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正>一、草甘膦水剂市场概述草甘膦水剂,使用方便,成本低,农户习惯用,适用面很广。因此,销量越来越大,其中10%、41%水剂销量较多。同一含量的制剂,因配方、工艺技术、用的助剂性能不同,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药效、售价、销量、效益差异大。性能差、无优势、不环保的产品,很容易被淘汰或收益不大。有些企业办了产品登记证,也不能生产,主要原因是缺乏可行的制剂结构,没有更好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32.
北京主要河流河岸带实施平原造林工程后,对河岸带植被类型及土壤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研究河岸带原有及重建植被类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河岸生态系统土壤碳氮磷平衡及固碳潜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北京温榆河昌平段岸边原有植被类型3种样地(乔木林、乔灌林及草地),重建植被类型2种样地(乔木林与灌木林),共15个样方,采集3层(0—10,10—20,20—30 cm)土壤样品,分析并计算碳(C)、氮(N)和磷(P)含量及计量比。结果表明:原有与重建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分别为3.810~10.320,0.223~0.700,0.551~0.692 g/kg,C/N、N/P、C/P分别为11.592~25.373,0.373~1.022,5.662~15.493;SOC与TN均在表层聚集,且同N/P、C/P一样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趋势,C/N反之,TP受土层深度影响较小;原有植被类型(乔木林)土壤SOC和TN均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在10—20,20—30 cm土层间C/N、C/P均显著低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原有植被类型(草地)在0—10 cm土层间N/P最低;重建植被类型(乔木林)土壤T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植被类型;重建植被类型(灌木林) C/N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研究结果揭示了研究区土壤N素为植物生长的限制元素,乔木、乔灌林下土壤有机质释放更多,P有效性更高,固碳潜力强;重建植被类型有机质矿化较慢,固磷能力更强。因而,建议温榆河河岸带采用乔木纯林和乔灌混交模式来积累土壤有机质,提高河岸带生态系统土壤质量及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33.
为了研究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 BL)对甘蔗组织培养的影响,本研究以“植物器官从头再生”“体细胞胚再生”2种组培快繁体系为基础,通过添加适宜浓度的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2,4-EBL)于基础培养基中,设计了6套适用于甘蔗快繁的组合培养基方案。并于不同诱导阶段(不定根诱导、愈伤组织诱导、成苗诱导)对接种材料的形态特征及内源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玉米素核苷、生长素、脱落酸)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统计与测定,探讨了油菜素内酯应用于甘蔗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将不定根培养基MS + 0.2 mg/L 2,4-D + 0.2 mg/L LFS与成苗培养基MS + 0.5 mg/L KT +(0.2 mg/L IBA / 0.2 mg/L 2,4-EBL)+ 300 mg/L Pro进行组合,为甘蔗组培快繁的较优方案,油菜素内酯可应用于甘蔗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且体细胞胚再生成苗优于愈伤组织再生成苗,成苗时间可缩短至32 d。  相似文献   
34.
35.
蔓性千斤拔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千斤拔快繁技术.方法:以种子为外植体,分别进行砂纸摩擦、稀H_2SO_4和稀NaOH浸泡.然后接种到添加有不同浓度BA和NAA的MS培养基中.结果(1)用砂纸磨破种皮发芽率最高,达96%;(2)继代适宜培养基为MS+BA0.3mg/L+NAA(0.1~0.2)mg/L,25 d增殖倍数达4.5.生根适宜培养基为MS+NAA0.05mg/L,25 d发根率达92.6%.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达89%.  相似文献   
36.
用灵发素建立简单高效生产半夏胚状体与组培苗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简单高效生产半夏胚状体和组培苗的方法。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单独添加不同浓度(0.05~2.0mg/L,单位下同)的LFS,以无菌半夏叶柄切段为继代材料,以常规配方MS+BA2.0+NAA0.1做对比。结果:MS+LFS0.1~0.5的单一培养基可诱导愈伤组织并直接获得胚状体和组培苗,显著简化生产程序,提高生产效率。以LFS0.3最佳,培养30d,增殖倍数以成品苗计达10~20;以胚状体计达30以上。小结:MS+LFS0.1~0.5的单一培养基可以简单高效地生产半夏胚状体和组培苗。  相似文献   
37.
