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46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32篇
  29篇
综合类   288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203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31.
732.
733.
为进一步提高棉田经济效益并保证棉花种植面积的稳定性,因地制宜,改变植棉栽培技术,选择合适的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是促进棉花生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其中,间套作模式在棉田中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得到广泛关注。概括了棉田中主要的间套作模式,并总结了各种间套作模式的增产优势,阐述了间套作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利用、根系形态特征、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同时,根据目前间套作模式在棉花实际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对其应用前景做出展望,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间套作模式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4.
为了准确掌握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工程效益,针对2014-2019年9 033.3 hm^(2)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区域,根据县、省、国家各级检查核查验收的结果,结合100户退耕户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合格率87.4%以上,增加了国土绿化面积和植被盖度,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创新了4种经营管理模式。在问卷调查中,影响退耕农户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变化占100%和87%,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优化市场资源的配置,易地搬迁后闲置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产业相衔接,实现了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35.
本文介绍了我国国内主要的青虾套养模式,简述了“青虾+稻+N”、“青虾+蟹+N”、“青虾+鱼+N”和“青虾+虾+N”等4种模式的放苗时间、放苗规格、配套品种的放养时间、放养规格以及水稻种植时间等关键要素,分析了套养模式中各个生物的食物需求和养殖注意要点,提出要根据各地的市场需求合理安排青虾和配套品种的生产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青虾塘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值。  相似文献   
736.
为了解新疆南部和田地区蜱种分布及蜱携带立克次体流行情况,本试验从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皮山县、洛浦县、策勒县、于田县和民丰县8个县市的养殖绵羊采集体表寄生蜱,运用形态学观察和PCR检测技术对蜱种进行鉴定;运用PCR检测技术对立克次体进行检测;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探究和田地区蜱携带立克次体的种间关系。结果显示,本试验共采集蜱914只,经鉴定包括图兰扇头蜱(Rhipicephalus turanicus)532只、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304只、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78只。PCR检测发现,该地区蜱中存在暂定巴布瑞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barbariae)、马赛立克次体(Rickettsia massiliae)、饶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蜱传立克次体总体阳性率为59.13%。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本试验获得的立克次体均与已知立克次体同源。结果表明,和田地区的优势蜱种为图兰扇头蜱(Rhipicephalus turanicus),该地区的立克次体阳性率较高并且近年来呈上升态...  相似文献   
737.
<正>在当代,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通常被追溯到人类中心主义,因此生态中心主义的主张得到了不少认同。但是,如果说人类中心主义通常被指斥为“反生态”,那么生态中心主义也往往被讥讽为“反人类”。如何看待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从文明的高度来理解生态危机,并就此建构一种“有文明的生态”和“亲生态的文明”,就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严耕在其著作《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转向》(ISBN9787522822068)中认为,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四大逻辑,建设生态文明则需要处理好4种关系,全面实现生态系统的三重价值,满足人类的三重需要,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738.
为研究高血糖激素基因(CHH)在红螯螯虾卵巢发育中的作用,基于转录组学数据鉴定到红螯螯虾CHH2基因序列,并对其基本特性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了CHH2在红螯螯虾不同组织和卵巢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HH蛋白在甲壳类物种中高度保守,同源性高达66.84%。qRT-PCR结果表明,在红螯螯虾的肝胰腺中几乎检测不到CHH2表达,在其他组织均有表达,包括肌肉、鳃、肠、心,且在卵巢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另外,CHH2在卵巢发育各个时期(未发育、发育期、快速发育期、成熟期)均有表达,表达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在卵巢发育成熟期表达水平最低。此外,在切除单侧眼柄和雌二醇活体注射的红螯螯虾卵巢中,CHH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通过注射体外合成CHH2-dsRNA对红螯螯虾进行RNAi干扰试验,结果显示,卵巢发育重要标记卵黄蛋白原基因(VTG)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综上所述,CHH2可能负调控红螯螯虾卵巢发育,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基于RNAi的促性腺成熟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39.
在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布鲁氏菌病作为一种常见疾病,也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发的人畜共患病,对山羊生殖系统及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这也是我国将山羊布鲁氏菌病作为畜牧业疾病防控过程重要目标的主要原因。本文对山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手段进行分析,分别针对健康羊群、受疾病感染威胁羊群、染病羊群的防治手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40.
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探究退耕还林还草背景下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对准确评估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和2018年黄土高原县域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构建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生态修复工程"退耕还林还草",阐明退耕对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8年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高于2000年,系统的可持续性在逐步增强;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由自然资源供给为主导,转变到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阶段。2)2000-2010、2010-2018年间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增长率分别达到31.03%和28.81%,因此,2000-2010年间是粮食生产系统可持续性大幅提升阶段。3)退耕背景下虽然耕地大幅减少(-33.48%),但平均海拔和坡度也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20.3 m和0.88°),土壤侵蚀模数由16.14 t/(hm2·a)降至9.34 t/(hm2·a),产水量和粮食生产潜力则年均增长5.09 mm/(km2·a)、53.75 kg/hm2。4)退耕背景下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显著提升,工程的实施对六个分区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都呈正向的促进作用;其中,土石山区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指数由0.14增长至0.17,其受退耕的影响最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生态脆弱地区实行退耕,虽减少了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但通过改变其空间分布格局,对耕地质量、耕地平均海拔和高度均产生影响,由此使得土壤侵蚀模数下降、水源涵养能力提高,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整体而言,退耕还林还草提升了粮食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安全对粮食安全存在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