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1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35篇
  5篇
综合类   189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07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通过PCR方法分别从含有猪圆环病毒2型(PCV-2)核衣壳蛋白(Cap)基因和猪,γ-干扰素(PoIFN-γ)基因的重组克隆载体pMD18-PCV-2Cap和pMD18-PoIFN-γ中扩增出Cap和PoIFN-γ的基因,将两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BudCE4.1中,构建重组真核双表达载体pBud-IFNPCV。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后进行Zeocin~(TM)抗性筛选建立细胞系,阳性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检测cap和PoIFN-γ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试验中筛选出1株Zeocin~(TM)抗性阳性BHK-21细胞,cap和PoIFN-γ均在该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这将为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以小麦新品种豫农202种子田中的88个杂株为材料,对其后代的株高、成穗数、旗叶长、旗叶宽、倒二叶长、脖长、倒一节长、倒二节长、穗长、小穗数、主茎穗粒数等11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分析探讨杂株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杂株后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基础上,利用形态标记可以将豫农202种子田中的88份杂株材料分成剩余变异类、天然异交类和异品种(系)类3大类.形态标记基本上可以区分小麦杂株类型.  相似文献   
93.
谷子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子病虫害一直是影响谷子生产的重要因素,每年因此造成的产量损失巨大,部分地区甚至造成毁种和绝产。近几年,由于单一品种的推广和环境气候的变化,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程度产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新的病虫害不断发生,一些已经控制的病虫又有猖獗,部分次要病虫危害加剧。  相似文献   
94.
利用ISSR分子标记检测老化扁蓿豆种质遗传完整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经老化处理的不同发芽率水平扁蓿豆种质进行遗传完整性分析。结果表明:用10个有效引物对4个不同发芽率居群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到48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8个,平均为4.8个;老化处理群体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指数(I)等遗传参数,与对照群体的遗传参数相比都有所下降,表明老化处理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低于对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对照群体相比,发芽率为20%时,各遗传参数呈极显著性差异,说明扁蓿豆种质更新发芽率临界值在20%~40%;ISSR分子标记可以作为老化扁蓿豆种子遗传完整性变化的检测方法,同时认为对于异质种质资源材料,低发芽率更新标准不利于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的保持。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我国谷田不同生育期害虫的详细调查,初步明确了当前为害我国谷子的害虫有8个目30科58种。同时对各产区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各产区主要虫害的防治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6.
对筛选出的11个抗性及农艺性状较好的谷子品系,在产量性状上与对照品种豫谷5号和冀谷14号进行比较,同时继续鉴定其抗病性,筛选到了2个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抗源36-5和54-7。  相似文献   
97.
正交设计优化扁蓿豆ISSR反应体系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为试材,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DNA,利用正交设计L16(45)探讨10×PCRBuffer(含Mg2+)、dNTPs、引物、TaqDNA聚合酶及模板DNA用量对扁蓿豆ISSR-PCR反应的影响,正交试验的结果采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相结合。建立了扁蓿豆的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在25μL反应体系中,TaqDNA聚合酶1.5U,10×PCR Buffer(含Mg2+)2.0 mmol/L,模板DNA0.5 ng/μL,dNTPs 0.6 mmol/L,引物0.9μmol/L。同时探讨引物HZD09211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2.3℃。2个不同引物对20份扁蓿豆材料DNA进行ISSR-PCR扩增,结果显示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8.
以从原生地(30°43′N,108°50′E,海拔1 585.2m)迁入中国林科院(39°57′N,116°17′E,海拔57.5m)的崖柏幼苗为对象,研究其叶片形态、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对迁入地秋冬季节性自然降温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迁入地持续低温降到日均温-7.77℃,最低温度-13.96℃时,大部分崖柏幼苗叶片卷曲,出现明显地冻害症状;在叶片受害症状出现之前,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有效光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等均呈下降变化趋势。胞间CO2浓度(Ci)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暗呼吸速率(Rd)逐渐增强。当持续低温降至日平均气温-6.40℃,日最低气温-10.46℃时,崖柏幼苗的净光合值接近于0。光合机构受损是崖柏幼苗在迁入地秋冬季节性自然降温过程中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基于鄞州区鲜食优质早熟葡萄醉金香引种试验,介绍了鲜食早熟葡萄醉金香及对照品种鄞红葡萄的引种表现,总结了其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区的葡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基于鄞州区鲜食优质早熟葡萄醉金香引种试验,介绍了鲜食早熟葡萄醉金香及对照品种鄞红葡萄的引种表现,总结了其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区的葡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