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1.
主要啮齿动物的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握食行为是多数啮齿目动物和兔形目动物共有的一种取食行为,根据这一取食行为,可以把成品药剂颗粒加工成拟圆柱型.利用啮齿动物贮食习性,可在鼠类大量盗食时进行灭鼠.啮齿动物的通讯行为可能为新型驱避剂和灭鼠剂的研制提供一条新效途.啮齿动物营养成分的分析是筛选出最佳饵料的有效方法.啮齿动物生物生理生化指标的特异性是进一步研究灭鼠剂的作用机理和毒力测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2.
林业生态措施在鼠害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利用林业生态措施控制林区害鼠的结果表明,在造林设计时,应按地域或不同立地条件选择造林树种,加大造林密度,营造混交林,抑制林区鼠害的发展蔓延;利用灌木和次生林发达的根系阻止害鼠活动;改变不合理的造林技术,抑制害鼠蔓延;在林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各种耕作措施,恶化害鼠栖息环境,除草抚育,减少害鼠食源,或者利用代替性食物预防害鼠对林木的危害,同时利用驱鼠植物如紫苏、蓖麻等进行林间套种间作,起到预防害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44.
达乌尔鼠兔的危害及其药物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笼养观察、田间调查和试验分析,对林地达乌尔鼠兔主要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进行了观察,并对目前国内常用的防治害鼠效果比较理想的化学药荆毒鼠磷、溴敌隆、磷化锌和自制的初试产品克鼠星(KRS)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防效有显著影响;4种药剂中以克鼠星对达乌尔鼠兔的杀灭效果最好,灭鼠率为87.39%,溴敌隆小麦毒饵和毒鼠磷小麦毒饵次之,磷化锌洋芋毒饵最差,其杀灭效果分别为77.32%、70.4l%和65.99%。KRS最佳投饵量为5g;对鲜豆角、洋芋、小麦3种饵料进行筛选表明,不同饵料配成的毒饵,杀灭效果差异不显著;药物对达乌尔鼠兔的防治效果与投饵季节无关。  相似文献   
45.
苦参杀鼠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苦参不同部位杀鼠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在20%浓度时,苦参根、茎叶对小白鼠个体的毒杀率分别为100%和50%;在15%浓度时分别为100%和20%。饵料中苦参根、茎叶的含量为20%时,试鼠的摄食系数分别为0.59和0.72。说明苦参对试鼠有较好的毒杀活性以及较好的适口性。以家鸡进行安全性试验,无二次中毒现象。  相似文献   
46.
固原县林区鼠害在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黄峁山林区是典型的地面害鼠分布区,叠叠沟林区是典型的地下害鼠分布区.针对固原林区的实际情况,在防治时,要掌握鼠情,正确选择防治对象,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采用不同的防治策略,选择理想的灭鼠剂,科学使用化学灭鼠技术,选择最佳防治时机,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7.
为了把害鼠、害兔的预防与抗旱造林结合起来,2000-2005年在吴起、甘泉、千阳、麟游、永寿和淳化6县,应用多效抗旱驱鼠剂150~200倍液药泥蘸根技术进行了田间大面积造林推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97.8%。比对照提高了16.9%。定植2 a林木保存率平均达到96.3%。比对照提高了30.2%。定植1 a内药剂对干旱、害鼠、害兔平均预防效果在90%以上;定植2 a内药剂的平均预防效果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48.
安全型无公害灭鼠剂-克鼠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通过对各种灭鼠剂、饵料、引诱剂、增效剂、添加剂的研究,提出了安全型无公害灭鼠剂的组方原理,筛选出了适用于鼢鼠、田鼠和家鼠的3种不同配方.经适口性试验、杀灭效果试验和安全性试验证明,室内对鼢鼠、小白鼠和褐家鼠的杀灭效果均为100;野外试验表明,对甘肃鼢鼠和家鼠杀灭效果分别为87.76~98.89和98.51~99.62.安全性测定显示,对家禽家畜安全,无二次中毒现象.  相似文献   
49.
多效抗旱驱鼠剂的抗旱促长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植物根际土壤微循环为基础,从土壤结构、酸碱度、矿化作用、酶活性、水分分布和水势等方面研究了多效抗旱驱鼠剂(RPA)的抗旱促长作用原理.结果表明:RPA的促长作用是通过各组分的协同作用实现的,高分子材料的吸水功能,调节了土壤中的水分分布,提高了植物根际土壤水分的含量,在根系周围形成一个小水库,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RPA增强了植物根际土壤中水分子的能量,降低了水势,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吸收,克服了干旱时高分子材料引起的水分反渗透现象.同时,对土壤pH值的微调节作用,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促进了土壤养分的矿  相似文献   
50.
应用多效抗旱驱鼠剂(RPA)在固原地区进行蘸浆造林,能有效驱避害鼠对林木的危害,提高苗木抗旱能力.研究表明,应用RPA对落叶松进行蘸浆造林,苗木定植后,第一年的净生长量为8.36 cm,第二年为22.08 cm,分别比对照高出2.00cm和13.33 cm;苗木定植2 a后由鼢鼠引起的死亡率仅为1.0,而对照区死亡率平均达33.0;处理区内苗木因干旱引起的死亡率为4.0,而对照区为20.0.几年来,通过在落叶松、山杏、桦木等主要树种上应用,证明RPA能使鼢鼠危害率控制在5以下,对干旱和鼠害的综合预防效果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