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8篇
  11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研制灵敏、准确、特异及稳定的非洲猪瘟抗体快速检测试纸产品,以非洲猪瘟病毒(ASFV)p72蛋白为检测抗原,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为拦截线,对比重组蛋白p72的不同状态对试纸检测性能影响,优化标记条件、喷膜浓度、样品垫缓冲体系及成分、显色时间等因素,确定ASFV抗体检测试纸产品化的具体参数,并对试纸的特异性、均一性、准确性及稳定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试纸的检测敏感性为1∶51 200,优于商业化ASFV检测试剂盒,与其他猪源病毒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变异系数小于10%,在临床样本检测中未见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一性及准确性;经加速稳定试验验证,可以室温保存1 a以上;与进口商品化试剂盒的总符合率为91.6%。综上,成功研制了ASFV抗体检测试纸,且试纸的检测性能良好,可以用于ASFV抗体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32.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鸡、鸭和鹅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菌。制成的菌苗在安全性或免疫性等方面还不十分理想。近年来国外不少学者曾就禽巴氏杆菌细胞壁荚膜及免疫性进行了研究,我国对该菌菌体及其荚膜抗原性本身的研究还不多。我们曾用2.5%NaCl溶液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_(48-1)强毒株浸提出一种保护性荚膜抗原,已经证明这种粗提荚膜抗原对鸡、鸭安全和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力。有关对该菌的超微结构及其提取菌体胞壁的荚膜后的形态变化,目前在国内还未见有正式报道。为了给今后免疫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我们曾将我国的一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_(48-1)强毒株用  相似文献   
33.
以玉米秸为主要原料的秸秆颗粒饲料,是辽宁省辽阳绿原畜产有限公司经过3年多的潜心研制和生产实践开发的一种新型颗粒饲料,是继农作物秸秆青、黄贮和氨化、碱化处理之后又一种新的深加工形式。秸秆颗粒饲料是农作物秸秆经铡短后通过特殊的机械设备在高温、高压下压制而成,适用于饲喂奶牛、肉牛、马、羊、骆驼、鹿等反刍动物。采用的原料范围广,如玉米秸、麦秆、稻草、大豆秸、花生秧、甘薯藤等.均可制成颗粒饲料,其形状为30×30×20~50毫米的长方体大颗粒。其特点如下。①形状:30×30×20~50毫米的长方体大颗粒。②比重:大于1;容…  相似文献   
34.
以吲哚甲醛和硝基乙烷为起始原料,经Henry、Pictet-Spengler等反应合成了12个9-取代-3-甲基-β-咔啉衍生物,其中10个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确证。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Z-5(3-甲基-9-异丙基-β-咔啉)抑制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和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4.23和6.73 μg/mL;相应地, Z-7(3-甲基-9-炔丙基-β-咔啉)的EC50值分别为11.16和7.51 μg/mL。  相似文献   
35.
作者以固相法合成特异性FMDV主要保护性抗原VP1上的表位肽,将其与载体蛋白BSA偶联,作为包被抗原,制备检测抗O型口蹄疫病毒(FMDV)抗体的ELISA试剂盒,并对该试剂盒进行方法考核.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敏感性为95.12%,特异性为100%.检测199份血清标本,与UBI FMD VP1试剂盒的符合率达到98.49%,与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达到96.98%.该多肽ELISA试剂盒特异、敏感、稳定、操作简便,可用来监控口蹄疫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36.
从海南根瘤菌(Rhizobium hainanense)I66提取总DNA,用XbaI完全酶切,然后用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042B的nodDDNA片段作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杂现2条含有nodD基因DNA征段的阳性条带,分别为4.0和6.0kb,电泳回收含有4.0-6.0kb的DNA片段,用pUC18作载体连接,并转化E.coliDH5α,构建含有nodD的部分基因文库,提取该文库的质粒与nodD探针做点杂交,筛选到nodD的阳性克隆,称为pUOD75。再将pUOD75的nodD片段克隆到pBBR-MCS-5,构建成pBOD75。用两亲本杂交,把pBOD75转入豌豆根瘤菌蚕豆生物型(Rhizobium eguminosarum bv.viciae)根瘤菌I66nodD基因在毛地黄黄酮诱导下得到表达,说明其表达产物可能具有结瘤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37.
