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8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5篇
  16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肥料类型对稀土和磷在土壤径流中迁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和磷在土壤中横向流失的特征,初步探讨了在不同肥料作用下稀土元素和磷在土壤中迁移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稀土元素和磷素都是通过径流沉积物相流失;施入肥料的种类不同对稀土的影响也有差别,磷肥进入土壤后会影响土壤中稀土的化学行为及迁移,同一稀土元素的浓度在有机肥作用下相对较高;试验结果为开展利用稀土多素示踪方法解析粪肥面源来源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涛  刘景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36-17437
为增进玉米对干旱响应与适应的了解并制定应对策略,利用锦州市农业生态站大型活动遮雨棚及池栽,在全生育期控水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受干旱胁迫的影响程度因受旱轻重、持续时间以及生育进程的不同而不同,受旱越重,持续时间越长,影响越大。拔节期前,玉米株高和生物产量受有限供水或轻度干旱影响较小,但从拔节期后,至抽雄和灌浆期,干旱胁迫对株高和产量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进而引起果穗性状恶化,穗粒数和百粒重减小,最终导致经济产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33.
1981~2006年锦州大豆产量与水分条件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981~2006年大豆产量与水分条件的关系。[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一元及多元回归分析,当P〈0.05时认为回归分析显著。[结果]近20年来,大豆生育期累计日照时数的年际波动较大,变异系数为12.0%,但0℃以上年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其年际波动较小,变异系数为5.6%;日照时数和积温与大豆产量无明显相关性;降水量与生物量呈较强的显著正线性相关,收获指数与生育期呈负相关;全生育期、三叶期、出苗期、结荚期、鼓粒期和分枝期的土壤有效水含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依次减小,而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土壤有效水含量对大豆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阐明了大豆产量波动规律及其气候区驱动机制,为在干旱缺水条件下实现大豆的稳产高产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大豆田间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4.
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是将人类对自然与生态系统的认识成果应用于管理决策的桥梁,是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生态系统的人工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规范和优化区域人类活动使得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能力达到最优状态.人类干扰下的人工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未来人工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研究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35.
以河南省自育烤烟新品种豫烟6号、豫烟7号和豫烟10号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伸根期、旺长前期和旺长后期)土壤含水量、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叶片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旺长后期,3个豫烟新品种的根系形态差异最大,其中豫烟7号的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最大,豫烟6号次之,豫烟10号最小;旺长后期的根系活力和土壤含水量最低时的叶片脯氨酸含量及各时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大小顺序均为豫烟7号豫烟6号豫烟10号。在河南省烟区,豫烟7号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豫烟6号次之,豫烟10号较差。  相似文献   
36.
璧山区有效铁、有效猛、有效铜和有效锌的含量分别为108mg/kg、73.7mg/kg、2.24mg/kg和2.81mg/kg,含量丰富,说明璧山区土壤并不需要大范围补充这几种微量元素,但是也存在个别田块缺乏的现象,以及土壤受温度影响造成微量元素有效性下降所导致的缺素症,只需针对特定情况进行适当的叶面补充即可。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以河南农业大学校园为例选取了3个具有不同绿色空间布局形式的测量样点,在人行高度上进行了9 d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热辐射的数据采集。通过对实测数据分析,秋季静风天天气下,半围合式绿色空间布局的风速、风向变化小于开敞空间和行列式绿色空间布局;相比于其他布局形式,半围合式布局降温1.41℃、增湿4.08%、降低辐射119.25 W·m~(-2),对微气候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8.
四川盆地水稻产量对基础地力与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四川盆地是中国主要的单季稻种植区之一。研究四川盆地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养分供应能力和施肥效果,评价土壤基础地力和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四川盆地稻田地力的保育培肥和区域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依托2005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布置的474个水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点,选取对照(不施肥CK)、磷钾(PK)、氮钾(NK)、氮磷(NP)和氮磷钾(NPK)5个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分析四川盆地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现状、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施肥效果及其之间的关系,基于水稻产量评价不同基础地力稻田的施肥效果及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通过调研四川盆地水稻研究结果,分析30多年来稻田基础地力的变化趋势。【结果】文献调研表明,四川盆地田基础地力稳定提升,2000年以来稻田基础地力产量在5.6-6.4 t·hm-2,比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提高了1.5 t·hm-2,地力贡献率也上升6.7%。田间试验表明,基础地力和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7.4%-75.9%和24.1%-32.6%。四川盆地稻田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103-120、23.2-27.5和139-185 kg·hm-2,土壤养分对产量的平均贡献率达到78.2%、88.8%、90.8%,而施肥对产量的贡献率低于30%,且氮肥的增产效果高于磷肥和钾肥。四川盆地不同生态区土壤基础地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均表现为成都平原>盆地中部浅丘区>盆地周边丘陵区>盆地东部丘陵区;土壤基础地力越高越容易实现水稻高产,土壤基础地力与土壤贡献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肥料贡献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基础地力越高,产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越高。【结论】提高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可促进水稻高产稳产,降低高产对肥料的依赖性,有利于水稻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39.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采用可调式UV-B辐射增强自动控制系统对晚稻品种“协优432”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对该水稻品种光合及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具体表现在:(1)叶绿素a、叶绿素b在分蘖期分别上升4.60%和8.37%;拔节期叶绿素a下降3.20%,叶绿素b上升0.20%;孕穗期叶绿素a、叶绿素b上升2.57%和1.52%;(2)最大光合速率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上升1.38%和下降1.29%;(3)孕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效率(PhiPS2)、电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上升幅度为10.22%、10.22%、10.21%;(4)株高在分蘖期上升0.18%;拔节期上升0.87%;孕穗期上升3.90%;成熟期上升0.14%;(5)水稻成熟后,经UV-B辐射的水稻平均穗长增加了0.16%,每穗穗粒重、每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分别下降了0.35%、3.02%、1.23%。以上指标和自然日光UV-B辐射组进行方差分析,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0.
云南普洱茶生产发展的浅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涛 《茶业通报》2006,28(1):9-10
本文针对当前普洱茶的销售形势,从普洱茶的品种、加工工艺、普洱茶文化等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