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90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73篇
  42篇
综合类   399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21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41.
本文旨在研究复方植物精油对瘤胃发酵产物如挥发性脂肪酸(VFA)以及氨氮等生成的影响,对肉牛氮吸收以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5只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波尔山羊采集瘤胃液进行体外实验,将瘤胃液进行分组并加入0.2 g/kg复方植物精油和百里香酚培养24 h,采用气相色谱及分光光度法检测发酵产物中VFA以及氨氮的含量;另外,选取60头荷斯坦肉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Ep组添加0.2 g/kg复方植物精油,Tm组添加0.2 g/kg百里香酚,实验进行15周。Ep组乙酸的浓度降低12.3%(P<0.05),Tm组乙酸浓度降低2.01%(P>0.05),Ep组丙酸的浓度提高17.2%(P<0.05),乳酸浓度降低13.6%(P<0.05),各组间总VFA没有显著差异。肉牛生产实验结果显示,Ep组肉牛末增重与饲料报酬分别提高14.41%和15.28%(P<0.01);Tm组肉牛末增重和饲料报酬分别提高9.32%和13.19%(P<0.05);粪便检测结果发现,Ep组与Tm组可使饲料中氮的利用率分别提高13.1%与7.86%(P<0.0...  相似文献   
842.
【目的】分析玉米籽粒皱缩突变体的表型特征并进行籽粒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为揭示该基因调控玉米籽粒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玉米自交系‘B73’种植过程中籽粒自发突变个体为材料,命名为shank2021(sh2021),对其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进行观察;构建分离群体,通过混合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筛选交换单株进一步缩小定位区间,最后结合转录组测序及基因功能注释推测控制籽粒缺陷性状的候选基因。【结果】与野生型相比,sh2021籽粒凹陷皱缩、颜色加深、籽粒排列不规则,且百粒质量降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sh2021胚乳细胞和淀粉粒均显著变小,且淀粉粒大小不均匀。遗传分析结果表明,sh2021是由单个隐性基因突变所致。利用BSA分析方法将目的基因定位在3号染色体末端约13.25 Mb区域。进一步扩大分离群体筛选交换单株,将目的基因定位在标记ID5与ID9之间的529.60 kb范围。通过sh2021和野生型的转录组测序,结合基因功能注释结果,预测Zm00001d044119、Zm00001d044120、...  相似文献   
843.
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侵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在世界各花生产区都有发生,近10年来在我国花生主要种植省份流行危害,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成为制约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花生白绢病病原菌的特点、致病力分化、致病因子及引起致病力分化的原因等方面进行综述,期望为这一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4.
王欣 《中国蚕业》2023,(1):44-47
从蚕种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规范要求出发,根据《江苏省蚕种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江苏省蚕种生产实际,提出了对蚕种生产的人员、生产环境与设施设备、桑园、物资与成品卵、质量监督检查的基本要求,以及对蚕种质量检验、档案和安全应急预案规范管理的认识和思考,旨在为促进蚕种生产企业规范蚕种生产质量管理、持续稳定地生产优质蚕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5.
This research explored the nitrogen (N) uptake preference of Buchloe dactyloid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this species over the whole growth cycle. The experiment included two cultivars of B. dactyloides (‘Sundancer’ and ‘Texoka’) and four different N regimes (N0: No N as the control, N1: Urea, N2: Nitrate N, N3: Ammonium N and N4: a 1:1 mixture of nitrate N and ammonium N). The rate of N applied was 500 mg N·kg soil–1 in each case. It was found that total N content, root nitrate reductase (NR) activity, glutamine synthetase (GS) activity and shoot glutamate synthase (GOGAT) activity of B. dactyloid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adding mixed N (P<0.05). Shoot nitrate N content of B. dactyloide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adding nitrate N (P<0.05). Root nitrate N and ammonium N contents of B. dactyloid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adding urea (P<0.05). The shoot ammonium N content and NR activity of B. dactyloid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adding ammonium N (P<0.05). Shoot GS activity of B. dactyloide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adding ammonium N (P<0.05). Root GOGAT activity of B. dactyloide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adding nitrate N (P<0.05). Mixed N can better improve the physiological activity a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B. dactyloides, but single nitrogen source will inhibit some nitrogen assimilase activity. Based on these result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1:1 mixed nitrogen should be used as the nitrogen source in the production of B. dactyloides. Where the ammonium:nitrate is not 1:1, urea should be used as the nitrogen source. © 2022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846.
分析梳理了当下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性技术瓶颈,并借助2006—2019年畜牧业R&D投入与科技奖励成果进一步呈现了相应的研发现状与特征。研究发现,畜牧业科技成果总量呈现平稳态势,主要类型成果数量差异明显并具有阶段性波动特征,高校和农业科学院等机构是畜牧业科技成果研发主体,R&D投入与其产值不适配。基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科技瓶颈,提出需从加大畜牧业研发投入力度、提升畜牧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促进畜牧业机械化和信息技术的联动发展、构建技术协同创新体系等4个方面助力推进畜牧业科技优化,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47.
本试验旨在优化二丁口服液提取工艺,为二丁口服液的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干膏得率、秦皮乙素和咖啡酸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二丁口服液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进行3批工艺验证。结果显示,二丁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4∶1、提取3次、每次1 h;在该工艺条件下,平均干膏得率为31.16%,秦皮乙素平均含量为1.37 mg/mL,咖啡酸平均含量为108.14μg/mL。结果表明,本试验优化的二丁口服液提取工艺稳定,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48.
本研究旨在探明不同肥水组合对辣椒植株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效应。以‘苏椒五号’辣椒为试材,通过研究不同水肥组合对植株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最终提出辣椒有机基质栽培水肥管理的最佳技术。结果表明,当每株辣椒施N量0.88 g、施P2O5 0.40 g、施K2O3.31 g和含水量63.53%时,辣椒植株生长最旺盛,当每株辣椒施N量0.88 g、施P2O5 0.40 g、施K2O 22.23 g和含水量63.53%时,植株茎粗最大。结合之前水肥耦合对产量的研究结果,辣椒基质生产中建议基肥中每株添加N 0.88g、P2O5 0.40 g、K2O 3.31 g和控制基质含水量63.53%;辣椒苗期吸收最多的为氮肥、钾肥次之、磷肥最少,从开花期至结果初期吸收最多的钾肥、氮肥次之、磷肥也最少;增加基质含水量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肥总量可以增加植株株高、茎粗及植株干鲜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辣椒基质栽培的肥水精确管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49.
<正>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RNA。由于它不具有开放阅读框因而缺乏蛋白编码能力,或者仅能编码短的多肽[1]。LncRNA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酵母、原核生物与病毒等多种生物中,并在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目前,基因表达调控是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关系中的热门研究问题。研究发现,lncRNA在病原微生物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50.
为探明50%丁醚脲悬浮剂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适宜剂量和对茶树生产的安全性,特进行了该药剂不同剂量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667 m2施用50%丁醚脲悬浮剂80、100、120 g对茶树茶小绿叶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在试验期间未见药剂对茶树的长势、叶色等有明显影响。建议于茶树茶小绿叶蝉始发期,每667 m2用50%丁醚脲悬浮剂80~120 g均匀喷雾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