本实验以042B 的 DNA 转化 ROG31细胞,在以0.2 mol/L NaCl 为选择标记的YMA 培养基上,获得37个耐盐的菌落,纯化后又经30代的转管移植,有8株转化子获得了稳定的耐盐性,再将这8株转化子回接红豆草植株,得到1株耐0.4 mol/L NaCl 和固氮能力较好的红豆草根瘤菌 ROt6。供体菌042B 和转化子 ROt1和 ROt6在0.3 mol/L NaCl 培养基中生长时,细胞内积累大量谷氨酸。  相似文献   
38.
在黄泛冲积区添加不同有机物料可以提升土壤肥力,但是否对土壤环境及作物带来潜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尚未知。本研究开展了连续2 a的大田环境监测试验,在玉麦轮作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为CK(对照,不施有机物料)、M1(有机肥用量6 t·hm~(-2))、M2(有机肥用量12 t·hm~(-2))、M3(有机肥用量18 t·hm~(-2))、S1(秸秆质菇渣用量6 t·hm~(-2))、S2(秸秆质菇渣用量12 t·hm~(-2))、S3(秸秆质菇渣用量18 t·hm~(-2))、B1(木质菇渣用量6 t·hm~(-2))、B2(木质菇渣用量12 t·hm~(-2))、B3(木质菇渣用量18 t·hm~(-2))。通过测定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以及玉米籽粒重金属含量变化,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土壤重金属来源和作物品质与不同有机物料的关系,应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以及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土壤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以上不同有机物料投入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程度均为中等风险,重金属Cd为主要生态危害贡献因子。等量不同有机物中,施用有机肥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显著,但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也最大;施用木质菇渣处理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果最好,且对籽粒重金属含量影响效果最小。同种物料添加下,土壤及籽粒重金属的含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M2、M3、S3处理下玉米籽粒中重金属Pb含量超标(0.2~0.295 mg·kg-1),其超标率为35%。应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土壤单因子Cd污染等级属于重污染等级,但除Cd以外的其他重金属含量都远低于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最低标准,因此土壤重金属含量整体而言仍属于安全等级。研究表明,目前所有处理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属于安全等级,但存在潜在的中等生态风险,部分处理玉米籽粒出现轻微Pb超标现象,从快速提高土壤肥力及最大限度减少土壤重金属和农产品污染风险角度,应减少商品有机肥及秸秆质菇渣的高量施入,提倡施用木质菇渣更有利于土壤环境和农产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9.
猪α干扰素的表达及在PAM细胞系中抗PRRSV活性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猪α干扰素蛋白功能和了解猪α干扰素蛋白的抗病毒活性,扩增并测序了猪α干扰素基因(IFN-α),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IFN-α,将pET-IFN-α转化至BL21进行表达。Western-Blot结果表明,表达的蛋白具有很好的生物学活性。用细胞病变抑制法在PAM细胞系上进行抗病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猪α干扰素有较为显著的抗PRRSV活性,其抗病毒活性效价约为1.13×106U/mg。  相似文献   
40.
用EDC法将BSA和OVA分别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IP)偶联作为免疫原和包被原,并经紫外扫描 (UV Scan)、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用合成的BSA-CIP免疫BALB/c小鼠,经过3次免疫后,用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选择细胞融合备用鼠,选择高效价、敏感的小鼠进行抗原超强免疫;取其脾细胞应用杂交瘤技术与骨髓瘤细胞建立分泌CI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CIP mAb,对CIP mAb的效价、敏感性和特异性等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表明BSA-CIP人工抗原偶联成功;免疫的3只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0-4;其中2号小鼠血清CIP抑制效价较高且IC50最低,达48.59μg/L,融合后筛选出Z3G12B3和Z2H8C10两株敏感特异的杂交瘤细胞,其两株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为1:512,腹水效价为1:2.56×105,Z3G12B3株对CIP的IC50为2.47μg/L,与二氟沙星、沙拉沙星有小于0.03%的交叉反应性,与其他抑制物无交叉反应性。本试验获得了高效价、敏感、特异的抗CIP mAb,为CIP残留ELISA检测试剂盒和试纸条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