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轻简栽培水稻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粳稻品种扬辐粳8号作试验材料,设小麦秸秆还田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作对照,进行直播、机械插秧、抛秧,并对水稻物质生产、产量形成及有关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穗数均有所下降,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产量均显著提高;各生育期的茎蘖数均明显降低。光合势、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抽穗前低于秸秆不还田,抽穗后则相反;各生育期的根冠比均较高。抽穗期高效叶面积、高效叶比例以及粒叶比均较大,结实期茎鞘中贮存的碳水化合物的输出率及转换率以及收获指数明显大于秸秆不还田。结实期根系活力、伤流液、光合速率和ATP酶活性均高于秸秆不还田。阐明了秸秆还田轻简栽培水稻的生育特性和增产效应。同时,对秸秆还田水稻高产的生理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秸秆还田水稻的关键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72.
早熟晚粳新品种扬粳403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粳403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复杂交方式并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产量潜力大,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强,在江苏省沿江、太湖中与北部稻区有良好的适应性。200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3.
汕优136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利用珍汕97A与广亲和恢复系T136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经多年多点试验、试种及大面积示范表明,表现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熟相佳,抗倒性强等优点。1998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相似文献   
74.
骨干恢复系扬稻6号配组优势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扬稻6号、明恢63、特青3个著名恢复系与广占63-4S、培矮64S、粤泰A等3个具有代表性的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研究扬稻6号作为骨干恢复系的配组优势。结果表明:扬稻6号与明恢63、特青相比,配制的组合具有明显的生物产量优势和经济产量优势;顶3叶叶姿挺拔,基部节间坚实,抗倒力强;高效叶面积率高;具有高根系活性和光合生产能力。并讨论了扬稻6号在杂种优势上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周长海  王宝和  白和盛 《种子》1998,(3):45-46,49
在选育出育性基本稳定的水稻两系模型先教核不育系28S和19S之后,在筛选两系杂交水稻强优组合的同时,与三种类型的模型恢复系作2×3的不完全双刊杂交,对五个亲本主要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只要选择一定类型的恢复系与其配组,两个模型光敏核不育系均能获得强优势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76.
一个水稻新黄绿叶突变体基因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水稻品种武运粳7号中发现了一个黄绿叶自然突变体,经过多代自交形成了稳定的突变系。该突变系和武运粳7号的正反交F2代的遗传分析表明该材料的黄绿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命名为 ygl 2。利用已有的微卫星(SSR)标记和新发展的SSR标记将 ygl 2基因定位于RM1340、RM7269、RM6298、SSR6 16和RM7434、SSR6 5、SSR6 9、RM5957之间,排列位置为RM1340-RM7269-RM6298-SSR6 16 -ygl 2-RM7434-SSR6 5、SSR6 9-RM5957,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38、0.37、0.00、0.62、0.74、0.49、0.86和1.62 cM,这为 ygl 2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稻生产技术规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稻生产技术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研发的一项农田保育型轻简稻作新技术.该项技术将麦草机械还田利用与机插稻技术相嫁接,杜绝麦草焚烧和实施稻作轻简化,构建成资源利用、培肥沃土、节本高效、省工简便的稻作技术体系,是循环利用资源,发展可持续农业,优化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解放和转移农村劳动力,活跃和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8.
杂交水稻制种是杂交水稻应用于生产的重要环节,涉及到杂交稻种子产量、质量和效益.建立在人工操作上的制种方式,不仅耗费大量的劳力,而且由于人工操作速度慢,容易造成父母本花期错位,延误最佳栽插期,影响父母本生长发育和花期相遇,造成产量下降;特别是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容易导致母本穗分化期遭遇低温干扰而育性波动,降低种子纯度,对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随着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大量转移,杂交水稻制种依靠人工操作的矛盾更显突出.其解决的途径,势必开拓规模化机械制种.  相似文献   
79.
以80份杂交籼稻亲本和部分新育成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24对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对其进行材料间遗传多态性的划分,计算各材料间遗传距离,并以此为依据,通过UPGMA法进行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按遗传距离值的大小可将试验材料划分为5个大群、12个亚群和28个组群,大面积生产上主要应用的亲本80%以上(保持系、恢复系)均聚集在第Ⅰ大群内,分类结果和系谱分析基本吻合。结合杂交稻育种实践,群间优势普遍大于群内优势,表明利用籼粳特异分子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杂交亲本优势群可行。  相似文献   
80.
优质高产香粳111香粳111系我所从“武育粳3号/3/秀水04//紫金糯/武香粳1号”组合中选育的香糯稻新品系,具有抗病强、产量高、米质优、香味正、适口性好、后期熟相佳等优点。1994~1995年在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示范推广7万多亩,倍受种植者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