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45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32篇
  29篇
综合类   288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203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为研究遗传背景对育肥羔羊生产性能、养分消化、肉品质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择湖羊、陶湖杂种羊(陶赛特羊×湖羊)、澳湖杂种羊(澳洲白羊×湖羊)3个绵羊品种,饲喂相同全价颗粒日粮育肥至63 d,每个品种24只羊,群饲养殖,63 d每组挑选6只羊进行消化试验,并测定屠宰性能、养分消化率、肉品质和瘤胃微生物结构组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22.
为了解人口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效应,基于2002—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2SLS回归模型,着重探讨了中国人口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的作用,并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人口城镇化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人口城镇化主要提高了农民的工资和财产收入比重,但对经营和转移收入比重有降低作用。3)人口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与全国情况较为一致;中部地区主要表现出对经营收入比重的降低作用;西部地区的作用特征则与东、中部地区均有差异。本研究为中国人口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如何推动农民收入增加提供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23.
试验旨在探索不同添加剂对幼虾标粗效果的影响。选取10 800尾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3重复,每个重复600尾虾。1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2组投喂70%基础饲料+30%螺旋藻粉,3组投喂80%基础饲料+20%螺旋藻粉,4组投喂80%基础饲料+10%螺旋藻粉+3%虾青素+2%亚麻籽油+3%南极磷虾油+2%核黄素,5组投喂70%基础饲料+10%螺旋藻粉+6%虾青素+4%亚麻籽油+6%南极磷虾油+4%核黄素,6组投喂70%基础饲料+20%螺旋藻粉+3%虾青素+2%亚麻籽油+3%南极磷虾油+2%核黄素。试验期10 d。结果显示,4组、5组幼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1组、2组(P<0.05),各组成活率排序依次为4组>5组>3组>6组>2组>1组。4组幼虾具有较高的增重率与全长增长率,各组幼虾增重率依次为4组>3组>5组=6组=2组>1组,全长增长率依次为4组>5组>3组>2组>6组>1组。4组幼虾胰蛋白酶(TP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均显著高于1组、2组(P&...  相似文献   
724.
【目的】农业遥感是科学的重要分支,既具有很强的交叉学科特征,又聚焦非常明确的行业应用场景,文章从“科技创新—行业应用”结合的角度,回顾农业遥感学科群建设的阶段历程,提出农业遥感学科群发展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内容分析法、对比论证法等方法,对农业遥感学科群建设阶段进行回顾,对农业遥感学科群建设现状进行介绍,对农业遥感学科群发展提出建议。【结果】我国农业遥感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成立国家遥感中心、组建农业部农业遥感学科群等为标志,经历了引进学习、技术攻关、理论技术应用协同发展等3个阶段。“十四五”期间,农业遥感学科群围绕高分遥感机理、土地监测监管、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开展“一基两翼”重点科技攻关,以科技支撑农业强国建设。【结论】面向未来农业遥感国际学科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农业遥感学科群还需扩充土壤遥感、作物表型遥感等专业实验室,建设区域实验室与科学观测实验站,推进政产学研一体化,深化国内外交流与合作,高质量推动全国农业遥感创新应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25.
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马口鱼的种质资源现状和人工繁殖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对瓯江(OJ)和钱塘江(QT)的野生群体以及八里店(BL)养殖群体的线粒体Cyt b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定,获得了编码Cyt b基因的1 140 bp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的236个个体的序列进行综合分析,共检测出288个变异位点,界定了136种单倍型,其中瓯江、钱塘江和八里店群体单倍型数目分别为1、10和6。钱塘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16和0.016 16,八里店群体分别为0.607和0.012 05。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间(55.06%),少数来自群体内(44.94%),群体间遗传分化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八里店群体亲本源于钱塘江,但经过数代人工繁殖后其遗传多样性有所降低。基于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钱塘江群体可以分为3支,1支与长江水系湖南采集的单倍型聚为一支,63.64%的钱塘江个体属于这一支;1支与珠江水系广西采集的单倍型聚为一支,9.38%的个体属于这一支,剩下的样本和浙江瓯江采集的样本聚为一支。这说明钱塘江群体的祖先来源...  相似文献   
726.
