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3 毫秒
81.
马铃薯与玉米不同套种模式对马铃薯青枯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调查比较马铃薯与玉米不同套种模式对马铃薯青枯病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种玉米可减少青枯病病菌在株行间的蔓延,抑制马铃薯青枯病的发生。套种田块的青枯病发生率、大中薯减产率和单株减产量均低于纯种田块。马铃薯与玉米二套二种植模式对马铃薯青枯病的防治作用最为明显,发病率仅为纯种模式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82.
绿僵菌对草坪灰翅贪夜蛾和粘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从草坪灰翅贪夜蛾上分离的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灰翅贪夜蛾和粘虫的毒力,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绿僵菌对灰翅贪夜蛾和粘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绿僵菌对灰翅贪夜蛾和粘虫的剂量效应常数分别为0.69和0.66;在孢子含量1×106~7个/mL高剂量下接种,灰翅贪夜蛾和粘虫幼虫在接种第7天和第8天累积死亡率达100%;在孢子含量1×103~4个/mL低剂量下,接种后第10天达到死亡高峰。在孢子含量1×102个/mL下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6%和4%。绿僵菌对灰翅贪夜蛾和粘虫致死剂量是时间的函数,对灰翅贪夜蛾第5天和第7天的LC50为孢子含量2.1×106和3.5×104个/mL,在孢子含量107~105个/mL下的LT50分别为4.15、5.1、6.18、7.7 d;对粘虫第5天和第7天的LC50为孢子含量1.55×107、2.39×105个/mL,在孢子含量107~105个/mL下的LT50分别为4.4、5.4、6.4、7.8 d。在草坪禾草上喷洒绿僵菌孢子含量1×106个/mL,5、7、10 d后对粘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6.4%、65.8%、71.4%,对灰翅贪夜蛾的防效分别为47.6%、66.0%和79.6%。绿僵菌制剂孢子含量为1×105个/mL对两种害虫的防治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83.
农民田间学校的实践与农民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对云南省开展蔬菜IPM农民田间学校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实施农民田问学校的经验,并对如何做好农民教育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84.
基于CLIMEX和ArcGIS预测红火蚁在云南的潜在适生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杂食性土栖蚁类害虫,在国际上被列为极具破坏性和攻击性的一种入侵生物。本文采用CLIMEX模型与Arc GIS分析相结合的预测方法,通过确定红火蚁的CLIMEX气候适应性参数,分析了红火蚁在云南的潜在适生范围,结合云南省地形高程图,将红火蚁在云南的适生性分为5个等级:非适生区、低度适生区、中低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高度适生区。预测结果表明,滇西南的澜沧、景洪、勐腊以及瑞丽是红火蚁在云南定殖扩散的高度适生区;滇东南除砚山、文山属于中度适生区外,其余地区属于红火蚁定殖的中低度适生区;滇中除了低热河谷地带的元谋属于中度适生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属于中低度适生区;滇北的局部干热河谷地带属于低度适生区,德钦、中甸、维西和昭通等高海拔地区为红火蚁的非适生区。根据适生性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红火蚁不同类别的适生区应采取的检疫措施,可为相关部门开展云南省红火蚁的检疫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于2010年对昆明市近郊大棚和露地辣椒植株上的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棚内更适合西花蓟马生存,降雨可明显降低露地辣椒上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辣椒开花期,西花蓟马种群数量迅速上升,成虫数量在盛花期达最大值,为平均735头/朵花,而若虫数量在末花期达最大(79头/朵花);西花蓟马成虫在辣椒上部叶的种群密度明显高于中、下部,而其若虫数量以辣椒中部叶片最多。运用聚集度指标、Taylor方法和Iwao的M-m方法进行空间分布检测结果表明,西花蓟马主要集中在辣椒花朵,其成虫、若虫的个体间相互吸引,存在个体群;其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86.
