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2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人工束缚对活体施加胁迫调控干预,探讨流通环节虾夷扇贝的活力保持机制,为开发贝类高端活品提供理论及方案等参考.参考实际流通链,设置由2 d活水暂养和4 d无水贮运构成为期1周的模拟活品供应链;设计两个处理组,分别为暂养前束缚组(Tb)和暂养后束缚组(Ta),对照组C则全程无束缚.期间对扇贝闭壳肌ATP关联物、腺苷酸能...  相似文献   
22.
以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对其活品贮藏特性进行探索。分别采取冷却干藏和常规湿藏两种方式,进行3个处理组贮藏特性的分析比较,即4℃干藏充气组、4℃干藏充氧组以及室温湿藏组;以存活率、磷酸精氨酸、三磷酸腺苷及其关联物、糖原以及pH为指标,跟踪分析各个处理组在10d保藏期间的代谢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4℃冷却条件下的干藏保活效果总体好于常规湿藏,其中干藏充氧组的保藏效果最好,10d后存活率仍达到52%,其次为干藏充气组,7d后全部死亡;而湿藏组3d内全部死亡。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进一步佐证了冷却干藏较常规湿藏有更好的保活效果,冷却干藏条件下肌肉pH、三磷酸腺苷及磷酸精氨酸水平均高于湿藏组,显示出较活跃的生命代谢状态;同时,冷却干藏组的活贝在保藏期间均维持较稳定的糖原水平。  相似文献   
23.
为探究商品虾夷扇贝规格与其活品耐藏特性之间的关联,对春季上市虾夷扇贝的规格及质量进行分组,再将各组置于4 ℃下湿布覆盖进行3 d冷却干露贮藏,分别于0、1、2 d和3 d采样进行生化代谢指标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市售春季虾夷扇贝依据壳长大致可分成(105.8±1.5) mm、(98.4± 2.3 ) mm及(90.5±1.7) mm 3个规格组,各规格单贝质量相差20~30 g;(98.4±2.3) mm组扇贝的肥满度及闭壳肌出成率较其他两组高,(90.5±1.7) mm组三磷酸腺苷初始含量最高,表明其捕后胁迫耐力好于较大规格扇贝,(90.5±1.7) mm组扇贝同样表现出更好的耐干露特性,干露3 d 三磷酸腺苷含量和核苷酸能荷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糖原含量各组无明显差异。此外,各组扇贝冷却干露2 d后存活率均为100%,干露至第3 d各组开始出现死亡,其中(90.5±1.7) mm组扇贝耐干露特性最好;各组闭壳肌pH与体腔液pH差异不显著;氨基酸分析结果发现,甘氨酸和精氨酸是扇贝闭壳肌游离氨基酸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其余游离氨基酸变化趋势不明显;体腔液含氮物中,氨含量较高,其余氨基酸含量均较低并在干露期间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4.
25.
为提高我国水产品加工水平、促进水产品加工产业的升级,急需培养一批了解水产品特点、熟悉水产品加工工艺、能在水产品加工一线从事生产和管理的专业化人才。首先,分析了水产品加工业的特点,结合海洋类院校"食品工厂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最后通过培养方案增加海洋食品设计等创新创业课要求,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虚拟仿真软件教学、PBL教学模式改革等多种手段,对课程教学方式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力图根据水产品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特色化的现代水产食品工厂设计教育,以提高水产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26.
菲律宾蛤仔捕后干露处置对其复水湿藏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捕后干露处置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复水湿藏稳定性的影响,将采捕后体质量为(12.0±1.6)g的菲律宾蛤仔分别进行冷却干露预处理(干露-4℃组)、室温干露预处理(干露-室温组)及无预处理(对照组)后进行海水湿藏,跟踪监测了湿藏期间菲律宾蛤仔生化代谢情况,指标包括各部位质量百分比、体腔液pH、肌肉pH、水溶性蛋白质、肌肉糖原、ATP关联物、AEC值和K值。结果表明:干露预处理会消耗肌肉中ATP,但这种消耗在湿藏期间(50 h)能得到部分恢复;复水湿藏过程中3个处理组的内脏团质量略呈下降,质量百分比由5.8%降至1.2%,其他软体部位质量保持稳定;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基本无变化;对照组糖原含量比干露组下降更明显,由43.6 mg/g显著降至25.6 mg/g(P0.05);pH均随贮藏时间推移呈现降低趋势,其中肌肉pH由7.0显著降为6.7(P0.05),体腔液pH由7.7降为7.3(P0.05);各组菲律宾蛤仔的AEC值一直保持在71%~76%,K值保持在2%~6%。研究表明,50 h复水湿藏过程中,3个试验组均能保持较好的生理状态,短时间(24 h)的干露放置不会对菲律宾蛤仔复水湿藏稳定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7.
