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81.
以80份杂交籼稻亲本和部分新育成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24对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对其进行材料间遗传多态性的划分,计算各材料间遗传距离,并以此为依据,通过UPGMA法进行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按遗传距离值的大小可将试验材料划分为5个大群、12个亚群和28个组群,大面积生产上主要应用的亲本80%以上(保持系、恢复系)均聚集在第Ⅰ大群内,分类结果和系谱分析基本吻合。结合杂交稻育种实践,群间优势普遍大于群内优势,表明利用籼粳特异分子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杂交亲本优势群可行。  相似文献   
82.
香粳111产量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粳111属迟熟中粳香粳稻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其高产栽培应以增粒和提高结实率为核心,稳定穗数和千粒重。在适期播种、培育壮秧的基础上,适宜栽插密度的375万/hm^2,基本茎蘖苗90~120万/hm^2,施氮量255~270kg/hm^2,肥料运筹上适当增加穗肥用量。  相似文献   
83.
在江苏扬州地区温光条件下 ,对光敏核不育系 10 3s进行分期播种试验 ,同时正季在扬州和春季在海南三亚进行较大群体的 10 3s的繁种试验 ,由此探索 10 3s的育性表现及其繁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在扬州地区温光条件下 ,10 3s 5月 5日至 6月2日播种 ,其不育性表现优良。 10 3s在适宜的繁殖期 ,如扬州的秋季和海南的春季 ,其繁种产量分别为 3 489.1kg/hm2 和4185 .0kg/hm2 。  相似文献   
84.
针对水稻育种面临的新要求,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好水稻育种过程中的几个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85.
早熟晚粳扬粳4227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早熟晚梗品种扬梗4227为材料,研究播种期、栽插密度、施氮量、肥料运筹对扬梗4227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明确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扬粳4227在4月25日至6月4日5个播期处理下,产量变幅为6.76~10.15t·hm-2;栽插密度在(15.0~45.0)×104穴·hm-2处理下,产量变幅为8.16~1...  相似文献   
86.
本研究利用DD-PCR技术,对杂交水稻强势和弱势F1在分蘖期基因表达模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根据F1不同带型的比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个F1被分为强势和弱势两个类群。它们在多个基因表达类型上存在差异,其中强势组合的DMP1(F1与母本共表达)与DMP2(F1与父本共表达)均明显高于弱势组合,而UNP2(父本特异表达)、ABF1(F1特异缺失表达)和MONO(双亲与F1共表达)则明显低于弱势组合。同时,对6个强势组合中表达而弱势组合沉默的特异条带进行了克隆测序,功能分析表明,T2、T3、T5分别与蛋白激酶(AK101690)、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酯酶PP2A-4催化亚基(AK099604)和细胞色素P450家族蛋白(AK067549)的功能类似,它们在植物抗逆性方面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7.
杂交水稻制种是杂交水稻应用于生产的重要环节,涉及到杂交稻种子产量、质量和效益.建立在人工操作上的制种方式,不仅耗费大量的劳力,而且由于人工操作速度慢,容易造成父母本花期错位,延误最佳栽插期,影响父母本生长发育和花期相遇,造成产量下降;特别是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容易导致母本穗分化期遭遇低温干扰而育性波动,降低种子纯度,对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随着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大量转移,杂交水稻制种依靠人工操作的矛盾更显突出.其解决的途径,势必开拓规模化机械制种.  相似文献   
88.
杂交籼稻丰优香占高产栽培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丰优香占高产栽培生长发育特性,2003和2004年以汕优63为对照,进行了丰优香占4种栽插密度处理和4种施氮量处理的生长试验.结果显示:与汕优63相比,丰优香占在不同栽插密度和不同施氮条件下,成熟期总干物重高,齐穗至成熟期生产的净光合产物多,增产显著,表明丰优香占具有稻谷高产的物质基础,对栽插密度和施氮量适应范围宽.丰优香占以密度为30万穴/hm2、施氮量为187.5 kg/hm2两处理的产量最高,齐穗至成熟期生产的净光合产物、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齐穗后25 d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剑叶的光合速率等指标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89.
播期对扬两优6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扬两优6号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平均产量比汕优63增产19.5%;其齐穗期干重、成熟期干重和籽粒干重高20.2%、29.0%和17.5%;扬两优6号具有高的物质生产能力和适宜的物质运转率,同时在适当推迟播期条件下,能安全抽穗,这是其高产稳产的基础.并讨论了扬两优6号高产稳产的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90.
本文根据全量麦草旋耕还田稻作土壤环境的变化及直播稻生长发育特点,通过几年实践,提出了全量麦草旋耕还田直播稻的产量指标、生育指标及生产栽培技术规范,以供推广麦草还田轻简稻作技术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