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行距配比对玉米光合生理指标及茎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大丰30’为试验材料,在同一密度下(75000株/hm2)设置5种不同行距配比,研究不同行距配比对玉米光合生理指标及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时,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在灌浆期达到峰值;行距配比为30 cm×90 cm时,棒三叶净光合速率在灌浆期最高。大口期开始,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时,叶面积指数(LAI)最高。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以40 cm×80 cm最高。各行距配比的茎秆硬皮穿刺强度与茎秆弯曲性能随着节位的下降均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从大到小为 40 cm×80 cm>50 cm×70 cm>30 cm×90 cm>60 cm×60 cm>20 cm×100 cm。穗长、穗粗、千粒重和穗粒数各处理间均有不同变化,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时产量最高,比等行距60 cm×60 cm增产7.96%。由此可见,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有利于大穗型品种‘大丰30’的光合性能和茎秆强度的提高,从而达到抗倒伏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2005—2015年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育成品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11年来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育成的谷子品种产量、农艺性状、抗逆性及品质性状综合分析,为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新品种选育、推广及资源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2005—2015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西北春谷中晚熟区数据,对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与分析。并对通过鉴定的30个品种抗逆性、品质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5年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参试品种和通过鉴定品种的农艺性状在年度间存在一定的变异,参试品种的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通过鉴定的30个品种和对照相比,生育期、株高有降低趋势,株高变幅为105—165 cm;穗长在17—27 cm,70%的品种分布在19—23 cm;单穗重变幅为15—25 g,80%品种为18—22 g;穗粒重为12—20 g;出谷率分布在74%—84%,80%的品种在75%—80%;千粒重变异范围较大,分布在2.5—3.4 g,有9个品种的千粒重超过对照,公顷穗数分布在33万—43万。对通过鉴定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单穗重、穗粒重和公顷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负相关。鉴定品种总体抗性有提高的趋势,其中抗倒性明显优于对照,红叶病和白发病为主要病害,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蛀茎率也有不同程度地发生。穗松紧度多为中等偏紧类型,熟相中等偏好为主。品质上,通过鉴定品种的米色全为黄色,优质米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及胶稠度偏低,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鉴定品种中包括了糯质、高蛋白、高脂肪及粮草兼用、抗除草剂、优质米等多种类型,丰富了品种类型。【结论】西北春谷晚熟区谷子品种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所育品种在数量、多样性、产量、品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在育种方法上比较单一,多采取简单杂交、系选的方法,应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开展材料创新,融合回交、复交、理化诱变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分子育种新技术,提高育种水平。在育种目标上,重点培育品质优良、矮秆抗倒、生育期略短、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品种,培育多种类型的抗除草剂品种,满足谷子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最新选育的玉米组合穗位叶下一叶、穗位叶、穗位叶上一叶和穗位叶上二叶的叶长、叶宽、叶舌至叶片最高点的距离及叶片最高点至茎的水平距离和最上7片叶之间的距离的研究可以看出,新组合叶片态势的可塑性强,能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长势,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新组合株型的发展趋势是:4个叶片的长度都要短,且4个叶片的长度要接近;叶片的宽度要窄;叶舌至叶片最高点的距离所占叶片总长度的比例要大,那么叶片下披的长度在缩短,叶片就更加挺拔。穗位叶下一叶、穗位叶和穗位叶上一叶的最高点至茎的水平距离(茎叶夹角)较大;穗位叶上二叶最高点至茎的水平距离(茎叶夹角)较小,这样形成中、下部叶片向外伸展,上部叶片收拢,叶片长生的态势合理,上下叶片茎叶夹角分布适合,叶片间距大,利于通风透光的塔型结构,是理想的株型。  相似文献   
4.
矮秆玉米自交系08H67-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性状上相互互补又同为Reid种质的郑58和长A37的杂交种为基础材料,按严格自交的系圃法进行选系,在自交4代即将稳定时,用EMS化学诱变剂对其进行处理,引发变异,选育出了矮秆玉米自交系08H67-2。  相似文献   
5.
