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玉米籽粒含水率是育种家在收获和考种时考虑的一项重要指标,玉米水分快速测定就成为一项重要环节。本试验在收获时与晾晒后,比较快测法(PM-8188谷物水分测定仪)和标准法2种测定方法的结果差异。结果表明:收获时快测法的平均误差为2.34%,晾晒后的平均误差为0.86%,PM-8188型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结果与标准法测定结果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旱地番茄土壤肥力及细菌群落组成特征的影响,以旱地番茄-豆角-糯玉米-旱地番茄(LVZm)、旱地番茄-豆角-西葫芦-旱地番茄(LVCp)、旱地番茄-豆角-花生-旱地番茄(LVAh)、旱地番茄-豆角-葱-旱地番茄(LVAf)、旱地番茄-豆角-秋葵-旱地番茄(LVAe)、旱地番茄-豆角-黄瓜-旱地番茄(LVCs)、旱地番茄连作(CK)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结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最优轮作模式。结果表明不同轮作处理对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结构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LVZm、LVAh、LVAf和LVCs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除LVAe处理外,各轮作处理均显著降低0~10 cm土层的<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除了LVAf处理和LVAe处理有机质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余轮作处理有机质含量都显著增加;全氮、全钾差异不显著;除了LVCs处理全磷和碱解氮显著低于对照,其余各轮作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除LVAe处理外,各轮作处理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各轮作处理pH和电导率降低或显...  相似文献   
23.
为了筛选出适宜旱地种植的优势品种,在长治市壶关县东关壁村露天种植了15个番茄品种,只在定植期进行人工灌溉予以缓苗,其余生长期完全依靠天然降水,测定不同番茄品种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的茎粗、株高等农艺性状,并对其产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番茄品种植株的茎粗及株高快速增长期基本相同,其中,茎粗的快速增长期主要集中在定植后4周内,株高的快速增长期主要集中在定植后7周内;有6个品种(菲腾一号、华锦二号、日润天下、乾德M725、1721、伯爵Ⅱ)的产量较高,较对照增幅均在10%以上,且坏果率较低,均在7%以下,说明这6个品种的抗旱能力相对较强,可作为优良种质材料。研究结果可为选育优质的旱地番茄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4.
从农民对科技接受的心理特点谈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在全面分析当前我国多数农民接受科技的八大心理特点和一般农民心理易于接受农业新技术的五大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加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六大对策。  相似文献   
25.
轮作制度对土壤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一作物连作方式易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土壤环境恶劣、田间害虫增加、作物出现新的病害等,严重影响作物的安全性。作物轮作方式则具有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作物产量、利于进行病虫害管理以及田间除草等优点。本文阐述了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传病害等土壤特性的影响,并综述了轮作制度土壤生态影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有效缓解连作障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玉米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52个春播玉米杂交种作为供试材料,利用旱棚内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测定了株高、叶面积、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氮量、叶温值、叶片离体脱水率、叶片含水量等10个抗旱相关指标,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根据隶属函数值对52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在干旱胁迫下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苗期相对株高与叶面积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883,说明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品种抗旱性的强弱,可作为鉴定玉米品种苗期抗旱能力的主要指标。根据隶属函数值,可将52个玉米品种分为高抗、中抗、低抗、敏感4个抗旱等级,筛选出6个表现优异的抗旱品种。其结果可为玉米苗期耐旱品种筛选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7.
山西玉米生产现状、优势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在对山西玉米生产历史、现状、优势、问题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山西玉米生产的3项对策:一是加强高新技术玉米育种、专用玉米新品种选育开发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工作,提高玉米科技水平,加速玉米生产发展;二是强化玉米深加工研究开发工作,提高玉米综合效益;三是做好政策扶持引导,加大投入,增加科技含量,促进地区间玉米生产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8.
高密度条件下行距配置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在9.0万株/hm2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旱地春玉米最佳的株行距配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12个处理(DH1.等行距40.0 cm,DH2.等行距50.0 cm,DH3.等行距60.0 cm,DH4.等行距70.0 cm,DH5.等行距80.0 cm,DH6.等行距90.0 cm,KH1.宽窄行(53.3 cm+26.7 cm),KH2.宽窄行(66.7 cm+33.3 cm),KH3.宽窄行(80.0 cm+40.0 cm),KH4.宽窄行(93.3 cm+46.7 cm),KH5.宽窄行(106.7 cm+53.3 cm),KH6.宽窄行(120.0 cm+60.0 cm))。3次重复,研究了行距配置对郑单958在旱地春播情况下产量和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行距的缩小,穗位叶SPAD值、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LAI)、PAR截获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均提高;其中,50.0 cm+50.0 cm和66.7 cm+33.3 cm配置2年平均籽粒产量较90.0 cm+90.0 cm和120.0 cm+60.0 cm配置的平均产量提高24.3%,除2013年DH6处理产量显著高于KH6处理外,其余等行距处理和宽窄行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高密度条件下山西省春玉米最佳行距配置为50.0 cm+50.0 cm和66.7 cm+33.3 cm。  相似文献   
29.
为筛选出适宜晋东南山区谷子的最佳轮作模式,本研究设置谷子-玉米-大豆-谷子(SZGm)、谷子-玉米-高粱-谷子(SZSb)、谷子-玉米-花生-谷子(SZAh)、谷子-玉米-甘薯-谷子(SZLb)、谷子-玉米-马铃薯-谷子(SZSt)、谷子-玉米-玉米(糯)-谷子(SZZm)、谷子连作(SSSi)7个处理,以谷子连作为对照,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进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同时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变化。结果表明,轮作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改变土壤团聚体径粒组成和稳定性,影响土壤肥力。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门,且7个处理具有相似的群落组成,但在比例上存在一定差异。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模式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综合土壤物理、肥力指标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7个轮作模式处理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为SZZm>SSSi>SZSb>SZGm>SZLb>SZAh>SZSt。因此,认为谷子-玉米-玉米(糯)-谷子是使土壤保持健康生态的最佳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30.
为了明确谷子各器官干物质量分配情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本研究以6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单株干物质量、收获指数、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情况和产量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品种谷子各器官干物质量分配规律基本一致,即穗比例>茎比例>叶比例>叶鞘比例抑根比例。杂交种‘长杂谷466’(CZ466)收获指数、单穗重和产量均是最大,株高较低;常规种‘长生13’(CS13)株高最低,产量及收获指数较高。所有品种谷子穗干物质量与单株总干物质量均显著正相关;叶鞘干物质量与穗干物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表明CZ466和CS13是2个产量高、株高矮、收获指数高的优良品种;推断谷子叶鞘和单株总干物质量与产量有较密切的相关性,其他器官干物质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