[目的]明确扶桑绵粉蚧在广西的发生为害现状,为扶桑绵粉蚧的有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级地图,从各市区及其主要区(县)随机选取5个有朱槿绿化带的调查点,在每个调查点的朱槿绿化带中采用等距取样法选取5个1 m×10 m的样方,以目测法调查每个样方中朱槿上扶桑绵粉蚧的数量及为害程度.[结果]广西境内14个市215个调查点中有117个调查点未发现扶桑绵粉蚧,为害等级为1、2、3和4级的调查点分别有25、35、27和11个.14个市中,除桂林市未发现扶桑绵粉蚧外,其余13个城市均有分布,崇左、防城港、梧州和北海市受害最严重,其中崇左市朱槿受侵染率高达92.9%,平均虫口量达2534.6头/株;防城港市朱槿受侵染率为83.5%,平均虫口量为2976.2头/株;河池市是除桂林市外侵染率最低的城市,侵染率为5.6%,平均虫口量为27.6头/株.在所有的调查点中,虫量较多、为害严重的发生地大多为菜市场和住宅小区附近的朱槿绿化带.[结论]扶桑绵粉蚧已在广西多个城市成功定殖、扩散蔓延,并在崇左和防城港市呈暴发成灾的趋势.为避免扶桑绵粉蚧进一步传播和为害,应加强朱槿苗木管理,切断传染源,并加强疫区监测,及时防控,避免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87.
 利用PCR技术克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的rDNA ITS2和COⅠ基因5'末端的部分序列,结合GenBank中相应序列对两者的突变类型、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多态性、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以及系统进化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OⅠ基因较rDNA ITS2更适合于F. occidentalis的种内遗传分析;F. occidentalis可能是由两个(或多个)株系或隐存种组成的复合体;入侵我国的F. occidentalis以温室系(greenhouse strain)为主体,也存在一定数量的羽扇豆系(lupin strain).据此,推测F. occidentalis最先是被传播至云南,再从云南扩散至北京、哈尔滨等地.本研究结果对了解我国F. occidentalis的遗传多样性、株系组成以及入侵机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8.
为明确不同花色菊花品种上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发生情况及种群变化规律,利用蓝色粘虫板调查了大棚种植的7种单色(黄色、橙色、白色、绿色、粉色、紫色、红色)以及4种双色(黄绿、黄红、白绿、黄白)菊花品种上不同时期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及雌雄性比。结果表明,根据四分位法得到西花蓟马的发生早期与菊花苗期重合,主要发生期与菊花开花期重合,发生晚期为切花后生长期。在所有单色菊花品种中,西花蓟马在黄色菊花品种上的种群密度最高,主要发生期虫口密度达19.98头/板;且雌雄性比最大,为5.85,显著高于其它单色菊花品种上的雌雄性比。在所有双色菊花品种中,黄绿菊花品种上的西花蓟马种群密度最高,主要发生期虫口密度达26.89头/板,显著高于其它双色菊花品种上数量,且雌雄性比也最大,为6.87。菊花开花是导致西花蓟马种群迅速上升和种群中雌虫比例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且西花蓟马偏好为害与黄色花色相关的菊花品种。  相似文献   
89.
在室内测定了蚜虫枝孢菌(Cladosporium aphidis)对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桃蚜(Myzus persicae)和茄无网蚜(Acyrthosiphon solani)的毒力,结果表明,该菌对上述3种蚜虫均有较强的毒力,1.0×108个孢子/mL浓度下在接种后第8 d的累积死亡率均达到了80%以上.接种后的前3 d为蚜虫枝孢菌的潜伏期,第4~7 d是对蚜虫的致死高峰期.蚜虫枝孢菌对3种蚜虫的致死剂量是时间的函数,接种后随着时间的延续,剂量效应逐渐增强,LD50和LD90渐次减小;随接种浓度的增加,时间效应也相应增强,孢子浓度1.0×105~8个孢子/mL范围内,甘蓝蚜、桃蚜和茄无网蚜的LT50估计值范围分别为7.5~4.7,7.7~5.1和7.4~4.9.温度的高低影响蚜虫枝孢菌的毒力,在20~26℃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毒力增强,26℃以后则毒力随温度升高而下降.24~26℃是蚜虫枝孢菌侵染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90.
利用NCM-ELISA方法对来自云南省3个县(市)50个样本的马铃薯种薯青枯病菌的带菌量进行检测,检查是否具有青枯病潜在感染。结果表明:寻甸的24个样品中11个带菌;宣威的17个样品中10个带菌;来自昭通的所有样品都不带菌。其中马铃薯主栽地区的主栽品种的青枯病潜在感染量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