4.15 g·kg-1,2.16 g·kg-1和1.99 g·kg-1,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1.0%,17.4%和20.1%;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达到187.12 mg·kg-1·3 h-1,26.33 mg·kg-1·h-1和3.62 mL 0.1 N KMnO4·g-1·20 min-1,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7.6%,20.3%和11.9%,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施用生物腐植酸对于甘草产量的提高和产地环境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