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13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热榨法和热浸提法对苦荬菜汁进行提取试验。通过对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感官质量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探讨2种提取方法的工艺条件,同时将2种提取方法与鲜榨法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筛选出1种较合理的苦荬菜汁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热榨法提取苦荬菜汁的最适工艺条件为:热烫温度90℃,热烫时间1 min;热浸法提取苦荬菜汁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2,浸提时间2 h,浸提温度60℃;热榨法提取苦荬菜汁工艺合理,出汁率达61.8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4.24%,所得苦荬菜汁苦香味浓郁、无异味,颜色青绿,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2.
本试验旨在研究针茅草的不同加工方式对绵羊采食、消化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选用体重[(45±2)kg]、年龄(1.5~2.0岁)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乌珠穆沁羯羊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析干草、草颗粒、草块、草粉4种加工方式的针茅草对绵羊干物质采食量、表观消化率及瘤胃液pH及总氮、氨氮、总可利用氮、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影响。预试期10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针茅草颗粒的干物质采食量及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与其他各组相比,针茅草颗粒组的绵羊食后1 h瘤胃液pH显著降低(P0.05),总氮、氨氮和总可利用氮浓度较高。3)草颗粒组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干草和草粉组(P0.05)。由此可见,针茅草颗粒的干物质采食量、表观消化率以及在绵羊瘤胃内的发酵指标均较优,是饲喂绵羊的最佳利用形态。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草地植物添加剂的最佳配方、最适量以及肉牛的最佳育肥方式对肉牛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以及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分析草地植物添加剂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植物添加剂能促进肉牛的快速生长,提高肉牛的日增重,其中对于犊牛(C)、架子牛(S)和基础母牛(B)日增重效果最明显的分别是草地植物添加剂C3(44%松针+24%艾叶+12%黄芪+8%微量元素)(P0.01)、S3(48%松针+16%艾叶+8%大蒜+10%黄芪+18%微量元素)(P0.01)和B3(36%松针+14%艾叶+10%大蒜+12%黄芪+28%微量元素)(P0.01);草地植物添加剂的最适量的筛选试验表明,各年龄段的肉牛的草地植物添加剂的添加量占日粮的3.5%育肥效果最明显(P0.01);在北方冷季最佳的育肥方式为舍饲育肥。综上,在北方的寒冷季节养殖肉牛以占日粮3.5%的第3类(C3、S3、B3)草地植物添加剂配合舍饲增肥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4.
【目的】筛选天然牧草最适青贮条件,为天然牧草青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影响天然牧草青贮饲用品质的水分、密度、乳酸菌含量和糖分含量4个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共形成9种青贮条件,对不同条件下天然牧草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酸度及营养成分等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天然牧草青贮样品总可消化营养物质(Total digestible nutrients,TDN)的含量。【结果】通过试验对比分析,第5组青贮饲料的感官得分最高,为20分,其pH值为3.99,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TDN占干物质的质量分数为66.8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根据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结果可知,各因素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影响大小的顺序为:蔗糖添加量>水分>乳酸菌添加量>密度。【结论】天然牧草在含水量600~650g/kg、密度350~400kg/m3、乳酸菌添加量0.5g/kg和蔗糖添加量15g/kg的条件下青贮,所得青贮饲料的饲用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5.
当前,我国不少地区在农业生产上正在逐步研究和推广化学除草剂,以防除杂草危害,减轻体力劳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验证明,使用除草剂防除农田杂草,以苗期效果为佳。由于苗期用药可避免杂草对作物的危害,同时苗期对药物反应较为敏感,易被消灭;另外,为了加强农田杂草防除的计划性,又必须掌握农田杂草群落的演替的规律,如此,识别农田杂草幼苗显得十分重要。有鉴于兹,我们对内蒙古主要农田杂草幼苗进行初步地观察研究,以便为此项工作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26.
为了研究添加剂和贮藏时间对饲用谷子青贮品质的影响,设置无添加剂、植物乳杆菌、蔗糖、纤维素酶、植物乳杆菌和蔗糖、植物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处理,贮藏时间为60 d、120 d、180 d,每个处理4个重复。结果表明,添加剂对饲用谷子的pH、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霉菌和酵母菌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乳酸、丙酸、酸性洗涤纤维有显著影响(P<0.05)。青贮时间对丙酸、干物质、有机质、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乳酸菌、霉菌、酵母菌和一般好氧性细菌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乳酸、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乙酸有显著影响(P<0.05)。而且添加剂和青贮时间的交互作用对中性洗涤纤维、霉菌、酵母菌和一般好氧性细菌有极显著影响(P<0.01)。通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饲用谷子的青贮品质进行综合性评价,青贮60 d,植物乳杆菌和蔗糖复合添加剂效果最好;青贮120 d,单独添加纤维素酶能够获得品质较好的青贮饲料;青贮180 d,植物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复合添加效果最好。综上所述,若以长期保存且避免饲用谷子青贮品质产生劣变为主要目标,可添加植物乳杆菌与纤维素酶和蔗糖...  相似文献   
27.
28.
以草甸草原牧草为试验原料,设置9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是LLAB(低密度,乳酸菌2.2×10^5cfu/g)、LCE(低密度,纤维素酶0.2g/kg)、LCK(低密度,无添加,CK),MLAB(中密度,乳酸菌2.2×10^5cfu/g)、MCE(中密度,纤维素酶0.2g/kg)、MCK(中密度,无添加,CK),HLAB(高密度,乳酸菌2.2×10^5cfu/g)、HCE(高密度,纤维素酶0.2g/kg)、HCK(高密度,无添加,CK)。60d青贮后开袋测定天然牧草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和微生物数量。结果显示,天然牧草青贮中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可以增加乳酸菌数量、乳酸含量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提高牧草营养品质,降低纤维类物质含量和pH值。裹包密度较高时,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越好。因此,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及高密度裹包有利于改善天然牧草青贮品质,且乳酸菌添加剂效果优于纤维素酶,高密度裹包优于低密度裹包。添加乳酸菌和高密度裹包可获得较好的天然牧草青贮饲料,可在草原牧区进行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29.
30.
以典型草原天然牧草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青贮方式下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养分的对应关系。对试验区内5种牧草进行单贮及混合青贮后,测定青贮样品CP、CA、EE、NDF、ADF指标值,利用对应分析方法诠释青贮方式与天然牧草养分的关系,从象限坐标值分析的角度上反映天然牧草不同青贮方式之间的差异程度和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养分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从青贮方式对比混合草样(OS)而言,马蔺(IL)和黄花苜蓿(MF)中CA、CP指标值较高,马蔺(IL)、黄花苜蓿(MF)、羊草(LC)和猪毛蒿(AS)四种牧草的EE指标值相对较高,针茅(SB)和羊草(LC)中的NDF指标值较低,各牧草样品间ADF指标值相差较小。综合分析后可知,单一牧草和混合草样青贮后,豆科牧草CP较高,禾本科牧草中的ADF较高,其他牧草品种的NDF较高,天然牧草的养分指标与青贮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