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2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20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31.
vvIBDV致弱株经4周龄SPF鸡传代培养过程中,对接种鸡的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等免疫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分析主要免疫器官指数.发现随传代次数的增加,法氏囊和胸腺萎缩及脾脏肿大的程度逐渐加重;法氏囊、胸腺、脾脏和盲肠扁桃体内淋巴细胞崩解、坏死及脾脏内网状巨噬细胞增生的程度逐渐加深.试验结果表明,在传代过程中vvIBDV致弱株的毒力又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232.
噬菌体抗体是表面表达有单链抗体(Singlechain Fv,ScFv)或抗体Fab段的噬菌体,用基因克隆技术将B细胞全套可变区基因克隆出来,组装到表达载体内并表达到噬菌体表面成为噬菌体抗体的群体,即为噬菌体抗体库.该技术是丝状噬菌体展示(phage display)与抗体组合文库技术相结合而成.其基本路线为用PCR方法扩增抗体全套可变区基因,重组到噬菌体载体中,并通过与丝状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形成融合蛋白,把Fab段或ScFv表达到噬菌体表面.通过"吸附-洗脱-扩增"的富集过程,从中筛选出特异性抗体的可变区基因.  相似文献   
233.
选择B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B)感染雏鸡造成免疫机能低下,建立免疫抑制模型,以探索免疫抑制条件下共感染禽波氏杆菌后对雏鸡致病性的影响。设计了ALV-B单独感染组,B.avium单独感染组,ALV-B和B.avium共感染组,空白对照组,并且比较相互之间的差异。通过对雏鸡免疫学指标、生长性能及病毒血症和排毒状况的检测,对二者混合感染雏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LV-B和B.avium共感染能引起雏鸡的免疫力低下,表现为免疫器官的发育、抗体的产生、淋巴细胞的转化、IL-2和IFN-γ的合成和分泌等受到明显抑制;混合感染组延长了B.avium的病程,增强其对雏鸡的致病性;同时机体出现明显的生长迟滞现象,尤其是第5周龄,共感染组平均体质量仅相当于对照组的40%。结果表明,ALV-B和B.avium在雏鸡体内的增殖方面起协同作用,从而促进了病原在鸡群间的散播;而B.avium对ALV-B导致的病毒血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ALV-B免疫抑制作用下,B.avium对雏鸡的致病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34.
传染性腺胃炎病鸡中分离出的呼肠孤病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患有鸡传染性腺胃炎的病鸡肿胀腺胃中分离到的一株病毒,用电镜技术、病理组织学技术、免疫学试验、病毒毒力试验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发现在病鸡腺胃细胞中有包涵体,病毒粒子呈圆形,无囊膜,直径60-80nm,呈类晶格状排列。分离株病毒对牛、羊、兔、鸡、猪及人“O”型血红细胞无血凝性,与鸡呼肠孤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在琼扩板上形成沉淀线。分离株病毒可致鸡胚发育迟缓,胚体出血,在绒毛尿囊膜上形成痘斑,可使7日龄攻毒的雏鸡表现自然发病鸡的病状和病变,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病毒株为呼肠孤病毒属成员。动物实验表明,该病毒可能是鸡传染性腺胃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