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3篇
  9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稻麦轮作系统无机氮肥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中无机氮肥的不合理施用导致氮素利用率低,大量氮素通过气体挥发、径流和淋溶损失到环境中。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稻麦轮作系统中无机氮肥的使用和损失情况,比较了水稻和小麦生产中无机氮肥的损失量和主要成分,分析了稻麦轮作生产中影响无机氮肥高效利用的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提高稻麦生产中无机氮肥利用率的相关措施,即种植氮高效品种、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氮肥运筹和改善田间栽培管理。最后,从氮高效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土壤残留氮的影响和优化肥料施用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有效、快速解决稻麦轮作生产中无机氮肥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2.
人参根际化感作用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试验以人参根际土壤提取物处理新森林土,研究了根际化感作用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参地土壤中含有促进人参病害发生和抑制人参生长的自毒性物质,造成人参发芽率、种子酶活性、根系生活力降低,发病率提高,从而形成人参生长障碍。  相似文献   
103.
104.
今年春季,小麦黄花叶病在我省许多地方大发生,其发生面积之大,危害之严重,是历史上十分罕见的。黄花叶病属于一种真菌传播的病毒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疾病,势必会对我国小麦生产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就先简要分析了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症状,然后然后分析了防控小麦黄叶病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5.
为了研究枣渣在肥育肉牛日粮中的添加效果,试验选择体况相近的黑安格斯去势公牛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6%和9%枣渣,试验期为67 d,对肉牛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和肥育性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日粮干物质(DM)和无氮浸出物(NFE)表观消化率随枣渣的添加而显著提高(P0.05),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消化率也呈升高的趋势;血糖、总蛋白、尿素氮、三酰甘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血液生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变化(P0.05),但3%、6%枣渣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随枣渣的添加量增加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显著改善(P0.05),3%和6%枣渣组饲料利用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说明枣渣用于肉牛育肥日粮有益于改善其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性能,其添加量以占日粮干物质的6%为宜。  相似文献   
106.
为明确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两个小麦生长季,采用3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为主区[10月12日播种(适播, ST)和11月12日播种(晚播, LT)],播量为裂区[2.25×10~6株·hm~(-2)(M1)、3.00×10~6株·hm~(-2)(M2)和3.75×10~6株·hm~(-2)(M3)],每个播量设置3个施氮量[纯N150 kg·hm~(-2)(N1)、225kg·hm~(-2)(N2)和300kg·hm~(-2)(N3)],研究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和施氮量3因素互作显著影响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氮素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花后干物质积累以及成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其中,ST处理显著提高了开花期群体干物质量、成熟期干物质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LT处理。在ST和LT处理条件下,M2和M3处理有效穗数、开花期干物质量和成熟期干物质量显著高于M1,M2处理穗粒数、花后干物质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单茎中籽粒重量及其在单茎中所占比例较高,显著高于M1和M3。N3处理的有效穗数、开花期群体干物质量、成熟期干物质量和花后干物质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N1和N2。在ST处理条件下M1、M2处理和LT处理条件下所有播量处理均以N3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单茎籽粒干重及其在单茎中所占比例较高。本试验条件下,增施氮肥和适当增大播量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小麦‘安农大1216’在10月12日播种,播种密度3.00×106株·hm~(-2)、施氮量为300 kg·hm~(-2)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7.
王艳艳 《兽医导刊》2020,(8):219-219
针对夏季育肥猪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的问题,提出了夏季生猪育肥应该采取的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8.
中药材金银花的栽培丰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又名银花,属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丛生植物。盛花季节,先是白似银,其后黄如金,黄白相映,故"金银花"由此得名。金银花为常用中药,以未开放的花蕾和藤叶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消肿的功能,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症。金银花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适应性很强,耐寒、耐旱、耐涝,平原、  相似文献   
109.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湖泊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模糊数学原理,采用旋转正交的主成分分析法和加权平均隶属原则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应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05—2007年江苏长荡湖水质进行全面评价,分析了年际变化、空间变化、水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采取旋转正交的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因子进行赋权,避免了专家打分导致的结果差异,使权重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2)采取加权平均原则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避免了最大隶属度原则方法存在的有效性问题,对多样本进行比较排序,结果更加接近客观实际。(3)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湖泊水质评价,既可以反映出各种因子共同作用下的水质状况,又能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类型,对于环保政策的制定、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为地方政府制定环保政策和规划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研究不同浓度间甲酚胁迫下杂交鲟幼鱼胃和肠中主要消化酶的活性变化情况,为了解间甲酚对鱼类幼鱼的潜在毒性作用提供参考。杂交鲟(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苗平均体长(12.35±0.94)cm,平均体重(10.26±2.37)g。在水温(17.5±0.5)℃条件下,设置0.50、1.00、2.00、4.00和8.00 mg/L的间甲酚浓度梯度,采用生化和半静态亚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杂交鲟幼鱼胃和肠中淀粉酶、脂肪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变化及间甲酚对4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第20天时,胃中淀粉酶活性和胃蛋白酶活性随间甲酚浓度的增大呈"升高-降低"变化,第40天时2种酶活性呈显著下降变化(p0.05),而脂肪酶活性在第20天和第40天时均呈"升高-降低"变化。(2)在第20天和第40天时,肠中淀粉酶活性和胰蛋白酶活性随间甲酚浓度的增大呈"升高-降低"变化,而脂肪酶活性在第20天时呈"升高-降低"变化,在第40天时呈显著下降变化(p0.05)。低浓度间甲酚暴露对杂交鲟幼鱼肠和胃中消化酶活性有诱导作用,而高浓度有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在同一间甲酚浓度下,胃中胃蛋白酶和肠中脂肪酶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呈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