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51.
[目的]分析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在云南省的潜在适生区,预测其可能给云南农业造成的损失,为进一步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axEnt最大熵生态位模型,运用已知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变量数据模拟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潜在适生概率,将结果导入ArcGIS 10.5进行重采样并进行相关分析.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中2017年主要农作物面积和产量数据,运用市场价格法初步建立草地贪夜蛾危害损失模型,对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预测.[结果]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适生区范围广泛,其高适生区面积达17.85万km2,约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50%;中度适生区和低适生区面积分别为16.09万和5.06万km2.环境变量中,年平均温度对预测草地贪夜蛾潜在分布的贡献最大,其次为最干季度降水、最冷季度平均温和最干月份降水,昼夜温差月值对草地贪夜蛾分布的影响较小.草地贪夜蛾在玉米、烤烟、薯类和甘蔗4类主要农作物10%发生面积水平上可能对云南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95亿~8.94亿元人民币.[结论]草地贪夜蛾几乎能在云南全境适生,目前已扩散至全省120余个县,给云南省农业带来巨大威胁.应进一步加大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力度,严密监测虫情动态,在采取农药防治的基础上开展生物防治等其他控制措施,避免其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幼套球囊霉的不同接种量对紫茎泽兰各生长指标的影响,并对比其菌根依赖性,为利用不同途径防控紫茎泽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法,以无菌剂盆栽为对照,通过在灭菌土中接种不同剂量的幼套球囊霉(每株5、10和15 g),研究其对紫茎泽兰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紫茎泽兰的菌根侵染率随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单株接种量为15 g时,侵染率最大,达80.16%;接种幼套球囊霉可显著提高紫茎泽兰的生长速率,其作用效果与接种时长和接种量有关,当接种时长为2个月时,单株接种量为10 g的紫茎泽兰生长速率最快,为0.61 cm/d。幼套球囊霉对紫茎泽兰生长的促进作用随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强。与单株接种5 g相比,单株接种15 g的紫茎泽兰株高增加22.63%、叶总面积增加61.29%、总根长增加27.44%、总生物量增加74.13%、茎生物量比增加15.79%,而根冠比、根生物量比则分别下降39.42%、24.73%。紫茎泽兰对幼套球囊霉的菌根依赖性随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强,当单株接种量为15 g时菌根依赖性高达510.21%。【结论】接种幼套球囊霉可以显著调节紫茎泽兰生物量的分配并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53.
蚜虫枝孢菌菌丝体生长及产孢条件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富荣  李正跃  李亚红 《中国生物防治》2003,19(3):144-144,F003
蚜虫枝孢菌[Cladosporium aphidis(Thuemen)Clester]寄生蚜虫,对蚜虫田间种群消长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1];对桃蚜(Myzus persicae)、茄无网蚜(Acrythosiphon solani)和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有明显的致病性。关于蚜虫枝孢菌的寄生条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就该菌的生长及产孢条件进行室内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
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对紫茎泽兰的竞争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茎泽兰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危害最严重的入侵种之一,替代控制是控制其蔓延和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为评价多种牧草混种对紫茎泽兰的替代控制效果,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实验,在不同密度梯度和组合条件下研究了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对紫茎泽兰的竞争作用。结果表明:在芽期,高密度(50粒种子/盆,盆直径=24cm)时,紫茎泽兰与2牧草混合种植可明显抑制紫茎泽兰的发芽;在苗期,2种牧草与紫茎泽兰以高密度(18株幼苗/盆,盆直径=24cm )和小比例(紫茎泽兰占种植株总数的1/2以下)方式种植时,能够使紫茎泽兰株高和干重受到明显抑制,紫茎泽兰表现出较弱的竞争性,充分体现出牧草混合种植的替代竞争优势作用,讨论了牧草混合种植替代控制紫茎泽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5.
苹果棉蚜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在云南省苹果主要产区造成严重的危害.从100条ISSR(Inter-simple SequenceRepeat)引物中共筛选出4条多态性和重复性好的引物,研究了云南省昆明市、丽江市、昭通市3个苹果主产区共57个采样点的苹果棉蚜种群间及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4条引物在苹果棉蚜DNA中共扩增出49个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5.51%.由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s指数估算的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42.48%和17.53%,种群内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57.52%和83.17%,表明苹果棉蚜大部分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部.各种群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昆明种群与昭通种群的亲缘关系较丽江种群为近.研究结果为我国苹果棉蚜的遗传防治研究提供了分子依据,为进一步研究苹果棉蚜的分子进化提供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56.
