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6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以福银高速公路尤溪联合段为研究区域,探讨开发建设项目土壤侵蚀的监测方法。研究表明,遥感监测、实地建立径流小区、人工模拟降雨法、水文观测和实地调查测量法的综合集成是进行开发建设项目土壤侵蚀监测较好的方法体系:通过遥感法来监测项目建设前后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通过径流小区法、水文观测法和侵蚀沟法以获得项目土壤侵蚀量,结合实地调查和测量法进行监测土壤侵蚀造成的影响监测。  相似文献   
32.
福建省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福建省1990—2015年的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和时空变化分析,为该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基于USLE水土流失方程,结合GIS,RS等技术开展研究。[结果](1)福建省境内以轻度流失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南部,中部和北部分布较少,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的趋势,25a来以轻/中度流失与微度流失的相互转化为主。(2)1990—2015年,福建省水土流失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共减少了3 825.55km2,以轻度流失面积减少为主,尤其在2010年后,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加快。相对于内陆地区,沿海地区水土流失改善明显。[结论]25a来福建省水土流失总体情况改善明显,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3.
土石混合崩积体坡面细沟径流流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土石混合崩积体坡面细沟流速的变化特征,设置不同的流量(2,4,8,12 L/min)和砾石质量含量(0,10%,30%,50%),采用径流冲刷试验,分析崩积体坡面细沟径流流速的变化过程,研究流速对流量和砾石含量的响应。结果表明:流速在初始阶段(前5 min)减小幅度较大,随着冲刷进行,流速变化趋于平缓,二者呈幂函数关系,纯土坡面的流速衰减趋势大于含砾石的坡面;流速随着流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而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呈对数函数递减;流量与砾石含量对流速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且流量的作用大于砾石含量,可用流量和砾石含量的二元对数表达流速(NSE=0.78)。研究结果深化了对崩积体坡面细沟侵蚀水动力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4.
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崩岗是我国南方水力与重力交互作用形成的复合土壤侵蚀类型。作者从崩岗侵蚀的定义、产生原因、治理策略和治理模式等方面对国内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南方崩岗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崩岗治理的方向,为南方红壤区崩岗的进一步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3S"技术及其在福建省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S”技术是指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GPS能提供实时、实地的导航和定位,RS能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大量信息,GIS能高效便捷地处理和管理信息,三结合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就福建省水土保持工作而言,采用“3S”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土壤侵蚀调查;进而实现动态监测,还可以有效地管理工程侵蚀信息,等等。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闽南花岗岩地区不同侵蚀程度与土壤渗透性能及其主要化学性质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无明显侵蚀的土壤的水分入渗量和入渗速率最大,并随着侵蚀程度的加剧入渗量和入渗速率逐步减小。不同侵蚀程度的土壤水分入渗量的差别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加大;不同侵蚀土壤的起始入渗速率差异更为明显。侵蚀引起土壤化学性质的恶化,但并不是所有化学性质都与侵蚀密切相关,对侵蚀敏感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土壤有机质和氮。  相似文献   
37.
影响福建省水土流失主导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众多而复杂,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在闽西北、闽中、闽东、闽西南和闽东南5个地区共建立了442个样区,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样区的土壤侵蚀强度与植被覆盖度、植被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母岩类型和工程措施及有机质、质地、分散率和降雨侵蚀力R值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福建省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为植被覆盖度、工程措施、降雨侵蚀力R值、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和有机质6个主导因子,另外,母岩对福建省的水土流失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崩岗风化壳形成的地质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福建省典型崩岗发育区的实地调查和局部钻探研究,探讨了深厚风化壳形成的地质成因.结果表明:构造活动历史是崩岗区形成深厚风化壳的主导因素;构造活动影响崩岗侵蚀动力势能以及各断块遭受侵蚀的历史;侵蚀动力势能和侵蚀历史确定了崩岗发育之前风化壳的厚度.当构造运动条件适合时,岩石的构造节理不发育的区域也可以形成深厚风化壳.  相似文献   
39.
花岗岩崩岗红土层土体胀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崩岗土体因水分变化而发生干湿胀缩的特性,采集福建省安溪县典型崩岗区的红土层土样,通过室内无荷膨胀试验和收缩试验,分析不同初始干密度(1.3,1.4,1.5 g/cm^3)、不同初始含水量(15%,20%,25%和30%)下土体的无荷膨胀率和线缩率。结果表明:当含水量较低时,初始干密度越大土体膨胀率也越大;当初始干密度相同时,土壤膨胀率随其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当初始含水率相同时,土样膨胀率随其初始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处理的土样收缩过程有一定差异,初始含水率高的土样线缩率大,土壤膨胀和收缩过程不一致,且均为不可逆过程。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土壤含水率和干密度与崩岗侵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坡度和雨强对崩岗崩积体侵蚀泥沙颗粒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侵蚀条件下崩积体的侵蚀产沙特性是阐明崩积体侵蚀机理的关键。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坡度和雨强条件下崩积体坡面侵蚀泥沙颗粒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雨强和坡度的增大,泥沙粗颗粒含量及粗颗粒的富集率均增加;侵蚀物质随降雨过程逐渐变粗,后趋于稳定,大雨强条件下细沟侵蚀阶段表现为对供试土壤的"整体搬运";侵蚀泥沙颗粒的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1.00 mm min-1和1.33 mm min-1雨强下,细沟间及细沟侵蚀泥沙的MWD随坡度变化均存在临界坡度(30°~35°之间),其他雨强条件下则无此种情况;雨强对侵蚀泥沙MWD的影响大于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