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针对统收式采棉机含杂率高这一现实,借鉴河北邯郸棉机和山东天鹅棉机将刺钉滚设计为机械铆结锥度球冠型刺钉的12棱柱结构的改进思路,提出一种应用于棉杂分离的机载6棱柱滚筒式清杂系统的研究方法,包含主要零部件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设计。利用Pro/ENGINEER 软件对清杂系统主要部件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和虚拟装配,采用六棱柱式刺钉滚筒和格条栅相结合的机械清杂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可有效去除籽棉中掺杂的泥土、碎石、碎棉叶和不孕籽以及其他大杂物(青桃、棉杆、铃壳和碎铁片等),提高机采棉的质量袁并能减小棉纤维的损伤。  相似文献   
32.
鸭传染性浆膜炎在广大养鸭区域广为流传,成为危害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其特点是耐药性多变,药物控制效果差,血清型众多,免疫效果参差不齐,各种菌株的致病性亦有差异。综合近年来的研究状况,针对北京地区鸭的特点,对其病原、流行病学、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猪群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集肥育猪的血清和扁桃体,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PRV-gE蛋白抗体,用常规PCR方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与扁桃体中的PRV-gE基因,比较分析猪群PRV野毒感染情况.[结果]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血清与扁桃体中的PRV-gE基因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PCR方法,gE基因在扁桃体中的检出率高于血清,而gE蛋白抗体检出率高于gE基因检出率.[结论]PRV-gE蛋白抗体检测敏感性高于gE基因检测,荧光定量PCR对gE基因的检测敏感性高于常规PCR,gE基因在扁桃体中的检测敏感性高于血清,为猪群PRV野毒感染快速检测方法的选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4.
资源调查新发现了一批家禽遗传资源 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是发展畜牧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由于畜禽遗传资源具有可变性和可更新性,因此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是一项阶段性与持续性相结合的工作。  相似文献   
35.
在2008中国畜牧业暨饲料工业展览会隆重召开之际,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与巴西饲料工业协会在西安联合签署了《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与巴西饲料工业协会合作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合作谅解备忘录》)。  相似文献   
36.
2008年4月,韩国与美国就恢复进口美国牛肉达成协议,韩方同意进口美国30个月以上的牛肉,并全面开放本国牛肉市场.这一协议不但遭到了韩国养牛业的一致批评,更引发了韩国消费者对美国食品安全的担忧,遭到了韩国民众的强烈反对(有研究表明,染上疯牛病的牛99%都是年龄在30个月以上的).  相似文献   
37.
基因组选择在我国种猪育种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种猪育种对我国养猪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因组选择在我国猪育种生产中的应用水平尚不及欧美发达国家的种猪企业。完整的性能记录、高效的数据系统和资金投入的缺乏是制约基因组选择在我国猪育种生产中应用的重要因素。基因组选择能够增加不同性状遗传评估的育种值准确性,尤其是增加低遗传力性状的准确性。基因组选择在杂交优势、选配和多品种评估方面均具有应用优势。我国种猪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表型和性能数据的收集,制定长期的育种规划。通过区域性的联合评估和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应用,加速群体的遗传进展,加速提升我国商品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8.
杨红杰 《猪业科学》2007,24(5):16-18
最近全球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出现了一些新动向,重点和焦点开始从强调提高公众意识和能力建设向起草、制定<动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方向转变.条约的核心内容是"资源共享".众所周知,我国是资源大国,而不是资源强国,那么,到底要不要参与"资源共享"呢?  相似文献   
39.
为掌握精准奶业技术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该研究调研了华北产区345个奶农对国际上水平较高的4种精准奶业技术的采用情况,结果表明自动脱杯、自动识别、产奶量自动记录和自动发情监测4种精准奶业技术的采用率分别为64.9%、57.7%、56.2%和37.7%。而未采用任何一种技术的88个奶农的调研结果显示,技术前期投资成本太高,无法承担费用(占比71.9%)是未采用这些技术的最重要的原因,但有26个奶农表示接下来打算使用。调研的11种因素中,有7种因素至少对1种技术的采用产生显著影响。其中3种因素即奶农受教育程度、养殖规模和日均产奶量对4种技术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其他4种因素至少对2种技术的采用产生显著正向影响。4种技术中,自动脱杯受养殖规模、政府补贴、技术培训的影响最小。自动识别受收入满意程度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作用最大。产奶量自动记录受日均产奶量、政府补贴的影响最大,不受技术培训的影响。自动发情监测受教育程度、日均产奶量的影响最低,受养殖规模和技术培训的影响最高,不受政府补贴的影响。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为政府和企业针对4种技术制定推广应用措施提供依据,如针对自动脱杯技术,由于养殖规模对其影响最小,应将推广重点放在小规模养殖场上。而自动发情监测技术的推广重点应放在大规模养殖场上,并利用技术培训提高奶农认知水平和数据管理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