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125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4篇
  122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果树多头高接换种技术,是一项改换低劣品种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有利措施。农二师近四年来共高接换种41628株,当年恢复树体的达90%,三年平均株产55公斤,四年稳产达90公斤,四年后每株增收产值98元,投入产出比为1:45。 一、果树多头高接换种技术  相似文献   
22.
果树花粉直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述了果树生产中普遍存在的花粉直感现象及其对果实内的品质、外观品质(果形、果色等)及其他性状的影响。阐述了花粉直感现象产生的机理,提出了有效地利用花粉直感现象的途径,同时探讨了花粉直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3.
24.
为提高山区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研究了山区采用隔坡沟状梯田整地、高标准种植早实薄皮核桃的效果及投入产出情况.结果表明,山区采用高规格隔坡沟状梯田整地后极大促进了核桃幼树的生长,栽植后第2年即开始结果,平均单株结果1.3个,树高达221.7 cm,地径5.7 cm;栽植后第3年全树主枝7.7个,单株结果33.3个;第4年地径11.9 cm,全树主枝10个,叶面积指数为5.14,单株结果191.5个,单株核桃坚果产量2.5 kg.采用这种山区治理方式,整地建园一次性投入108 900元/hm2,前5 a总投入180 900元/hm2,前5 a总产值195 624元/hm2,5 a后可收回全部投资且有盈余,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5.
河北省太行山中南部核桃栽植时期及栽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连续进行了不同栽植时期以及栽植技术对核桃幼树成活及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秋栽后用聚乙烯醇涂干处理,成活率高达95%以上,翌春萌芽比春栽早10 d以上,新梢生长速度快,春季抽干距离短,平均枝条长可达45 cm以上,是最好的技术组合;秋栽不涂干处理,成活率较低,不足60%,并且抽干距离长,发枝部位低;春栽成活率高,但是缓苗期长,新梢发育慢,平均枝条长短,仅为20~30 cm。  相似文献   
26.
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墒情差、肥力不足,用常规整地方法发展经济林难度大、成活率低、效益差。采用爆破技术,进行大规格高标准的沟状整地造林,可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决太行山干旱片麻岩山区极度缺水问题,以河北省太行山片麻岩山区的典型地区阜平县为试验基地,研究了坡向(X1)、坡位(X2)、坡度(X3)、土层厚度(X4)、土壤容重(X5)、土粒密度(X6)、植被覆盖度(X7)、田间持水量(X8)、毛管孔隙度(X9)、土壤质地(X10)等因素与土壤含水率(y)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土壤含水率极低,仅为3.18%~8.61%;上述因素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5,0.612,-0.078,0.992,-0.924,-0.693,0.974,0.834,0.798,0.918;除与坡度相关不显著外,其他因素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坡向、坡位、土层厚度、土壤容重、植被覆盖度等5个因子对土壤含水率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绝对值大小排序为土层厚度(0.609)>植被覆盖度(0.224)>土壤容重(-0.185),结合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来看,土层厚度、植被覆盖度、土壤容重均对土壤含水率有较大影响,其中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度为正效应,土壤容重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28.
以2013年栽植的‘2001’富士苹果幼树为试材,研究了涂高效抽枝宝和刻芽对拉枝后1a生枝条萌芽和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涂高效抽枝宝、刻芽和自然生长的枝条萌芽率分别为89.95%、89.05%和69.13%;单株抽出新梢量分别为30.74个、18.41个和16.07个。涂高效抽枝宝与刻芽的萌芽物候期基本一致,均比自然生长的提前2d。自然生长枝条上的新梢生长量要显著高于涂高效抽枝宝和刻芽处理,涂高效抽枝宝处理的新梢生长量与刻芽处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9.
以一级‘绿岭’核桃嫁接苗为试材,研究了保水剂不同施用部位和保水剂不同施用剂量对核桃栽植成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提高旱地核桃栽植成活率。结果表明:每株35g L型保水剂施于底部,分施于底部和中部以及分施于底部、中部、上部的核桃幼树栽植成活率分别为100%、100%、96.67%,XL型保水剂3种施用部位的栽植成活率均为100%,对照为90%,各处理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在5月份,L型保水剂3种施用部位的核桃幼树单株新梢总生长量分别为29.11、30.65、24.12cm,XL型保水剂分别是29.14、23.80、30.43cm,对照为30.70cm;10月份时,L型保水剂3种施用部位的单株新梢总生长量分别为76.50、82.40、73.31cm,XL型分别为85.70、67.14、70.16cm,对照为87.14cm;在0~20cm土层中各类型根系总量以XL型保水剂分底部、中部、上部3个部位施入最多,为3.33条,20~40cm土层中以L型保水剂分底部、中部2个部位施入最多,为5.67条,对照分别为2.33、1.67条;L、XL型保水剂施用量为15、25、35g时核桃幼树成活率均为100%,施用量为45g时成活率分别为100%、96.67%,对照为93.33%,各处理的成活率均高于对照。在该试验范围内,5月份时,施用L型保水剂的核桃幼树单株新梢总生长量均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XL型保水剂施用剂量达45g后单株新梢总生长量出现下降,到10月份时,XL型保水剂的单株新梢总生长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在0~20、20~40、40~60cm土层中各类型根系总量分别以施XL型保水剂45、35、15g最多,分别是5.67、5.33、1.33条,对照分别为2.33、1.67、1.00条;各处理在3个土层中根系均以直径2mm的最多,直径2~5mm的最少;施用保水剂后,土壤含水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0.
对河北太行山干旱片麻岩山地整地前后土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山片麻岩山地土层浅薄,而表层以下的半风化层其容重过大,孔隙度太小,植物根系无法下扎,土壤的持水能力极差是该地区草本可以生长很好,而乔木却无法存活的原因所在。整地使其土壤结构大为改善,容重由原来的1.86g/cm3减小到现在1.37g/cm3,孔隙度由原来的29.89%增大到现在的48.47%,土壤持水能力得到了成倍的增加;养分含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为植物生长创造了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