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在2种不同土壤条件下,测定3种间作系统(蚕豆/小麦、蚕豆/油菜和蚕豆/大蒜)和4种单作系统(蚕豆、小麦、油菜和大蒜)生物量、株高、荚数、经济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胶泥土和砂壤土中与大蒜间作均能促进蚕豆生物量增加;而与小麦和油菜间作时,只有在砂壤土中才对蚕豆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2种土壤条件下,3种作物均不同程度抑制蚕豆的株高,尤以大蒜抑制作用最强。在胶泥土中,大蒜促进蚕豆结荚作用最强,小麦促进蚕豆结荚作用最弱;大蒜对蚕豆经济产量促进作用最弱,小麦对蚕豆经济产量促进作用最强。在砂壤土中,大蒜对蚕豆生物和经济产量的促进作用均为最强。在2种土壤条件下,小麦间作蚕豆以后,小麦除生物产量稍有降低外,经济产量、株高和分蘖数均有少量提高;油菜间作蚕豆后,油菜经济产量和株高均得到提高;大蒜间作蚕豆后,蒜薹与蒜瓣产量下降,而株高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种间相互作用或强化作物间的竞争或强化物种间的化感效应,影响间作系统中不同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玉米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差异,进行田间定点试验,采用Biolog方法分别研究了4行轮作、4行连作、8行轮作和8行连作的种植方式对玉米种植前、拔节期、抽穗期和收获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种植方式的土壤微生物均在种植前代谢活性最弱、功能多样性最低,在玉米抽穗期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最强,功能多样性最高。在种植玉米前,轮作的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高于连作,8行轮作和4行轮作土壤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比相应的连作高22.93%和11.42%;4行轮作的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比8行轮作低3.17%,而4行连作比8行连作高6.83%。在玉米拔节期、抽穗期及收获期连作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略高于轮作,且有4行连作大于8行连作的趋势,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种植前,4种种植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对6大类碳源的利用程度整体上都较低,降解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和聚合物类碳源的微生物是种植方式影响的主要土壤微生物类群;随着玉米的生长,土壤微生物对6大类碳源的利用都逐渐增强,玉米拔节期、抽穗期和收获期之间土壤微生物特征碳源没有较大差异,4种种植方式的土壤微生物对聚合物类碳源利用程度差异都不显著。PLS-EDA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对土壤微生物产生较大影响,种植前8行轮作和4行连作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模式具有相似性;种植玉米后4种种植方式的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4行连作的土壤微生物在玉米拔节期和收获期对碳源的利用模式与其他3种种植方式差异最大。试验说明作物长期连作栽培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降低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失调。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条件下,利用20%的MS营养液(MS0.2)和灭菌蒸馏水培养的紫茎泽兰根系分泌物对石榴枯萎病和生防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种方式培养的紫茎泽兰根系分泌物均不能有效抑制枯萎病菌的生长,但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其中30%MS0.2对枯草芽孢杆菌的促进率达29.85%,而40%蒸馏水的促进率可达87.46%。恢复石榴园紫茎泽兰可能提高利用生防细菌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石榴枯萎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茎基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省的感茎基腐病德国鸢尾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TUB2、EF-1α多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室内离体和活体接种法测定其致病性,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25份发病德国鸢尾植株样本中分离得到15株菌株,依据形态学特征和显微观察,发现其中6株菌株形态特征一致,另外9株菌株形态特征一致,从中各选1株代表菌株YWMZ1、YWJB3进行接种后出现叶片萎蔫,茎基部腐烂,发病症状与田间一致。经形态学特征观察、多基因序列分析、致病性测定最终将代表菌株YWMZ1鉴定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菌株YWJB3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2株菌株菌丝最适培养温度均为25℃;菌株YWMZ1和YWJB3最适pH分别为5和7;2株菌株在5种碳源和氮源上均可生长,其中菌株YWMZ1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YWJB3最适碳源为蔗糖,2株菌株均以硝酸钾为最适氮源;菌株YWMZ1和YWJB3最适光照条件分别为连续光照和12 h明暗交替。  相似文献   
15.
入侵杂草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种子成熟与萌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明确入侵杂草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与粗毛牛膝菊(G.ciliata)发生和危害规律,对其种子的成熟时间、结实能力和种子发芽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期播种的粗毛牛膝菊种子成熟早于牛膝菊,全生育期内粗毛牛膝菊的成熟花序和种子数量更多.牛膝菊成熟种子28℃培养5d发芽率超过40%,培养15d基本完成发芽;粗毛牛膝菊种子培养5d基本不发芽,培养30d发芽的仍较多.可见粗毛牛膝菊的结实能力强于牛膝菊,但种子发芽速度慢,发芽周期长.推测粗毛牛膝菊种子可能具有一定的后熟或休眠特性,显示出更强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发现新的检疫性杂草宽叶酢浆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宽叶酢浆草(Oxalis latifolia)是2010年在云南省昆明市新发现的一种入侵性强危害重的外来植物。为了解其危害特点,预测其将来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综述了该物种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国外的危害和防治情况。通过GBIF软件的模拟分析了宽叶酢浆草在中国的入侵定殖风险程度。综合以上分析,提出了深入开展宽叶酢浆草的生态学和危害规律研究的必要性,与防范和化解宽叶酢浆草在中国的扩展蔓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动植物检疫专业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在2002年后开设的新专业,与传统大农业专业相比,建设时间短、可借鉴经验少。本文回顾了云南农业大学动植物检疫专业(植物检疫方向)自2005年招生开始至2015年10年间围绕"素质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实践教育平台"三个模块进行培养方案修订和实施的过程和经验,总结提出专业教育在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蒜根系分泌物对石榴枯萎病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大蒜套种石榴控制石榴枯萎病的可能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0.2倍MS培养液和蒸馏水培养的大蒜根系分泌物,测定其对枯萎病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MS培养液和蒸馏水培养的大蒜根系分泌物均不能有效抑制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而同样2种方式培养的大蒜根系分泌物却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增殖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且蒸馏水培养大蒜根系分泌物效果要优于MS培养液培养的根系分泌物。[结论]石榴园套种大蒜结合枯草芽孢杆菌的施用有望作为控制石榴枯萎病蔓延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大豆生长发育与根瘤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根瘤生长发育与大豆生长发育的关系,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持续观察和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大豆根长、根系生物量、株高、植株生物量、根瘤重量和数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大豆整个生育期内株高、植株干重、根系干重和根瘤鲜重的变化均从缓慢增长、迅速增加、到迅速下降、再到缓慢下降的过程。株高、植株干重、根系干重和根瘤鲜重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苗后的66天、72天、66天和60天。根长在出苗后一直处于较快增长期,到出苗后48天到78天均维持在一个不显著的缓慢增长期。而根瘤数量在出苗后的20天至30天迅速激增,然后经过一个缓慢增殖期,至54天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由此得出,大豆根瘤数量在植株生长早期迅速增长且在最大值附近维持较长时期;而根瘤鲜重生长规律同植株地下部或地上部干重的增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明确胜红蓟根系分泌物在提高枯草芽孢杆菌控制石榴枯萎病的作用途径,以胜红蓟土壤提取液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试验检测不同浓度胜红蓟土壤浸提液对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石榴枯萎病菌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胜红蓟土壤浸提液对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石榴枯萎病菌没有明显的作用。以上结果说明,胜红蓟促进枯草芽孢杆菌控制石榴枯萎病防治效果主要是通过促进生防菌的生长而起作用,而对病原菌石榴枯萎病菌没有明显的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