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2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中药富硒酵母对闽中麻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日龄闽中麻鸡396羽,随机分成4组,组内设3个重复。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中药富硒酵母0.2%、0.3%和0.4%,试验期49d,研究日粮添加不同剂量中药富硒酵母对闽中麻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Ⅱ、Ⅲ、Ⅳ组的增重均高于对照组;Ⅱ、Ⅲ和Ⅳ组的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3.5%、7.8%和14.3%。日粮添加中药富硒酵母可提高闽中麻鸡增重、降低料重比,添加0.4%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2.
[目的]建立丙森锌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提取、净化后,采用FPD检测器检测。[结果]添加质量分数为0.05~5.00 mg/kg时,丙森锌在苹果和土壤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6.5%~92.9%和79.3%~88.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5.9%和5.8%~7.6%。丙森锌在苹果中的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5 mg/kg。[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3.
为明确新型土壤封闭除草剂砜吡草唑对花生和向日葵田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2种作物的安全性,设置该药剂4个用量及对照药剂、人工除草、空白对照处理,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砜吡草唑有效成分在120~180 g/hm2时对花生和向日葵田1年生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在花生和向日葵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均匀喷雾,药后45 d总草株防效和总草鲜质量防效均能达到90%以上,能够有效控制杂草的危害,并且对2种作物较为安全,相比空白对照增产效果明显,可以作为花生和向日葵田的备选除草剂。  相似文献   
44.
<正>贵港市历来有养殖肉鸽的传统,肉鸽养殖作为贵港市的特色养殖业之一,发展潜力巨大。为了解和掌握贵港市肉鸽养殖基本情况,贵港市派出调研组到各县市区开展肉鸽养殖基本情况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肉鸽养殖场,召开座谈会听取各县市区肉鸽养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深入全面了解贵港市肉鸽养殖情况。针对当前肉鸽养殖存在问题,调研组认真开展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5.
采用田间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噻虫嗪在菜豆中残留的检测方法、噻虫嗪在菜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与安全风险。结果表明,检测方法对噻虫嗪、噻虫胺的最小检出量均为2.5×10-11g,噻虫嗪、噻虫胺在菜豆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1 mg·kg-1,噻虫嗪、噻虫胺在菜豆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0%~94%和89%~9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4.2%和4.6%~7.7%。噻虫嗪在菜豆中的半衰期为2.0~4.1 d,药后5 d消解69.3%以上。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有效成分分别为75.0、112.5 g·hm-2时,施药2~3次,末次施药后10 d,收获的菜豆中噻虫嗪的残留量均低于0.02 mg·kg-1,故推荐该药在菜豆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0 d。  相似文献   
46.
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检测菜薹中丙溴磷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丙溴磷在菜薹中的残留消解及对人体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丙溴磷在菜薹中半衰期为1.3~4.7 d。40%丙溴磷乳油,按照360 g a.i./hm~2和450 g a.i./hm~2用量,喷雾施药2~3次,施药间隔7 d,距末次施药后间隔5 d采样,菜薹中丙溴磷的残留中值为1.69 mg/kg。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丙溴磷在所有登记作物中的总膳食摄入风险商(RQ)为0.30。膳食风险在可接受范围,说明丙溴磷在菜薹中残留不会对国人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7.
为评价45%咪鲜胺微乳剂在葱中使用的安全性,开展咪鲜胺在葱中的残留量及残留消解研究。消解动态试验按照506.25 g a.i/ha 1次施药,药后2h、1、3、5、7、14、21、28、35d采集葱;最终残留试验按照337.5和506.25 g a.i/ha施药,施药3~4次,施药间隔7d,施药后7、10、14d采样葱样品。气相色谱对咪鲜胺进行定量分析。消解动态试验表明:咪鲜胺在葱中消解较快,在山东和广西半衰期分别为5.3 d和6.3 d。最终10d葱样品中咪鲜胺的残留量在0.027~0.64 mg/kg,低于韩国制定的葱中咪鲜胺最大残留限量(1mg/kg)。推荐该药在葱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0d。  相似文献   
48.
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花生中辛硫磷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法(GC-NCI-MS),建立了花生仁、花生壳、花生植株和土壤中辛硫磷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和水混合溶液提取,分散固相萃取(d-SPE)法净化后,采用负化学电离方式(NCI),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下进行检测。结果:辛硫磷在花生仁、花生壳、花生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2.0%~101.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3%~9.3%之间,该方法在花生仁、花生壳、花生植株和土壤中的定量限均为0.02mg/kg。因此,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花生样品中辛硫磷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49.
为了阐明高原牦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OS, iNOS)在基因水平上对肺脏低氧适应的作用,试验以高原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方法克隆了高原牦牛iNOS基因cDNA序列,并对iNOS基因的CDS序列及其编码的蛋白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高原牦牛iNOS基因的CDS序列全长为3 471 bp,共编码1 156个氨基酸;iNOS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31.03 ku,信号肽预测显示为胞内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具有多个功能域位点,在iNOS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7.28%、β-转角占7.27%、无规则卷曲占37.46%、延伸链占17.99%,且核苷酸序列与黄牛、马、犬、人和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99.45%、78.05%、85.81%、80.84%和80.73%,氨基酸序列与黄牛、马、犬、人和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99.57%、76.28%、84.18%、79.67%和80.54%。说明iNOS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高原牦牛与黄牛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与其他物种相比一致性较低。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以不同生长期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平原黄牛作对照,对生长发育过程骨骼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通牦牛和平原黄牛骨骼肌微血管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但均在30日龄先降到一个相对低点,然后逐渐升高,到成年时达到最高,差异极显著(P<0.01)。相同发育阶段大通牦牛骨骼肌微血管密度均高于平原黄牛,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大通牦牛通过增加骨骼肌微血管密度来提高其在低氧环境中获取氧的能力,且这种特点作为生物学性状固定下来,并且通过遗传传递给下一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