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犬肘头黏液囊炎是肘头黏液囊的一种化脓性或非化脓性炎症.对临床上7例犬肘头黏液囊病例进行诊治,其中4例为一侧肘头发生黏液囊炎,3例为两侧发生.病例治疗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一例经保守治疗治愈,6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现就该病的诊断要点、治疗方法的选择、术后护理应注意事项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2.
2006年8月某奶牛场新引进一批奶牛出现高热不退,配种4月左右的初产牛出现乳房炎,有犊牛死亡,将病死牛的病料及发病牛的乳样、血样送到扬州大学动物医院分离病原。  相似文献   
33.
2013年初,山东某水貂场成年水貂出现零星死亡,病貂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采集病死水貂的肺部,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分离菌经染色镜检,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等进一步检测表明:致病菌为伪中间葡萄球菌。根据其病史和流行病学的调查以及分离菌的动物致病性试验可以确诊为该貂场水貂发病死亡是感染伪中间葡萄球菌所致。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氯霉素、美洛西林等抗生素敏感,而对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等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34.
为获得纯度更高的吡虫啉人工半抗原,通过对常规半抗原合成的反应顺序、试剂等进行调整和优化,筛选出最适3-巯基丙酸反应比例,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法对合成的吡虫啉半抗原分子结构进行确证,进一步用合成的吡虫啉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得到吡虫啉完全抗原并免疫小鼠,于三免和五免7天后断尾采血,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效价。结果表明:1)吡虫啉、反应体系、有机相和水相的比移值分别为0.55、0.23、0.50和0;2)质荷比为326的峰是吡虫啉半抗原的分子离子峰,且其余杂质离子峰的数量明显下降;3)核磁共振结果与吡虫啉半抗原相符,3-巯基丙酸氧化副产物峰下降;4)三免后,小鼠血清效价达到1∶12 800,五免后,小鼠血清效价可达1∶51 200。综上,此优化方法不仅保证3-巯基丙酸完全反应,还减少3-巯基丙酸氧化副产物和不必要杂质的产生,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同时可减少半抗原合成过程杂质产生的吡虫啉半抗原合成优化方法,为后续吡虫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35.
PCR方法诊断猪瘟病毒和猪丹毒杆菌混合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快速检测急性病死猪的病原.采集病死猪脾等组织,用PCR方法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同时采集病死猪肝、心血,无菌接种血平板进行细菌分离,用16 S rRNA基因测序法鉴定分离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PCR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样品用CSFV引物...  相似文献   
36.
犬细小病毒YZ分离株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999年冬季江苏省实验动物Beagle犬基地暴发的以拉稀、便血、高死亡率的病犬作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和实验室诊断。粪便血凝价高达2^14以上,并用HI加以验证,初步诊断为犬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用FK81细胞(胎猎肾传代细胞)分离病毒,细胞上清HA试验阳性;负染电镜观察到在小为20nm左右的病毒粒子;接种病料的细胞IFA检测可见特异性的亮绿色荧光。在小肠的病理切片中见到典型的嗜酸性核内包涵体。以此确诊为犬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出血性肠炎。利用双琼脂空斑技术克隆一株犬细小病毒,命名为CPV-YZ株,其核酸型是单链DNA,对甲醛敏感,对氯仿、酸、胰蛋白酶不敏感,80℃ 60分钟失去活力,0.1ml TCID50是10^-6.8,SDS-PAGE电泳两条清晰的条带分别为:76kD的VP1,64kD的VP2。  相似文献   
37.
鸡包涵体肝炎病原检测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临床疑似鸡包涵体肝炎病例的肝组织,接种SPF鸡胚获取尿囊液,对获取的尿囊液进行PCR扩增和基因测序分析,成功分离并鉴定出1株鸡包涵体肝炎病毒,同时对送检病例采样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将病死鸡肝组织研磨后,经尿囊腔接种9日龄的SPF鸡胚,用获得的尿囊液提取病毒DNA,成功获得DNA模板。根据已发表的Ⅰ群禽腺病毒hexon全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用这对引物对病毒的DNA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与目的基因大小一致的片段。病理学观察见肝组织淤血,细胞核浓缩,发生坏死,核内出现包涵体,伴有脂肪变性。测序分析表明,分离株与Ⅰ群禽腺病毒中血清4型相似性为98.6%,与其他血清型的相似性为68.7%~96.9%,与Ⅱ群禽腺病毒的鸡出血性肠炎病毒和Ⅲ群禽腺病毒的减蛋综合征病毒的相似性为44.6%,最终确定分离病毒为Ⅰ群禽腺病毒,为进一步鉴定和分离Ⅰ群禽腺病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8.
为探究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的生物学特性,对3份送检病死羊的肺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将分离到的3株菌株分别命名为P1、P2和P3.3株菌株经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 PCR扩增阳性,随后检测荚膜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18种毒力基因、药物敏感性和致病性.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均为荚膜血清型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1和P2序列型均为ST131,P3序列型为ST320;3株菌株的毒力基因各不相同,P1—P3均携带毒力基因RpoB、OmpH、ToxA、NanH,P3携带HgbA基因,P2携带pfhA基因,P1和P2携带SodA基因.该菌攻毒小鼠6 h后死亡,然而,采取相同的剂量攻毒白羽鸡未发生死亡;药敏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丁胺卡那、美洛西林、头孢曲松钠、复方新诺明敏感,对多黏菌素B、多西环素耐药.综合而言,从临床分离的3株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型均为D型,基因型、毒力基因和致病性具有独特性,对小鼠致病力较强,对鸡致病力较弱.  相似文献   
39.
鹅源坦布苏病毒SHYG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离鹅源坦布苏病毒,并研究其对雏鹅的致病性。【方法】用RT-PCR方法对江苏省3个鹅场送检的产蛋期病鹅样品进行检测;对坦布苏病毒核酸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分离,测定分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E蛋白基因序列。【结果】这些样品中坦布苏病毒呈阳性;从病料中分离鉴定一株病毒,命名为SHYG。E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显示其与中国鸭源坦布苏病毒同源性达到99.3%;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病毒可致Vero细胞病变,对小鼠无致病性,接种2周龄雏鹅出现精神沉郁、腹泻、神经症状甚至死亡;组织学变化可见肝脏淤血、胆小管扩张、脂肪变性;肺淤血、炎性渗出及含铁血黄素沉着,脾脏网状内皮细胞空泡化,肾出血,脑充血、胶质细胞增生。【结论】坦布苏病毒SHYG株对雏鹅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0.
<正>近些年来,犬发生车祸的事件呈上升态势,骨折成为犬病的一个新形势。笔者将3例因车祸而造成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的诊治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病犬l:京巴犬,流浪犬,年龄不详,5.9千克,病程约十几天,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