潘俊峰  陈燕  梁琼  刘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176-179,200
以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岩石园为例,概述了植物组成和山水布局,分析其植物造景的形式,并从因地制宜、融入中国植物文化,丰富高山植物种类、精细化管理以及园林艺术的传承等4个方面对我国岩石园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索不同泥炭颗粒粒径配比与粉煤灰添加对基质性状和番茄育苗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配置不同泥炭颗粒粒径配比组合和粉煤灰替代膨胀蛭石措施,测定不同处理基质的理化性状和番茄育苗效果。【结果】粉煤灰替换膨胀蛭石后,不同处理的基质干容重平均增加39.3%,pH升高1.73个单位,碱解氮浓度降低20.9%,有效磷浓度增加128.0%(P<0.05)。水分特征曲线表明粉煤灰替代膨胀蛭石后基质水吸力普遍降低,其中小颗粒泥炭(0.5~1.0 mm)体积占比越大降幅越大。番茄育苗效果的综合评价表明,以小颗粒泥炭(0.5~1.0 mm)为主的复配基质中添加粉煤灰后其育苗效果优于以大颗粒泥炭(1~3 mm)为主的复配基质。粉煤灰复配基质中大颗粒与小颗粒泥炭的最适体积占比分别为10%和50%。【结论】粉煤灰替代膨胀蛭石后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复配基质中泥炭颗粒粒径配比。鉴于粉煤灰替代膨胀蛭石后对基质持水性能产生削弱作用,建议利用小颗粒(<1 mm)泥炭与粉煤灰复配生产优质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39.
不同氮效率木薯品种根系形态、构型及氮吸收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低氮 (N) 条件下不同氮效率木薯品种的根系形态、构型及吸收动力学变化,以阐明木薯氮高效吸收机制,为指导木薯生产和木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5年在广西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温室大棚内进行了试验。盆栽试验采用双因素 (品种 × 氮水平) 区组设计。供试木薯品种包括氮高效品种华南10号 (SC10) 与氮低效品种华南205(SC205)。氮水平包括不施氮 (N0) 和施N 55.2 mg/kg土 (N1)。每盆装10 kg土,种植1株幼苗。木薯出苗60天后,取出并洗净根系,利用根系扫描仪EPSON2000进行根系图像采集,利用WinRHIZO PRO根系分析软件分析图片,获得根系形态指标。将整株植株分成根、茎、叶三个部分,测量干重和氮含量。根系分层试验在大型根系观测系统中进行。吸收动力学试验采用改进常规耗竭法,并比较分析了木薯根系形态、根系构型特征及硝态氮吸收动力学参数差异。【结果】N1和N0条件下,氮高效品种SC10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SC205(P < 0.05)。N0条件下,SC10的整株生物量降幅为37.4%,SC205的降幅为69.4%,品种SC10的降幅显著低于SC205 (P < 0.05);SC10的根、茎、叶和全株氮积累量均显著高于SC205,全株氮积累量为SC205的152%。与N1相比,N0处理的木薯品种SC10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细根根长的降幅分别为11.0%、10.0%和20.4%,SC205的降幅分别高达35.9%、27.7%和50.2%,两个品种下降幅度差异显著 (P < 0.05)。低氮诱导木薯根系分布下移,SC10根系呈上宽下窄三角形,最深可达180 cm土层;SC205根系呈椭圆形,最深达130cm土层。氮素吸收动力学试验结果发现SC10、SC205的Km分别为3.27和7.87 mmol/L,表明SC10根系对NO3–的亲和性更高。【结论】氮高效品种SC10的根系对硝态氮的亲和力 (Km) 几乎是氮低效品种SC205的两倍。在氮素胁迫条件下,氮高效品种可形成优于氮低效品种的根系构型,特别是根系的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细根根长的下降幅度显著小于氮低效品种,是有效缓解氮胁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
有机无机复合肥和无机复合肥对生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无机复合肥和无机复合肥对生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机复合肥和有机无机复合肥均可显著增加生菜单株产量,无机复合肥比不施肥增加59%,有机无机复合肥比不施肥增加156%;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可溶性糖、蛋白质、维生素C及叶绿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都明显高于无机复合肥和不施肥,硝酸盐含量则低于无机复合肥和不施肥。有机无机复合肥更有利于生菜的优质高产,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