云南省昆明地区菜蚜新蚜虫疠霉发生流行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对云南省昆明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田菜蚜种群中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发.生流行的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新蚜虫疠霉是昆明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田桃蚜(Myzus Persicae)、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3种菜蚜的病原真菌,在昆明地区蔬菜生态系统菜蚜种群中周年发生,对菜蚜种群自然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从1~12月,新蚜虫疠霉均自然感染3种菜蚜,感染死亡高峰期出现在春末秋初,其中6、7、8月份自然感染率达最高,分别为43.36%、52.56%和59.94%(2003年)和45.86%、54.78%和61.76%(2004年).新蚜虫疠霉感染死亡蚜虫除无翅蚜外,有翅蚜也表现出较高的感染死亡率,其中以无翅蚜感染死亡率高于有翅蚜,无翅蚜和有翅蚜分别为82.04%和17.53%(2003年)与83.54%和16.46%(2004年).新蚜虫疠霉对不同种类菜蚜自然感染的相对多度顺序为桃蚜>甘蓝蚜>萝卜蚜.  相似文献   
57.
我国不同地理梯度下紫茎泽兰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我国不同地理梯度下的32个紫茎泽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我国境内的紫茎泽兰种群内遗传多样性呈现随地理纬度由南到北而降低(R2=0.131 1,P<0.05),随地理经度由西到东而增高(R2=0.167 7,p<0.05)的趋势。紫茎泽兰种群遗传多样性与其生境地的年平均温度高度相关(R2=0.273 1,p<0.01),但与年平均降雨量的相关性不明显(R2=0.074 9,p>0.1)。系统聚类分析表明,紫茎泽兰的地缘性分布较为明显,地理区位接近的种群遗传相似性较大,在聚类分析中大多聚为一类。我国境内的紫茎泽兰基本可分为2大亚群:第一亚群主要地处我国热带季雨林、雨林植被区域,包括云南南部的种群、广西种群和贵州西部种群;第二亚群则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区域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主要包括云南中、西部种群和四川种群及随长江流域扩散形成的种群。各紫茎泽兰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高度相关(R2=0.294,p<0.001),说明地理距离是影响种群间基因交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8.
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 Vg)作为雌性多功能生殖蛋白, 为卵黄发生提供所需的储备能源。为明确Vg基因在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生殖过程中的潜在作用, 本研究通过RT-PCR技术克隆得到广聚萤叶甲的3个Vg基因, 其OcVg1, OcVg2和OcVg3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为5 310、5 322 bp和5 298 bp, 对应编码1 768、1 772和1 764个氨基酸。其OcVgs蛋白具有LLTP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LPD_N、DUF1943和VWD结构域; 多位于N-端的多聚丝氨酸区(polyserine domains), 保守的GL/ICG、R/KXXR/K、DGXR基序和C-端半胱氨酸残基等。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 OcVgs与鞘翅目昆虫聚为一支。时空表达分析发现, OcVgs基因在不同组织及发育阶段的表达动态相似, 在脂肪体中特异性高表达(P<0.05); 在成虫羽化后的性成熟阶段的表达量最高, 幼虫期的表达水平可以忽略不计(P<0.05)。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广聚萤叶甲生殖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9.
农民田间学校是FAO提出和倡导的一种自上而下,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农民培训方式.根据10余年来参与农民田间学校的经验,围绕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目标、内容、方法,阐述了其实施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0.
马铃薯害虫一直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云南省马铃薯与烟草混种较为广泛的地区,害虫的直接危害及传毒媒介害虫传播的病毒病引起的间接危害越来越成为马铃薯生产的制约因素之一。我们对云南省滇东北地区、滇中地区、滇西北及滇东南地区春薯、夏薯和秋薯三季马铃薯主要害虫的分布及其危害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同时就云南省马铃薯生长期及储藏期害虫的防治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今后云南省马铃薯害虫的综合防治策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马铃薯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