河川沙塘鳢具有肉鲜味美,细嫩可口的特点,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颇高,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水产养殖品种,对野生和人工繁育河川沙塘鳢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分析,可为选育和种质保护提供参考资料。本文对湖州河川沙塘鳢(钟管野生群体及八里店养殖群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长进行扩增和测序,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与Gen Bank中太湖、鄱阳湖和巢湖3个群体的数据进行比较。河川沙塘鳢cyt b基因全长1141 bp,4种碱基在所得序列中平均含量为A(26.8%)、G(13.8%)、T(28.0%)、C(31.4%),序列分析显示,cyt b基因序列中变异位点378个,占分析位点的44.26%,含有241个简约信息位点,平均转颠换比值(TS/TV)为0.76。在5个群体138个个体中共检测到75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869~1.000,核苷酸多样性为0.01431~0.03848。各群体间遗传距离差异较大(0.01493~0.05868),其中八里店与钟管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0.01493),而鄱阳湖与巢湖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0.05868),与构建的聚类图分析结果一致。群体中性检验...  相似文献   
727.
为了明确陕西省苹果园土壤线虫分布特征。本研究以3个产业带179个果园土壤总DNA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果园土壤线虫群落组成。结果表明,陕西省苹果园土壤包含线虫2纲,12目,93属,其中Hexamermis是优势属,分别占陕北山地、渭北北部和渭北南部产业带的92.20%,89.73%和88.63%。不同产业带(纬度)和海拔对线虫ACE和Shannon指数具有显著影响(P<0.05)。聚类分析表明,渭北北部和渭北南部产业带线虫在属水平分布更相近。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氮、全磷及pH与土壤线虫多样性指数及优势属Hexamermis和Paratylenchus显著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陕西省苹果园土壤线虫组成较丰富,但优势属较少。除纬度和海拔外,改良土壤因子对优化线虫群落结构,进而改善果园土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8.
不同钾素水平对马铃薯养分吸收及酶活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不同钾素水平对马铃薯养分吸收及酶活性与产量的影响,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材,采用砂培试验方法,研究0 mmol/L(K0)、1 mmol/L(K1)、3 mmol/L(K2)、5 mmol/L(K3)、7 mmol/L(K4)和9 mmol/L(K5)6个钾素水平对马铃薯养分吸收及酶活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不同处理马铃薯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各处理分别为52.10~156.70 g/株、11.97~20.58 g/株和12.71~28.98 g/株,K4产量较其余处理提高5.8%~200.7%;不同处理地上部和地下部氮素、磷素和钾素含量分别为24.25~32.34 g/kg、1.50~2.46 g/kg、7.00~55.73 g/kg和19.10~22.65 g/kg、2.51~3.70 g/kg、23.40~38.37 g/kg;钾素吸收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K2时达最大,分别为55.5%、59.6 kg/kg和41.8 kg/kg,偏生产力(PFP)呈逐渐下降趋势,K1最大,为98.2 kg/kg;不同处理粗蛋白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K0最高,为14.06%,淀粉、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分别在K4、K2和K4最高,分别为14.06%、18.20%和36.89 mg/100g,干物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K0最高,为24.00%;不同处理马铃薯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分别在K3、K3和K2最高,分别为216.99 U/mg、5.60 U/mg和653.01 U/mg。【结论】施钾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养分吸收以及酶活性,钾素施用量过高,马铃薯产质量呈下降趋势,且抗逆酶活性降低;不考虑土壤供钾条件下,马铃薯钾肥施用量以3 mmol/L为宜。  相似文献   
729.
李飞  杨旭斌  林泽铭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1):2716-2718
农田生态沟渠是强化农田沟渠净化能力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沟渠水质监测对于评估生态沟渠水质净化能力与保证运维工作的及时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普遍采用沿程浓度变化来表征生态沟渠水质净化,但对于流速变化较大的沟渠而言,浓度差无法正确反映流经生态沟渠内污染物的数量。通量是污染物浓度与流量的乘积,表征的是既考虑了浓度的变化,又考虑了水体流量等特征的变化,因此,本文将选取浙江省5条生态沟渠,同时通过测定浓度差与通量差来描述生态沟渠。通过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发现:4条沟渠流速比较稳定,污染物浓度差与通量差之间的线性相关好,可用浓度差来代替通量差表征沟渠净化效果,从而节省评估工作量,对于流速变化较大的沟渠,通量是表征沟渠净化效果更为合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7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