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4篇
  18篇
综合类   98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13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51.
南京梅,尤以钟山梅,始盛于六朝。今日梅花山以"天下第一梅山"的面貌饮誉于世。钟山梅可应用于观赏、食用等方面。今后应进一步挖掘钟山梅资源,高度发展梅切花、微型盆景、梅食品等的生产,并选育优质的花果兼用型、行道树等品种,尽可能满足消费市场及城市绿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2.
设计了一种基于三菱PLC控制的机械手,并将其应用于集材拖拉机的林木装卸作业.给出了系统总体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153.
退耕还林(草)工程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山区农户进行收入补偿的办法来弥补退耕造成的损失,同时确保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善。然而,目前西部山区仍处在以生存经济为特征的农业社会,农作对于农户来说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退耕意味着山区大量社会经济生活内容的突然消失。  相似文献   
154.
155.
葫芦巴豆(Trigonellafoenum-graecum)俗名香豆子,是一种当年生或越年生的草本豆科植物,原产于西非,早在汉代传入我国(萧正春,张广伦1998;徐又新等,1999)。葫芦巴豆适应性强,适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能改良盐碱地,因此在我国长江以北的安徽、新疆、甘肃、陕西、河北等省大面积种植,山东省沿黄地带也早有种植习惯。葫芦巴豆的种子可用来提取葫芦巴豆胶,葫芦巴豆胶粘度较大,作为粘合剂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石油、煤炭、冶金、化工等工业部门。葫芦巴豆脱胶后的副产品———葫芦巴豆粉,俗名香豆粉,年产量达80…  相似文献   
156.
本文从杜仲林下间作物经济效益和杜仲速生丰产两大目的出发,对杜仲林下间作物种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将众多的间作物种归纳分类,分析了优化选择的原则,各类型及物种对杜仲生长发育的影响,得出了优化选择的结果,提出了推广在杜仲林下间作物种优化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7.
为了研究猪IL-2基因的真核质粒和融合基因形式对pcDNA—E39.VP2真核共表达质粒的免疫增强作用,分别将IL-2基因插入pcDNA3.1(+)和pcDNA—E39.VP2(已构建)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IL2和pcDNA-IL2-E39.VP2。将真核质粒pcDNA-IL2-E39.VP2免疫小鼠,另外,将pcDNA—IL2分别先于和后于pcDNA-E39.VP23d免疫小鼠,同时设pcDNA-E39.VP2对照组。对免疫小鼠进行PPV(JEV)抗体水平、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检测。结果显示,1周后,pcDNA-IL2-E39.VP2免疫组和pcDNA—IL2后于pcDNA—E39.VP注射的免疫组JEV/PPV抗体水平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pcDNA-IL2先于pcDNA—E39.VP注射的免疫组仅在第5周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各组(除对照组外)CD8^+值差异不显著(P〉0.05),CD4^+、CD4/cD8值都高于对照组,其中pcDNA-IL2-E39.VP2免疫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IL-2能增强pcDNA-E39.VP诱导小鼠的免疫能力,且以融合基因形式构建的真核质粒免疫增强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8.
为了研究PCV2ORF2的不同抗原表位重组PPVVP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体外表达情况与免疫原性,分别以PCV2SC株和PPVSC-1株为模板,扩增PCV2ORF2的抗原表位基因A、B、c(A:117~131aa,B:157~183aa,C:165~200aa)和PPVVP2基因。将A、B、C基因分别与PPVVP2基因串联,并插入到pCI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了能同时表达PPVVP2蛋白和PCV20RF2抗原表位的重组质粒pCI—A—VP2、pCI13-Vp2、pCI—C—VP2。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MDBK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各个质粒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将其免疫小鼠,采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检测免疫效果。结果显示,3种重组表达质粒转染细胞48h后都能检测到较强的免疫荧光;免疫小鼠后14~42d诱导的T淋巴细胞转化效率、CD4+/CD8+细胞比值以及PPV和PCV2抗体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CI—13-VP2免疫效率高于其他组。该结果表明PCV2ORF2上157~183aa抗原表位在3个抗原表位中抗原性最强,可作为PCV2与其他病毒二联疫苗研究的主要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159.
王潇娣  朱玲 《养猪》2011,(5):97-97
2011年8月,四川某猪场仔猪发生严重的腹泻症状,猪只病初体温升高、下痢、厌食,精神不振,呼吸困难,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倒地四肢划动,最后衰竭死亡,死亡率高。解剖后可见肝脏有明显的灰白色坏死灶,脑部充血明显。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可初步判定为伪狂犬病,但是无法确诊。无菌采集病猪的脑组织进行实验室病原检测,以弄清发病原因,提供更加丰富、完善的研究材料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0.
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从疑似PMWS(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病料中经PCR直接扩增出PCV2全基因组,再与载体pMD18-T Simple连接后形成重组质粒pMD18-T Simple-PCV2(命名为P-S-PCV2)。用ORF2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对P-S-PCV2进行酶切、补平连接反应,构建了ORF2基因缺失突变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S-PCV2-B)。用SacⅡ酶对基因缺失突变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获得的线性化的基因突变PCV2基因组在体外进行自身环化,形成了相应的基因缺失病毒粒子(命名为PCV2-B)。用PCV2-B缺失突变株进行了细胞转染、动物致病性和免疫原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等部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PCV2-B转染IBRS-2细胞后,电镜观察可见病毒颗粒,PCR-RFLP检测有突变株生长。PCV2-B接种仔猪后无临床典型大体病变,PCR-RFLP检测淋巴结中有PCV-B突变病毒的感染。PCV2-B免疫仔猪后抗体没有升高;CD3+和CD4+整体水平下降,第2周与对照组差异显著;CD8+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ORF2基因缺失突变的PCV2仍具有复制感染能力,免疫原性减弱,细胞免疫被部分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