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太行人参     
人参属五加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野生人参可生长四百多年,具有很高的药用和观赏价值。 人参掌状复叶轮生,伞形花絮,单个顶生,五月初开花呈淡黄绿色,果实由绿变红,九月成熟,扁球形。在野生环境中,喜阴而必须有光,喜湿而怕涝,耐寒而怕冻,一般生长在稀疏的林冠下。 人参为第三纪孑遗植物,由于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而变异,使其变得稀有而名贵,仅产于亚洲东部。据《名医别录》和《千金翼方》记载“人参生上党及辽  相似文献   
62.
白龙江林区水源涵养林天然更新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白龙江林区,选择不同的林地类型、海拔、坡向、林龄、郁闭度、林木组成、立地质量等进行天然更新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在0.4~0.7时天然更新的幼树最多,郁闭度≥0.9及≤0.3时天然更新不良;在立地条件较好、海拔2300~3200m的阴坡及半阴坡的中龄林、近熟林中更新的幼树最多,更新情况良好;河谷地带的油松林更新情况好于其它针叶树种,但在以阔叶树为主的林分中,针叶树虽可正常更新,但效果不好,还需进行人为干预。  相似文献   
63.
黑龙江省巴彦县野生大豆保护点是农业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在中国3个野生大豆保护示范点之一.目前,经CPS测量已确定了巴彦县野生大豆保护点的面积为29.9 hm~2,野生大豆分布面积为20.2 hm~2,确定了30个样方.经2008年对保护点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初步明确了目标物种(野生大豆)的种群密度、目标物种丰富度、生长状况、类型以及保护点内和周边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4.
玉米水稻大豆春耕期间植保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耕生产除了坚持抓好良种选择、标准整地、适时播种等关键环节外,完善备春耕生产期间的植保技术更重要。本文主要从长残留性除草剂禁忌的后茬作物、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害、化学除草、施药技术等方面阐述备春耕生产期间主要粮食作物植保技术。  相似文献   
65.
因持续降雨造成的农作物种植地块积水而形成的涝灾,使农作物根系常因缺氧而窒息死亡,造成植株生长发育停滞、未熟先衰,严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减产。加强灾后农作物科技化田间管理是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小强降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实现科技防灾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6.
诱导性表达Cre重组酶转基因猪成纤维细胞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CR方法分别从pGL3-Mx1载体上和pcDNA3.1(+)载体上扩增猪Mx1启动子和BGHpolyA;利用重叠PCR方法获得猪源的Cre重组酶基因,并从pGcFRT2NeoR上用Xhol Ⅰ和Sal Ⅰ酶切得到FRT2NeoR盒子.将上述4个片段利用SOE-PCR及T5 DNA连接酶连接,然后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Cre表达载体Mx1-Cre-BGHpolyA-FRT2neoR.用LipofeetamineTM2000介导转染猪成纤维细胞,G418筛选阳性细胞,PCR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诱导性表达Cre重组酶表达载体Mx1-Cre-BGHpolyA-FRT2neoR,并成功整合到猪成纤维细胞的基因组中,获得了诱导性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猪成纤维细胞,为最终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诱导性表达Cre重组酶转基因猪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7.
黄淮海地区大豆光合特性及高光效种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黄淮海大豆种质资源的光合气体交换特性,从中筛选高光效种质,为开展培育大豆高光效品种等研究奠定基础。在大田条件下,以150份来自黄淮海地区的大豆种质资源为试材,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盛花期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包括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蒸腾效率以及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50份大豆种质光合气体交换参数间存在较大差异。7个参数的变异系数范围为5.54%~29.56%,其中,蒸腾效率变异系数最高,胞间CO2浓度最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呈显著负相关;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蒸腾效率、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胞间CO2浓度与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蒸腾效率呈显著负相关;蒸腾速率与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呈显著正相关,与蒸腾效率、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蒸腾效率与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主成分(气孔因子、水分因子、光合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达93.64%。聚类分析将150份大豆种质划分为12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包括23份大豆种质,表现高气孔导度、高水分利用率和高光合效率。因此第Ⅱ类群可作为适合育种需要的高光效大豆种质。  相似文献   
68.
为对大豆种质资源的油脂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综合品质表现优异的大豆品种,本研究以173份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结合气相色谱法对大豆的脂肪酸及粗脂肪含量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173份大豆种质进行划分,并建立大豆油脂品质综合评价的模型。结果表明:参试大豆种质的品质性状间差异较大;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豆饱和脂肪酸即棕榈酸和硬脂酸分别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即亚油酸与亚麻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大豆粗脂肪含量与油酸、亚油酸相关性最大,其中与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立了2个主成分,建立了大豆油脂品质综合评价的模型,并评价出最优的大豆品种依次为多马卡-托里萨、中兴1号、冀豆3号、高丰1号和商豆1201。最后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173份大豆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Ⅲ类群表现较突出,具体表现为棕榈酸含量最高,油酸含量最低,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最高,同时油脂品质的综合表现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获得优良油脂品质的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针对引进黑豆品种和自选品系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分析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初步选择出适合当地种植的黑豆品种,对具有突出特点的品种作为育种资源加以利用,对现有种质进行创新。以14个黑豆品种(系)为试材,2014年和2015年连续2 a在石家庄市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丰产性、抗倒伏性、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黑豆品种(系)有13H962、13S081、12H791、潍黑豆768和豫豆20。已推荐13H962、13S081和12H791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对田间表现良好的品种(系)可用作杂交亲本,配置高产、优质的杂交组合,拓宽遗传基础,丰富遗传资源,在为大豆育种提供和储备新的亲本的同时,重点选育高产、优质的黑豆品种(系)。  相似文献   
70.
2007~2008年对105份美国大豆种质的农艺性状、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大豆花叶病毒抗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筛选出高蛋白种质2份、早熟种质4份、多荚种质5份、大粒种质3份、多粒荚种质4份、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种质11份(其中免疫种质2份)。通过综合分析,从中筛选出优异种质8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