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112篇
农学   94篇
基础科学   96篇
  114篇
综合类   679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361篇
园艺   126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41.
[目的 ]评估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漏检对屠宰从业人员和消费环节羊肉消费者的潜在健康风险及其干预措施。[方法 ]利用屠宰环节肉品风险评估专项监测中的定量监测数据,以及文献检索数据、专家咨询和调研结果,采用@RISK软件,分析估计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检疫漏检情况下的感染人数和消费者因烹调不当发生布鲁氏菌感染的风险。[结果 ]构建了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漏检感染风险模型。假设接触漏检羊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概率为20%,那么0.001%、0.08%、1.5%三种漏检概率可能导致的感染人数分别为0~4人、0~114人和7~1 829人(90%置信区间);不同接触感染概率的感染人数有较大差异:5%概率时每年有0~541人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病;60%概率时,多数情况下有155人感染布鲁氏菌病,最多可达到6 473人。应用该模型对某省居民消费漏检布鲁氏菌病羊肉后新增布鲁氏菌病感染人数的估算结果表明:按照0.1%概率计算,该省2016年度屠宰313.25万只羊可能新增布鲁氏菌病感染病例111~148例(90%置信区间)。如果因厨房生熟不分、烹调不当等因素而使感染概率提高至1%,则可能出现1 234~1 352个新增病例。[结论 ]羊屠宰环节存在布鲁氏菌病检疫漏检现象,从业人员受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较高;消费环节存在因烹调不当而导致的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应加强养殖环节羊群布鲁氏菌病的控制和宰前检疫,提升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对布鲁氏菌病危害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942.
选取定薯4号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黑膜双垄全覆膜垄播(A)、白膜双垄全覆膜垄播(B)、黑膜单垄覆膜垄播(C)、白膜单垄覆膜垄播(D)、垄播覆草(E),裸地种植为对照(CK),研究旱地不同覆盖垄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较对照成熟期提早5~21 d,全生育期缩短,出苗率提高5.7~11.6个百分点,株高增加1.2~10.5 cm,植株开展度扩大11.1%~42.1%;不同覆盖处理较对照单株结薯数增加0.61~2.82个,单株结薯重增加3.2%~15.6%,小区大薯重增加0.02%~29.1%,小区小薯重增加4.5%~56.6%,产量增加11.5%~31.2%,除处理B和E较CK商品薯率提高1.82~3.06个百分点,其它覆盖处理较CK降低0.16~7.02个百分点;处理B较CK干物质含量增加4.2%,其它覆盖处理较CK减少1.37%~17.49%;处理B、D和E粗淀粉含量与CK差异不显著,处理A、C较CK减少6.98%~13.37%;不同覆盖处理较CK粗蛋白含量降低3.83%~9.36%,维生素C含量降低1.61%~15.43%;不同覆盖处理薯块Zn和Ga含量均高于CK,分别增加10.22%~21.17%和17.93%~84.14%,Fe含量降低22.12%~28.32%,Se含量除处理C和D较CK减少2.63%~7.02%,其它覆盖处理较CK增加5.26%~12.28%;处理C、A和E较CK每公顷纯收入分别增加5.97%、16.31%和20.95%,其它覆盖处理较CK减少22.85%~54.27%。  相似文献   
943.
应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进行棉花氮素营养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本文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并结合常规观测手段,研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诊断棉花氮素营养状况的可行性及获取的光谱参数与表征棉花氮素营养状况的生物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棉花在不同时期特征光谱参数与棉花含氮量及叶片含氮量呈显著相关,其中盛蕾期棉花全氮含量与光谱参数的相关性最好,在盛花期棉花叶片含氮量与光谱参数的相关系数最高,G/(G R B)可作为氮素营养诊断的指标.在棉花全生育期内,地面覆盖度与棉花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及吸氮量呈显著相关,在出苗至盛花期之间达极显著相关.经检验,地面覆盖度可很好地预测棉花的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及吸氮量,相对误差分别为26.2%、3.46%和3.37%.  相似文献   
944.
王娟 《林业科技情报》2019,(2):73-75,78
国有林场于我国的生态体系建设中具有连接骨架的作用。因此,维护我国生态体系的稳定建设,则必然要对森林资源的管护给予高度重视。除此之外,无论是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抑或是区域生态系统的建设而言,有关林场森林资源的管理本身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5.
