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为解决小麦品种区分难的问题,以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160个小麦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经初筛和复筛,从分布于小麦21个连锁群的10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1对稳定、多态性高的引物(每条染色体上各选取1对)。对供试小麦品种进行SSR荧光标记的毛细管电泳分析,获取其SSR分子指纹信息,并与品种基本商品信息结合,进行数字化编码,构建了160个小麦的品种身份证,实现小麦品种信息唯一性、通用性、可识别性和可追溯性的统一,为小麦种子的质量追溯和管理提供便利,同时为种子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离子束注入改良水稻广亲和系02428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经离子束诱变的突变后代受测品系与籼、测验种测交F1的黑染花率与小穗结实率的分析表明,两者相关不显著,建议在广亲和性品种重申选中宜以F1小穗结实率作为亲本亲和性鉴定的主要指标。筛选出农艺性状优良,较原品种显著增产的广亲和新品系S9148。认为物理诱变是改良水稻广亲和系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皖稻185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定向改良协优57(协青早AX057)的父本而选育出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在2004年品比、2005年中籼验证试验和试种示范中,表现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等突出特点。适宜于在江淮流域作一季中稻种植。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名称:皖稻185.[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利用SSR技术构建以杂交粳稻亲本为主的SSR指纹图谱。[方法]用48对SSR引物扩增了42个杂交粳稻亲本的基因组DNA,从中筛选出12对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推荐为核心引物。建立了42个杂交粳稻亲本×12个核心引物的DNA指纹数据库。[结果]采用类平均法聚类分析计算42个基因型的相似系数,在相似系数0.73处,可将42个杂交粳稻亲本分为5大类。[结论]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反映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旨在找到一种简便的SNP检测方法用于水稻种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以245份长江中下游主推杂交水稻品种及亲本为研究材料,从1319个SNP位点中筛选出124对多态性高的位点,建立SNP的高效检测体系。选用其中的一个标记sf0141821553和SSR的标记RM7120来检测水稻的纯度,分别利用Caps-AccI标记和SNP-sf0601764762扩增分析亲本及杂交后代Wx的基因型,两者结果完全一致,说明水稻功能性SNP标记完全可用于水稻种品纯度和种真实性的鉴定。用124对位点对245份杂交水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显示,245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4~0.97之间,以遗传相似系数0.64为阈值,可以将245个水稻品种分为两个类群,这两个类群分别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12和0.667处又可以分为两个亚群,结果表明材料间存在明显的群体结构,能精确区分待测品种的基因型以及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来实现SNP标记的检测,方法简便且不需要大型仪器设备和昂贵的试剂,便于实验室开展水稻品种的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转基因水稻及其杂交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基因枪转基因技术将高抗白叶枯病的Xa21基因导入中国三系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和保持系(皖B)中,获得转基因水稻系,其中4个株系只含有Xa21基因,不含选择标记潮霉素抗性基因hph。筛选抗白叶枯病转基因纯合系,在田间种植6代,用PCR检测证明,Xa21基因能稳定遗传表达。用转基因水稻配制两系杂交稻,杂交组合F1含有Xa21基因  相似文献   
17.
玉米稻的光合效率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离子束介导方法获得的玉米稻株系,其光合速率较原品种提高29.2%~131.7%,平均提高84.0%。离子束介导是高光效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降低籼稻057的直链淀粉含量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4种低直链淀粉含量(AC)的籼稻品种(R367、91499、盐恢559、恢527)作优质基因的供体,以产量配合力较强的三系籼稻恢复系057为受体轮回亲本,对高AC值的057进行回交改良。在回交改良中利用分子标记对控制AC值的基因型进行选择,并对分子标记鉴定的Wx基因3种表达类型(GG、TT、GT)植株稻米的AC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GG型植株的稻米AC值高于20%;GT型的变化较大,为17.71%~28.48%;TT型的小于18%。经最小显著差数法(LSR)检验,3种基因型间AC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这种分子标记对稻米AC值的辅助选择是可靠有效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效降低了057的AC值。  相似文献   
19.
水稻重金属镉代谢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籽粒镉污染是一个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控制镉积累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和调节水稻镉积累及分配的重要功能基因被广泛研究和报道,揭示了水稻中镉积累的遗传多样性。本文主要回顾和总结水稻中镉的吸收、转运、积累和外排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概述目前学者们在培育“低镉大米”方面所做的一些研究,并讨论了降低籽粒中镉含量的现存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河南优质专用小麦近年来生产发展状况,针对河南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改进措施与建议.以期对河南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