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9篇
农学   4篇
  8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草莓原生质体的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已分离提纯的草莓原生质体的培养研究 ,比较得出以KM为培养基 ,以 0 .4mol L葡萄糖和 0 .1mol L蔗糖或仅以 0 .5mol L葡萄糖作碳源 ,采用低溶点琼脂糖包埋的培养方式 ,培养密度采用 1× 10 6个 mL ,原生质体出现分裂和小愈伤组织形成的时间都较早。以MS1 、MS2 、MS3 为培养基、采用分步诱导的方法 ,能顺利诱导产生新植株 ,并在MS培养基上生根良好  相似文献   
82.
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仪研究成熟期红地球和夏黑无核葡萄光合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红地球和夏黑无核葡萄叶片成熟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且光合“午休”现象明显。红地球叶片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均是气孔因素,而夏黑无核叶片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均是非气孔因素。两个葡萄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与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3.
开沟施肥是葡萄园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葡萄园开沟施肥通常是人工挖掘填埋,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为了提高开沟效率,通过对葡萄园环境及其开沟农艺要求的分析,设计制造了一种驱动型葡萄园小型开沟机,该机为旋耕刀以反转方式进行开沟工作,抛出的土由挡土导流板引导落在沟的两旁。对开沟机进行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开沟机2次作业开出的沟深可达500 mm左右,沟宽超过200 mm,且沟壁光滑、沟型整齐平直、沟中残留碎土少,满足葡萄园农艺要求;该机开沟部件碎土、抛土性能好,整机操作灵活,能适应葡萄园管理要求,也可用于其他果园、茶园、农田等开沟作业;该开沟机成本低,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84.
试验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美人指、醉金香、甲斐乙女等15个葡萄品种在避雨栽培条件下的光响应曲线,并通过二次项回归法和线性回归法进行拟合、分析,计算出各品种的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ay)、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光合生理参数差异较大,其中各测试品种的LSP值为1 125.00~1 575.00 μmol/ (m2·s),美人指、红地球等4个品种的LSP较高,醉金香、金手指等6个品种的LSP居中,维多利亚、红宝石无核等5个品种的LSP较低;各测试品种的LCP值为14.08~57.38 μmol/ (m2·s),维多利亚、夏至红的LCP较高,醉金香、美人指等5个品种的LCP居中,红地球、温可等8品种的LCP较低.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湖南避雨栽培模式下的红地球冬芽花芽分化特性,为解决避雨栽培下“红地球”冬芽花芽分化能力差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夏季采用解剖方式观察新梢1-12节各节位冬芽的花芽分化状况,于当年冬季再次进行观测,并于2016年春季再次统计新梢花芽率。[结果](1)红地球冬芽内关键未分化原基形成节位为5-7节位,在冬芽内关键节位对面形成的未分化原基极有可能经过多次分化形成花序原基;若冬芽关键节位未能形成未分化原基,其以上节位形成的未分化原基极有可能发育成卷须原基。(2)红地球在始花期前1周左右,新梢中部节位的芽最先开始形态分化,始花期前1-2周的生理分化是花芽分化的关键调控时期。(3)冬季观测时红地球主芽坏死率为39.74%,而主芽坏死后该冬芽仍为花芽(花序原基由副芽分化)的比率仅1.68%,表明红地球主芽易坏死且副芽分化能力差。(4)对夏季、冬季(潜在花芽率)和来年春季(实测花芽率)花芽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花芽率从夏季的57.74%下降至来年春季的27.33%,花芽率的下降主要发生在夏季花芽形成后至冬季修剪之前,此期主芽易坏死是导致红地球花芽率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潜在花芽率为23.83%,与实测花芽率相近,因而通过对冬芽潜在花芽率的检测可估计葡萄第二季产量。(5)红地球潜在花芽率与枝梢横截面积无相关性,潜在花芽率与主芽坏死率之和同枝梢横截面积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芽坏死率与枝梢横截面积也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主芽坏死是导致红地球花芽率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6.
