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5篇
  39篇
综合类   12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01.
酮醇酸还原异构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除草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酮醇酸还原异构酶(KARI)是一个有前景的除草剂靶标酶,有关其抑制剂的设计研究鲜有报道。在文献报道的菠菜KARI酶复合物0.165 nm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基础上,利用分子对接DOCK 4.0方法进行MDL/ACD三维数据库搜寻,得到了279个与KARI酶结合能较低的小分子结构信息,并从中选取部分小分子进行化学合成,进而测试了其除草活性。在合成的17个化合物中,发现个别化合物对油菜 (抑制率70.8 %) 和稗草 (抑制率48.8 %)具有较好的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2.
通过PCR方法对18头雷琼牛的MSTN基因进行扩增、测序。编码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雷琼牛MSTN基因比外域瘤牛存在较丰富的多态性,共发现4个突变位点(2个转换,2个颠换),定义了6种单倍型,群体单倍型多样性较高(0.810±0.057);分析结果表明:MSTN基因的相关突变的发生可能早于Bos属瘤牛、普通牛、牦牛的分化;在瘤牛种内,我国南方的瘤牛可能是更原始的种群。  相似文献   
103.
雷琼牛母系起源的遗传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测定雷琼牛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的基础上,引用其它牛种的序列资料,以探讨雷琼牛的起源演化。雷琼牛Cyt b基因全长1 140 bp,存在2个突变位点,碱基A+T的平均含量(56.8%)明显高于碱基G+C的平均含量(43.2%),第3密码子表现出较强的碱基组成偏倚。以Cyt b基因单倍型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雷琼牛3个地域群Cyt b基因所有的单倍型都与瘤牛聚为一类,从母系遗传的角度确认雷琼牛起源于瘤牛。Cyt b基因单倍型间的进化网络关系分析发现,雷琼牛与亚洲其它地区的瘤牛共享一条祖先序列,表明它们可能是在不同的地点由野生的瘤原牛独立驯化而来的,进一步推论中国南方某些地区在史前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瘤原牛驯化中心。  相似文献   
104.
中国牛亚科家畜G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产物直接双向测序法,分段扩增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和亚洲水牛共5个牛种的GH基因,并拼接成编码区全序列,分析中国牛亚科家畜不同牛种GH基因编码区序列变异及其分子进化特征。结果表明,牛GH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654bp,种间核苷酸突变率在0.1%~1.84%。5个牛种编码区序列定义了10种单倍型,瘤牛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大额牛和水牛均无单倍型多样性。G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密码子使用存在偏倚性,共发现了25个偏好性密码子。核苷酸的替代以转换为主,转换明显高于颠换,转换/颠换比为3.0。非同义突变位点远远少于同义突变位点,同义与非同义替代发生的速率比都小于或等于1,表明GH基因编码区序列不受达尔文正选择的影响。以GH基因单倍型序列为基础的分子进化树表明,水牛与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间分化很明显;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间序列分化并不明显,并且它们共同拥有一条相同的祖先核苷酸序列。说明中国牛亚科家畜G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变异相当贫乏,并且由于功能的约束表现得相当保守,进化速率相当缓慢。  相似文献   
10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与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发展无公害果品生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6.
采用ISTA滤纸法检测得出:20%邻烯丙基苯酚悬浮种衣剂按1∶ 30~1∶ 90药种比(质量比)包衣处理"中农8号"和"长春密刺"黄瓜品种的种子,对黄瓜种子安全,种子发芽率分别达到95.75%~97.75%和80.00%~84.25%;PDA平板上检测药剂包衣处理对黄瓜种子带菌消毒效果显示,消毒处理效果达到66.67%~100%。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染色处理结合显微技术实验证实,邻烯丙基苯酚对危害黄瓜秧苗的土传病原菌腐霉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27.59和34.16 μg/mL;药剂处理使供试病菌的菌丝发生中空、解体断裂等异常现象。20%邻烯丙基苯酚悬浮种衣剂1∶ 30~1∶ 90包衣处理黄瓜种子后接种供试病菌,对腐霉病菌和立枯丝核菌的防病效果分别达到73.31%~100%和85.16%~100%;随着药剂包衣处理浓度的增大,邻烯丙基苯酚防治两种病原菌侵染危害黄瓜秧苗的效果提高,等效或者优于常规药剂福美双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107.
带鸡消毒即有鸡在时使用喷雾设备,从鸡舍上方喷洒含有消毒剂的雾水,以达到消毒的目的。带鸡消毒是当前集约化养鸡综合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那些隔离条件差及各种疫病经常发生的老鸡场更为有效,是控制鸡舍内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1带鸡消毒的功效1.1能使鸡体、羽毛、皮肤得到净化,通过消毒液接触皮肤和呼吸作用可有效杀灭躯体上附着的病原微生物,并可预防呼吸道疾病,阻止由病鸡排出的病原体在鸡舍内的积累,能有效地防止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葡萄球菌病、大肠杆菌病以及各种呼吸道病的发生。1.2能有效杀灭浮游于…  相似文献   
108.
选取红蝉花〔Mandevillasanderi (Hemsl )Woodsom〕带腋芽的成熟茎段 (顶芽以下第 3~ 5节 )、幼嫩茎段 (顶芽以下第 1~ 2节 )和顶芽作为外植体 ,用自来水冲洗 3~ 5次 ,洗去伤口流出的白色乳浆 ,在无菌条件下先用 70 %的酒精浸泡 2 0s,然后置于 0 1%HgCl2 溶液 (加 3~ 5滴吐温 - 80 )处理一定时间 (成熟茎段 8~ 9min ,幼嫩茎段和顶芽 4~ 5min) ,用无菌水冲洗 6~ 8次 ,每次 3min。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于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进行光照培养。接着进行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试验。培养基 pH值 5 8~ 6 0 ,培养温度 (2 4…  相似文献   
109.
新杀雄剂SX-1在油菜上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浓度SX-1在油菜初花前叶面喷施,结果表明20mg/l杀雄效果好,药害较轻,药后11d雄蕊完全败育,持续时间达20d。对不育株套袋自交和杂交等,证明SX-1杀雄彻底,对雌蕊无明显的不良影响,授粉后结实正常。  相似文献   
110.
辣椒疫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其抑菌机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测了枯草芽孢杆菌BS、GF1和荧光假单胞菌LX1、BCA1 4株生防菌对7株来源不同的辣椒疫病病菌的拮抗作用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BS对辣椒疫病病菌菌丝的拮抗作用显著高于其它3株生防菌,抑制率达到33.2%~59.4%;温室防病试验中,BS喷雾处理和BCA1灌根处理对辣椒疫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到56.83%和57.81%。BS抗菌粗提物对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作用与抗菌粗提物稀释倍数呈负相关,稀释10倍时抑制率达到100%。BS抗菌粗提物处理使辣椒疫病病菌菌丝分枝增多,分枝间距明显缩短,分枝顶端原生质消解;同时可以显著抑制辣椒疫病病菌游动孢子的萌发速度和萌发率。对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BS菌株(gfp-BS)在辣椒幼苗各部位定殖情况的检测表明:该菌可以通过种子细菌化成功定殖于辣椒植株体内,出苗60 d后仍能检测到荧光标记的菌落,其定殖量维持在103 cfu/g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