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锦鲤疱疹病毒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锦鲤疱疹病毒病(Koi herpes virus disease,KHVD)是20世纪末被确定的一种疾病,现已流行于世界各地,是严重威胁鲤和锦鲤养殖业安全的一种疾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申报的疾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一、病原学病原是锦鲤疱疹病毒(K o i herpes virus,KHV),暂列为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鲤疱疹病毒属(Cyprinid herpesvirus),又称鲤疱疹病毒Ⅲ型(CyHV-Ⅲ),与鲤痘疮病毒(鲤疱疹病毒Ⅰ型,CyHV-Ⅰ)和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Ⅱ)同属。KHV和CyHV-Ⅰ存在交叉的抗原反应。KHV是球状病毒,成熟病毒颗粒有囊膜,直径约170nm~230nm。核衣壳为对称十面体,直径100nm~110nm,由31种病毒多肽组成,其中21种多肽分子量与鲤疱疹病毒相似,10种多肽与斑点叉尾鮰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CCV)相似。KHV含有双链DNA,基因组大小约为277kb,比疱疹病毒科的其他病毒基因组(250kb)大。二、流行病学目前该病流行范围已遍及欧亚美非各大洲的以色列、英国、德国、美国、南非、日本、韩国、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并在部分国家造成危害。1998年5月,该病在以色列首次发生,随后18个月内连续发生三次,造成以色列600吨食用普通鲤和400万美元出口锦鲤的损失。使以色列鲤和锦鲤养殖业遭受毁灭性打击。2002年4月印度尼西亚养殖锦鲤和鲤暴发该病,损失500万美元。2003年10月日本10余个县暴发该病,造成近千吨的鲤和锦鲤死亡。KHV的严重危害引起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和世界粮农组织(FAO)的高度关注。KHV仅仅感染锦鲤、鲤和剃刀鱼(Solenostomus paradoxus)。其鱼苗、幼鱼、成鱼,均可感染。KHV发病最适温度是23℃~28℃(低于18℃,高于30℃不会引起死亡)。若鱼已感染KHV,水温18℃~27℃间持续时间越长,疾病暴发的可能性越大。该病多发于春、秋季,潜伏期14天,鱼发病并出现症状24小时~48小时后开始死亡,开始死亡至2天~4天内死亡率可迅速达80%~100%。KHV暴发后幸存的鱼成为疾病的传播者,可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健康的鱼。KHV主要通过水平传播,能否垂直传播目前尚未确定。三、临床症状病鱼停止游泳,鱼眼凹陷,皮肤上出现苍白的块斑与水泡,  相似文献   
52.
<正>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Epizootic haematopoietic necrosis,E H N)是由一种虹彩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感染赤鲈(Perca fluviatilis,俗名河鲈)  相似文献   
53.
三代虫病是由三代虫寄生于鱼类体表和鳃而引起的疾病.为我国三类疫病.一、病原学病原为三代虫(Gyrodactylus spp.) ,属单殖吸虫纲(Monogenoidea)三代虫目(Gyrodactylidea)三代虫科(Gyrodactylidae)三代虫属(Gyrodactylus).是一类常见的鱼类体外寄生虫.三代虫现已报道400余种,常见的种类有:大西洋鲑唇齿鳚三代虫(Gyrodactylus salaris)、鲩三代虫(G.ctenopharyngodontis)、鲢三代虫(G.hypopthalmichthysi)、金鱼中型三代虫(G.medius)、金鱼细锚三代虫(G.sprostonae)和金鱼秀丽三代虫(G.elegans).  相似文献   
54.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由弹状病毒引起的鱼类急性、全身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鳟和太平洋大马哈鱼鱼苗和种负,病鱼表现为狂游和造血器官坏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申报的动物疫病,为我国的二类疫病.  相似文献   
55.
黄头病     
黄头病是由黄头病毒引起的对虾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在2天~4天即出现停食等症状,死亡率高,濒死虾头胸部因肝胰腺发黄而变成黄色,因此称为黄头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OIE将其列为必须申报的疫病。  相似文献   
56.
蛙虹彩病毒巢式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蛙虹彩病毒属(Ranavirus)病毒宿主广泛,可以感染爬行类、鱼类和两栖类,大部分病毒对宿主都有较强的致病性和致死性.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蛙虹彩病毒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中华鳖虹彩病毒(soft-shelled Turtle Iridovirus,STIV)核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保守区设计内引物和外引物,建立了特异性检测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Epizootic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EHNV)、中华鳖虹彩病毒和虎纹蛙虹彩病毒(Tiger Frog Virus,TFV)的巢式PCR(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制备了重组质粒pGem-T-S作为阳性对照标准品.检测限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检测102拷贝的病毒粒子.而且与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鲤春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斑点叉尾(鱼回)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牙鲆弹状病毒以及锦鲤疱疹病毒等其他非蛙虹彩病毒无交叉反应.该体系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特异性高、低成本等特点,为诊断与预防蛙虹彩病毒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7.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分离和部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收集福建某渔场的患病石斑鱼苗制备组织切片,同时将患病石斑鱼苗组织匀浆后接种到条纹月醴细胞系(striped snakehead, SSN-1),对发生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s, CPE)的SSN-1细胞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纯化负染,并制备细胞超薄切片,借助SSN-1细胞系从患病石斑鱼苗中分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iral nervous necrosis virus, VNNV).试验结果表明:在病鱼脑和视网膜中可见大量的空泡,接种SSN-1后2~3d出现CPE,PCR检测可扩增出VNNV特异性带,提示这是VNNV病毒.负染及SSN-1细胞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显示,该病毒为直径25~30nm的二十面体病毒粒子,在胞质中呈不完全晶体状排列,同时细胞质中有大量空泡,进一步说明分离株为VNNV.对该分离株进行细胞敏感性试验、脂溶剂敏感试验(氯仿处理)、热敏感试验(55℃ 30min)、酸碱敏感试验(pH值为3和pH值为11各1h),试验结果表明:石斑鱼吻端细胞、鲤上皮瘤细胞、肥头鲤细胞在28℃、25℃、20℃时对该病毒都不敏感;该病毒对氯仿不敏感,对热和酸碱都比较敏感.研究结果表明,用SSN-1细胞系可以从患病鱼中分离VNNV.  相似文献   
58.
旨在建立一种基于PCR的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用于斑点叉尾鮰病毒病的快速检测和确诊。针对斑点叉尾鮰病毒(CCV)蛋白激酶(PK)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扩增引物与测序引物,经PCR扩增后对PCR产物进行焦磷酸测序,借助测序结果比对确定是否为CCV核酸序列。通过对反应条件与体系的优化,成功建立了CCV PK基因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斑点叉尾鮰病毒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扩增基因片段长度为144 bp,能够特异性检测出目的病毒,最低核酸检测限为5×10-6ng/μL,重复测序3次均能准确测出45 bp核酸序列。本研究建立的斑点叉尾鮰病毒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合高通量检测且耗时短仅需4 h,为CC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9.
60.
为确定导致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EHN)进入我国的各种可能因素,通过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分析,逐一评估可能产生的不同程度的风险。分析认为,EHN传入的主要威胁是来自疫区的活虹鳟和鲈鱼,其次是冰冻和冰鲜的虹鳟和鲈鱼。分析指出,只有根据感染特点,采取不同的检疫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进口鱼携带病毒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