‘巴劳奈’无花果自2016年引入我国进行试栽,试栽表现为果形大,可溶性固形物最高可达25%,产量高且稳定,单株产量可达15~30 kg,是优良的鲜食加工兼用品种。湖南地区目前无花果主栽品种是‘波姬红’和‘布兰瑞克’,现为了扩大湖南地区无花果产业,以湖南省宁乡7月成熟度在60%-80%的‘巴劳奈’夏果为样本,进行引种表现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地区的‘巴劳奈’无花果果形中等,但该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在18%以上,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且在湖南地区‘芭劳奈’鲜食果及其加工品价格较‘波姬红’、‘布兰瑞克’等品种高,故可根据本文以湖南省宁乡为基准总结的栽培技术在与该地气候土壤相近的其它中部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主梢修剪对‘夏黑’葡萄二次结果的生长习性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探索适宜湖南地区的二次结果技术。【方法】以9年生‘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栽培和延后栽培处理,延后栽培是在一年生枝条去除一次花后,对‘夏黑’葡萄在不同时期对主梢第6节位修剪促顶端冬芽萌发进行二次结果,观测物候期和生长习性,测定成熟期的果实品质。【结果】‘夏黑’葡萄在4月30日、5月30日、6月30日修剪促萌的二次果均能正常成熟,成功将‘夏黑’延后至11月上旬。三个熟期的二次果在萌芽率、结果系数方面差异不大,均能整齐萌芽,但6月30日修剪的二次果在结果枝率方面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处期,且主芽坏死严重,无法达到生产要求。三个熟期的二次果的果实品质虽略差于一次果,但二次果在果实硬度、果梗拉力、还原糖和糖酸比等方面优于一次果,且可滴定酸低于一次果,二次果的口感和风味较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商品性要求。果皮色泽随着修剪时期往后推移其转色越快,着色越深越黑。【结论】‘夏黑’葡萄在5月30日对主梢进行修剪生产的二次果综合性状最优,研究结果可为湖南地区二次果的果粒增大,产量和品质提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探索葡萄冬芽主芽坏死的规律和分析影响主芽坏死的可能原因,利用解剖观测的方式对湖南长沙和山东济南种植的"红地球"冬芽主芽坏死进行对比;在葡萄萌芽期、摘心期、盛花期、第一次膨大期、浆果生长期、浆果成熟期、采果期和休眠期,对湖南长沙种植的"美人指""香妃""红罗莎里奥""爱神玫瑰""白罗莎里奥""甲斐乙女""红地球"7个欧亚种品种和"摩尔多瓦""金手指""阳光玫瑰""夏黑无核"4个欧美种品种的冬芽主芽坏死情况解剖观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南长沙和山东济南种植的"红地球"葡萄冬芽均存在主芽坏死现象,且湖南长沙更严重。湖南长沙11个葡萄品种均出现了主芽坏死现象,且品种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欧亚种的坏死程度普遍比欧美种严重。主芽坏死一经形成不可逆转,主芽坏死发生高峰期为第一次膨大期和浆果成熟期。结果枝主芽坏死率较营养枝高,且各品种结果枝主芽坏死率较高的节位均集中在第7~8节位。分析认为,品种基因型、品种属性、树体营养不足、较高的赤霉素含量均可能是影响葡萄冬芽主芽坏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葡萄和葡萄制品面临着真菌毒素的威胁, 这些真菌毒素主要来自于黑色组曲霉Aspergillus section Nigri?本研究对采自湖南省澧县‘红地球’葡萄上的黑色组曲霉进行了分离鉴定及种群结构分析, 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对12株代表菌株产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 OTA)和伏马毒素B2(fumonisin B2, FB2)的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澧县地区‘红地球’葡萄带菌率为92%?基于钙调素序列, 分离得到的131株黑色组曲霉分属于5个种, 其中A.aculeatinus为优势种?12株代表菌株均不产生OTA; A.welwitschiae(4/5)及A.niger(2/2)可产生FB2, 平均产毒量分别为3.36 ng/g及741.37 ng/g?上述结果为评估国内葡萄表面黑色组曲霉及其毒素的污染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周敏  杨国顺 《中国南方果树》2023,(2):124-129+134
以5年生刺葡萄为材料,采用基质栽培,研究了不同施钾水平对刺葡萄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相比,增施钾肥能显著提高刺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及各糖组分含量,降低果实中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其中,施钾量540 g/株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说明适量施钾有利于促进刺葡萄果实中糖分的积累。同时,施钾显著提高了刺葡萄果实发育早期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的活性,对中性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影响较小,施钾量540 g/株处理各时期代谢酶的活性最强,说明适量施钾提高了刺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各有关代谢酶活性,促进了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