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2篇
  9篇
综合类   149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开展信息化教学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现以机械制图课程中《机件剖视图的绘制》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探讨了信息化教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33.
社旗县位于豫西南南阳盆地东沿,地处南亚热带与北温带交接处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全县耕地面积84330hm^2,其中,小麦常年种植面积63333hm^2,是全县主导粮食作物。麦蚜、麦蜘蛛是社旗县小麦生产上的常发性害虫,具有发生面积大、虫口密度高、为害减产重等特点。由于当前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防治小麦病虫害力量比较薄弱,往往导致麦蚜、麦蜘蛛因防治不力造成严重减产损失。  相似文献   
34.
35.
为进一步完善本区域松材线虫除治方案,组织开展松材线虫及媒介昆虫在疫木体内分布规律研究,重点弄清疫木伐桩的传染性,并根据试验结果和相关文献资料,对宜昌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提出建议:适当简化伐桩处理;彻底清理林分中衰弱木和感病木;确保重点区域生态安全;加强疫木管控。  相似文献   
36.
试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100、1 000 mg/kg的组胺,制成4种等氮饲料(分别记为C、H10、H100和H1000),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102.13±0.52)g为试验对象,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生长、皮肤显微结构、皮肤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力和脑中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微流水室内养殖系统,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量组胺对黄颡鱼生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高组胺添加量组(H1000组,组胺含量1 390 mg/kg)黄颡鱼皮肤中黑色素含量及脑组织中MC1R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添加量组(H10和H100)黄颡鱼皮肤黑色素含量和脑中MC1R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组胺添加量的增加,皮肤酪氨酸酶活力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组胺对黄颡鱼生长表现无影响,但会引起黄颡鱼体色白化,且白化程度与饲料中组胺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几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敏感时期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对采用丙酮沉淀法提取的K型,C49S型和YS型小麦不育系和保持系旗叶小穗发育的单核期和二核期中的可溶性蛋白进行比较后发现,非1B/1R 类K型不育系732A在小穗发育的单核期比同时期相应保持系732B少1条分子量为17 kD的多肽,在小穗发育的二核期比同时期相应保持系732B多1条分子量为17 kD的多肽.同时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不育系发现非1B/1R类K型不育系732A和YS光温敏不育小麦A3017在小穗发育的二核期均多1条分子量大小为17 kD的多肽.该研究选取的两个发育时期均为育性发育的敏感时期,在该时期检测到特异蛋白的存在,说明该特异蛋白极有可能是与育性相关的或者是育性发育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38.
同光周期红光对油葵芽苗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欢  章丽丽  李薇  邢泽南  张丹  崔瑾 《园艺学报》2012,39(2):297-304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红光(630 ± 20)nm的光强及光周期,研究不同光周期LED红光对油葵芽苗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周期从0延长至12 h · d-1,油葵芽苗菜下胚轴长显著降低,子叶面积显著增加;而随着光周期从0延长至16 h · d-1时,芽苗菜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提高;全株鲜质量和淀粉含量在光周期为16 h · d-1时均有显著提高;维生素C的含量随光周期延长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而游离氨基酸含量、SOD和CAT活性均呈现降低趋势。总体而言,红光光周期设置在16 h · d-1时有利于促进油葵芽苗菜生长和部分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39.
本试验采用4种温光管理方式,研究苗期不同温光条件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处理A(日平均温度16℃,日平均光照强度504μmol.m-2.s-1)、B(日平均温度19℃,日平均光照强度385μmol.m-2.s-1)、C(日平均温度19℃,日平均光照强度504μmol.m-2.s-1)、D(日平均温度16℃,日平均光照强度385μmol.m-2.s-1)中处理C黄瓜产量、单瓜重、果长、果粗、果皮厚度、瓜把长最大;处理C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最高;单株结瓜数、单株分支数最小;其中单瓜重、瓜把长、单株结瓜数、单株分枝数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0.
为选择适应宜昌市丘陵岗地栽培的观赏牡丹品种,探索合适的栽培措施,从山东菏泽引进了42个观赏牡丹品种。采取搭棚和根部覆膜两种不同栽培措施,以无覆盖露天栽培措施作为对照,在7、8、9月分别调查牡丹叶部感病程度,并对牡丹不同品种间、不同栽培措施间、不同月份间的病情指数进行方差分析。牡丹不同品种间、不同栽培措施间、不同月份间抗病性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岛锦"等18个牡丹品种抗病性良好;采取搭棚栽培措施能显著降低牡丹叶部感病程度;随着高温高湿天气持续,牡丹叶部病害由轻到重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