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3篇
  4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06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对鹿肉与羊肉在宰后僵直化过程中保水性、pH值、游离羟脯氨酸、糖原、游离氨基酸等含量的检测及比较发现,鹿肉与羊肉在僵直化过程中各项理化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鹿肉失水率、pH值、游离氨基酸含量比羊肉高(P<0.01);游离羟脯氨酸含量比羊肉低(P<0.01);巯基含量略高于羊肉,但差异不显著.鹿肉糖原含量略低于羊肉,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2.
牛肉变质过程中微生物区系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物是引起牛肉变质的主要因素。未包装肉在 4℃条件下冷藏 7d后变质 ,表面带菌量达 3.3× 10 8个·cm-2 ,内部为 6 .8× 10 7个·g-1。保藏过程中微生物区系变化表现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上升 ,革兰氏阳性球菌下降 ,革兰氏阳性杆菌基本不变 ,变质时菌系变得简单。普通真空包装在 4℃条件下保存 3周后带菌量内外分别为 1.7× 10 7个·cm-2 和 1.8× 10 7个·g-1。在保藏过程中革兰氏阳性杆菌比例上升 ,革兰氏阴性杆菌上升不显著 ,革兰氏阳性球菌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23.
指出了柑橘是印江自治县经济林建设项目的主要产业,柑橘有害生物治理是生产中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发现柑橘有害生物有柑橘黄龙病、绿霉病、疮痂病、炭疽病、溃汤病、黑班病、煤烟病、树脂病等病害;柑橘红蜘蛛、黑刺粉虱、蚧壳虫、小实蝇、潜叶蛾、蚜虫、锈壁虱等害虫。提出了治理应遵循以果园管理、人工和物理等治理为基础,生物治理为核心,按照有害生物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地控制有害生物的原则,并给出了具体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4.
日前,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南通正大有限公司举行了“试就业”创业基地揭牌暨2011年大学生“试就业”启动仪式,双方还同时签订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和就业创业基地合作协议书,这为以后双方继续长期而持久的合作又坚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利用溶剂萃取法对荔枝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分析,经过NIST02谱库检索对比,在荔枝酒中共检测出68个峰,鉴定出67种化合物。醇类和酯类是荔枝酒中香气贡献最大的两类化合物。初步得出该荔枝酒中的特征香气化合物为β-里哪醇、香叶醇和2,6-二甲基-7-辛烯-2-醇。  相似文献   
26.
阐述了酪蛋白的胶束结构理论模型及其研究进展情况,还讨论了影响酪蛋白胶粒稳定性的因素以及酪蛋白胶束模型的建立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陌桑 《森林与人类》2003,23(4):46-47
在大自然的赌场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和运气,一起保持着这场活泼生动的赌局……  相似文献   
28.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植物学家、科学史家、九三学社成员夏纬瑛教授于1987年12月8日上午10时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二岁。夏纬瑛教授于1895年农历11月30日生于河北省柏乡县。1916年考入北平农林专门学校(北京农业大学前身)工作,1923年聘任为实验室助理,1925年任生物系助理。1928年—29年改任生物系助教,1927年至1929年到天目山和晋北考察,同年秋调到国立北平研究院协助刘慎锷筹建植物研究所。1930年正式调到该所任助理员,从事植物分类研究工作,并着手筹建植物园。1936年—1950年任副研究员,后任研究员。  相似文献   
29.
<正> 核桃高接换种改造低产林,一般采用封土、套袋、抱头、插皮舌接。由于这种方法操作复杂,工效低,特别是大树高接和大面积推广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从1984年以来,进行了“核桃蜡封接穗嫁接技术”试验研究。经大面积示范推广证实,采用这种嫁接方法简便、经济、成活率可达95%以上,与一般嫁接方法比较,工效提高3.5倍。  相似文献   
30.
核桃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分布广,资源丰富。是食品加工滋补强身,降压健脑的高级营养干果;是林产品外贸出口的重要物资;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经济树种。但是由于多年来长期放任生长、枝多密挤、树不断死亡、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改变这种生产状况,尽快开发放任大树的增产潜力,现将综合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