易逝期干露对菲律宾蛤仔活品净化及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采捕后可容忍的干露时间,以研究干露对净化及随后的活品贮藏特性的影响,将采捕后的蛤仔原料设置6个处理组,分别为湿藏对照组(CW)、干藏对照组(CD)和干露0、1、3、4 d组(即E0、E1、E3、E4组),湿藏及净化条件均为室温海水,干露及干藏条件均为4℃湿布覆盖,分析各组的存活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核苷酸能荷(AEC)值和K值,并对各组蛤仔从外观、气味、滋味、质地和回味5个方面进行风味品质评价。结果表明:干露3 d内蛤仔有近100%的存活率,4 d干露存活率仍可保持90%左右,与初始原料相比,干露静置后的蛤仔均呈现恢复态势,E1、E3和E4组具有相同的ATP、AEC和K值水平,蛤仔呈现非愉悦性特征(苦、腥、土),经1~3 d静置后恢复了愉悦特征(甜、鲜、咸、香),干露4 d时则呈现臭味特征;原料经1、3、4 d干露,净化后蛤仔存活率分别为100%、91%和85%,随着干露时间的延长,净化过程ATP消耗增加,E4组的K值高于其他组,AEC值则未发现明显差异;感官评价结果显示,2 d内干露处理的净化产品具有良好的风味品质,而3 d以上的干露会导致风味下降,而E4组依然突出臭味;7 d活品湿藏的E0和E1组均具90%以上的存活率,E3组存活率在70%以上,而E4组存活率急剧下降至0;干藏下的E0、E1组同样具有90%以上的存活率,E3、E4组则可维持80%以上的存活率;E3、E4组在活品贮藏阶段的K值明显高于E0和E1组,除E4湿藏组外,其他所有组均呈现相同的ATP和AEC值平稳水平,而E4组则明显下降;此外,2 d内湿藏的E0、E1、E3组均可呈现愉悦特征;干藏的E0和E1组同样具有愉悦风味,E3组风味开始下降,E4组则突出臭味。研究表明,易逝期的菲律宾蛤仔品质可恢复,期间原料可容忍的干露期限是冷却条件下2 d左右,该阶段的干露暂存或运输不会影响后续的活品净化,且无论是干藏还是湿藏均具有7 d的活品货架期。  相似文献   
28.
为探究捕后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活品贮藏稳定性,牡蛎(体质量为102.3 g±5.1 g)经海上采捕、陆地运输、运抵实验室后,研究了其贮藏(4℃,4 d)过程中干藏及复水对其生化特性的影响,贮藏分为干藏组和干藏-复水处理组,试验分析了牡蛎闭壳肌中ATP及其关联物含量、腺苷酸能荷(AEC)值、K值、pH值的变化,以及软体组织中蛋白质、糖原、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采捕后淡水冰降温及干藏(0~6 h)导致软体部分的糖原、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从25.6、10.0 mg/g降至17.3、 7.5 mg/g,闭壳肌中的ATP含量也发生损失;运抵实验室进行了海水处理后,干藏过程中(6~24 h)糖原和甘油三酯含量分别恢复至24.2、 10.9 mg/g,24 h后又呈逐渐下降趋势,ATP含量也从0.76 nmol/g恢复到1.15 nmol/g,干藏-复水组的AEC值更稳定,肌肉pH值变化更小。研究表明,捕后淡水冰降温及干藏对牡蛎的贮藏稳定性影响较大,但在干藏过程中增加复水处理,有利于提高牡蛎活品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29.
捕后虾夷扇贝闭壳肌免疫因子与活品品质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采捕后活品贝类的品质变化规律,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对象,研究了其闭壳肌中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过氧化氢酶(CAT)等4个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变化规律,试验基于活品虾夷扇贝的商品流通链分别进行湿藏和干藏处理,捕后贮藏分为离水至甲板、运输船中转、港口卸货、基地缓冲池和净化等5个关键环节,共设10个采样点。结果表明:虾夷扇贝闭壳肌中表现出ACP及SOD活力,CAT活力很低,LSZ则未检出活力;在捕后106 h内,ACP活力呈现出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而SOD活力则呈先升高再下降再升高的趋势,二者与虾夷扇贝所受胁迫强度均有相关性。研究表明,闭壳肌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ACP及SOD可以作为活品扇贝的胁迫应答因子及品质评价指标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0.
从食品蛋白配料角度出发,对传统冷冻鱼糜( Surimi)技术以及新兴分离鱼蛋白( FPI)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中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从蛋白质的分离回收效果以及脱脂与脱色作用等方面对Surimi及FPI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围绕蛋白质的凝胶功能特性展开了讨论。结果表明:使用FPI法的蛋白回收率明显高于Surimi法,使用酸溶方法( AC-FPI )的蛋白回收率普遍高于碱溶方法( AL-FPI );FPI法的脱脂效果优于Surimi法; Surimi法的脱色效果优于FPI法,而AL-FPI法的脱色效果明显优于AC-FPI法,几乎接近Surimi法; Surimi凝胶与AL-FPI凝胶特性相似,且均优于AC-FPI凝胶;用3种方法分离的蛋白及其凝胶的贮藏稳定性, AL-FPI法最优, Surimi法次之, AC-FPI法最差。分析认为,今后FPI的研究和应用可从低值鱼蛋白资源出发,以蛋白质的结构变化为核心,蛋白质的食品功能特性为基础而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