玉米自交系JTR411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玉米新自交系JTR 411的选育经过和配合力表现,综述了其特征特性、繁殖制种及高产栽培要点等,以期为玉米的育种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不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上生产谷子的小米品质进行测定,探明环境条件对小米品质的影响,揭示其品质变化规律,为优质谷子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方法 试验于2012—2017年在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差异较大的山西沁县和山西长治2个地方进行。先将2个试验点0—60 cm以上土壤分层置换,使每个试验点同时拥有2种土壤,然后采用相同的栽培措施和管理方法种植相同的谷子品种,对两地不同土壤的养分及小米中17种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直链淀粉、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钾、铁、铜、锌等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获得2013—2017年5年测量数据,以年际间为重复,气候为主区,土壤为主裂区,其他因素为副裂区,采用裂裂区试验统计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不同气候条件下小米的品质有明显差异。沁县气候条件下,小米多数氨基酸(蛋氨酸、丙氨酸、胱氨酸除外)含量、氨基酸总量、粗蛋白、VB2、钾、铜、锌含量都较高,且小米中有较高的胶稠度、较低的糊化温度和低的直链淀粉,而在长治气候条件下,小米的脂肪含量较高。不同土壤条件下,红黏土上谷子的产量显著高于褐壤土上谷子的产量,小米的品质也存在明显差异。红黏土上种植的小米中蛋氨酸、甘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镁、铁、铜的含量较高,而褐壤土上种植的小米中氨基酸、蛋白质、胶稠度、直链淀粉、VB1、钙、钾、磷、钠、锌含量较高。尤其是,褐壤土上种植的小米硒含量显著高于红黏土上种植的小米,红黏土上种植的小米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褐壤土上种植的小米中的脂肪含量。结论 气候、土壤因素影响小米品质、适口性及各种矿物质元素的积累。沁县气候条件有利于多数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积累,该气候下生产的谷子有较低的糊化温度、较高的胶稠度和低的直链淀粉,所以该气候条件种植的小米营养品质优良,而且适口性好;红黏土种植的谷子有利于小米镁、铁、铜的积累,褐壤土有利于氨基酸、蛋白质和VB1的积累,红黏土谷子的产量显著高于褐壤土谷子的产量,褐壤土生产的谷子可获得富硒小米。总之,气候因素对小米的适口性影响较大,土壤因素影响小米品质及各种矿物质元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品种鉴定、品种布局和推广应用提供一些科学依据,应用非参数统计法对2006年中国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的区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客观评价,结果表明:(1)长农36号和长0301的丰产性较好,产量低于和显著低于它们的品种出现率Pi,P''i分别为71.4%、71.4%和70.1%、68.8%.(2)品种间的产量稳定性没有显著差异.(3)品种间差数显著的出现率Dj各试点均达到90%以上,部分试点Dj达到了100%,说明所有试点对品种差异具有较高的分辨力.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省中晚熟区大面积推广、生育期基本相同的20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穗部相关性状与收获期子粒含水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收获期子粒含水率与穗粗、轴粗、粒厚、苞叶总面积、收获时苞叶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宽呈显著正相关,与行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收获期子粒含水率直接作用大小排列为穗行数>穗粗>苞叶含水率=粒厚>轴粗>行粒数>粒宽>穗长>苞叶总面积。因此,要选育收获期子粒含水率低的玉米新品种,应着重选育苞叶总面积小、收获时苞叶含水率低、穗粗与轴粗、子粒厚度薄、子粒宽度窄、行粒数多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玉米雌穗和雄穗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对40份材料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雄穗主枝长度与雌穗穗长的相关系数为0.642,达显著水平,说明雄穗的主枝长度越长,雌穗的穗长也就越长。其他各性状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但雄穗主枝长度与雌穗穗粗、行粒数的相关关系为正相关,与雌穗穗行数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雄穗分枝数与雌穗穗粗的相关关系为正相关,与雌穗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正相关说明此性状出现的可能性大,在玉米田间套袋授粉时可有目标地选择单株,从而提高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2003-2006年谷子西北区试品种(系)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西北谷子生态区2003-2006年不同年份谷子品种(系)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谷锈病、谷瘟病、红叶病、白发病、谷子钻心虫等是西北春谷区主要病虫害,特别是红叶病呈上升趋势.②黑穗病发病率较小,发病幅度仅为0-0.29%,但呈上升趋势,纹枯病不是西北春谷区主要病害.③西北区谷子育种的育种目标不应单单考虑高产稳产,而且应考虑包括该地区主要病虫抗性育种的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