为减少肥料用量,同时筛选适合于西北旱作区马铃薯生产绿色增效肥料,本试验以马铃薯品种‘陇薯6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常规复合肥1200kg·hm^-2(T1)、T1+420kg·hm^-2黄腐酸菌肥(T2)、70%T1+420kg·hm^-2黄腐酸菌肥(T3)、70%T1+300kg·hm^-2黄腐酸菌肥(T4)和不施肥5种施肥处理,探讨了黄腐酸菌肥对马铃薯根系形态、干物质、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常规肥料与黄腐酸菌肥的合理配施能够增强马铃薯的植株长势,改善土壤酶活性,减轻连作带来的病菌侵害程度。T3处理下马铃薯根系各指标表现最好,维持根系活力,且与对照CK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T3、T2与T1、T4及CK处理在70d后马铃薯植株增长幅度较大,其中,在110d,T3处理下地下部干物质比T1处理增长了77.2%~96.7%,比CK处理增长220%~273%。不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为T3>T2>T4>T1>CK。在T3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脱氢酶活性均保持较高的稳定性。T1与T4处理下的各项指标值均高于对照处理CK,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合各指标表现情况,本研究推荐复合肥与黄腐酸微生物菌剂配施作为底肥的最佳用量为撒可富复合肥840kg·hm^-2+黄腐酸菌肥(有机质≥45%)420kg·hm^-2。  相似文献   
946.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现状和特点,设计出了一种以培养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的基于翻转课堂的实验教学模式,并对该翻转课堂实验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及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相比传统实验模式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电子电路的设计水平、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提高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加快推动该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947.
为了确定适合陇中干旱半干旱条件下马铃薯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通过田间试验,以‘陇薯10号’为材料,在相同的施肥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冠层温度没有显著影响;在同一种植模式下,密度为5 000株/667m~2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块茎数大于4 000株/667m~2处理,而水分利用效率、地上部和根鲜重以及盛花期、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单株块茎重小于4 000株/667m~2处理;在同一密度不同种植模式的条件下,LAI、地上部和根鲜重、单株块茎重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垄宽的变宽和垄沟的变窄而变小;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是4 000株/667m2、50 cm垄宽和50 cm垄沟以及垄上微沟种植最高。综上所述,垄上微沟种植、4 000株/667m~2以及50 cm垄宽、50 cm垄沟是陇中干旱半干旱条件下马铃薯高产高效的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48.
949.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用番茄种质资源果肉外果皮细胞厚度和离体耐放性等性状间的相关性,为加工用番茄品种选育的田间耐贮运性改良奠定基础。【方法】比较12份加工用番茄高代纯合种质资源的果实主要性状,测定参试材料果实横切面情况,结合石蜡切片技术比较分析各试材的果肉组织外果皮厚度,研究不同材料自然室温放置35 d后的果实重量损失和腐烂率,并分析参试材料各调查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主要果实性状差异显著,果肉组织外果皮厚度在6.75~10.30 μm变化,平均外果皮厚度为8.311 μm,12份材料的果实横切面面积存在一定的差异,常温放置35 d后的腐烂率在11.67%~98.33%变化,平均腐烂率为55.50%,失重率在17.36%~63.68%变化,平均失重率为31.96%,各调查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903**~0.875**,均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常温放置35 d后的腐烂率与果肉组织外果皮厚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外果皮越厚果实常温放置若干天后的腐烂率越低,对于选育优异的田间耐放性好的加工用番茄品种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50.
目的】针对银染PAGE实验中常出现的背景颜色深、条带弥散、凝胶变形及条带不整齐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优化方法。【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基因组DNA为研究对象,通过PAGE电泳后银染并调整试剂配方、实验条件,筛选出适合实验的技术体系。【结果】甲醇浓度、电压稳定性、电泳温度、气泡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甲醛浓度过高(1.25%)时,虽所需染色时间短,但凝胶背景深;甲醛浓度过低(0.001 25%)时,背景浅但条带淡,需要长时间染色;电压不稳定会造成条带弥散;电泳温度过高,导致凝胶变形,条带弯曲;凝胶中的气泡会扰乱DNA条带的形状;NaOH浓度在0.875%~1.375%,染色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甲醛用量4 mL(1%)、保持稳定电压、在冰浴中电泳、制胶时及时赶走所有气泡,可得到凝胶背景浅、条带清晰且正常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