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8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林业   531篇
农学   338篇
基础科学   239篇
  270篇
综合类   2276篇
农作物   308篇
水产渔业   301篇
畜牧兽医   1347篇
园艺   412篇
植物保护   14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7篇
  1966年   6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7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早在2003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就提出了无疫小区(compartmentalisation)作为动物疫病防控的一种新模式。笔者就无疫小区的概念和在中国如何建立和应用这种新模式作一解释。  相似文献   
992.
10%虫螨腈对桑园桑蓟马的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蓟马(Pseudcden drothripsmori Niwa)又名举尾虫,属缨翅目蓟马科,是桑园常见害虫之一。桑蓟马1a发生10代左右,以最后1代成虫在枯枝落叶、树皮裂隙、杂草中越冬。在云南3月下旬迁移到桑叶上产卵繁殖,到4月中旬产生第一代若虫。桑蓟马在云南省各养蚕区均有发生,只要有桑叶桑蓟马在桑树上终年可见,一般虫口密度自春至夏逐渐上升.春伐田块由于春、夏蚕两季用叶,桑园通风较好,  相似文献   
993.
家养动物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家养动物福利越来越重视,家养动物福利不仅是对家养动物本身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不良因素的有效控制和条件改善及对动物健康的保证,而不是那种不宰不杀的极端"动物保护"。文章对家养动物福利的概念、意义、国内外现状及改善现状的措施进行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994.
梅迪-维斯纳羊的进行性肺炎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羊病。这种病在1954年由冰岛科学家Sigardsson首次发现,并将其划为慢性感染。1939—1962年,从冰岛地方流行性进行性肺炎(maedi)伴发进行性瘫痪(visna)绵羊病例中首次分离出梅迪一维斯纳病病毒(MVV)。梅迪-维斯纳为冰岛语,原来是用来描述绵羊的两种不同临床征状的慢性增生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995.
<正>鸡排泄饲料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在疾病中有慢性球虫病、细菌引起的亚临床型肠炎、病毒引起的吸收不良综合  相似文献   
996.
为了研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PRRS)弱毒疫苗,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HuN4株进行了致弱驯化,在Marc-145细胞上对其进行了3次蚀斑克隆和连续传代.该毒株的病变速度随着代次增高逐渐加快,传至80代以后其病毒滴度达到最高并保持稳定;电镜观察发现低代次病毒粒子形态以棒状为主,高代次病毒粒子形态以球形为主;蚀斑形态比较发现低代次病毒形成的蚀斑大小不一,而高代次病毒形成的蚀斑大小均一;序列分析和病毒抗原性分析表明HuN4株传代过程中GP5蛋白羧基端1个主要抗原表位(196QWGRL200)发生突变即196Q突变为196R,针对该表位的单克隆抗体只与HuN4株低代次病毒反应而不与高代次病毒反应.以上结果表明:在Marc-145细胞上经蚀斑克隆和连续传代致使HP-PRRSV HuN4株部分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这些特性的改变在病毒弱化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7.
纳米增效尿素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009年水稻生长季,以高产水稻品种皖稻153为试材,研究了纳米增效尿素和普通尿素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施氮量下,纳米增效尿素处理水稻分蘖数、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施氮量在N 0~90 kg/hm2范围内,纳米增效尿素处理子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普通肥料处理无明显差异;随施氮量进一步增加,差异则达显著水平;其中,纳米增效尿素处理水稻产量最大增幅达10.2%,氮肥农学利用率最大增幅达44.5%。根据施氮量与产量拟合方程推算,施氮量在N 90~244.9 kg/hm2范围内,获得相同产量,纳米增效尿素比普通尿素可节省氮12.4%~41.7%。在本试验条件下,纳米增效尿素施用量为N 244.9 kg/hm2时,水稻子粒产量达11174.7 kg/hm2,比普通尿素提高9.2%,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3.7 kg/kg,比普通尿素提高4 kg/kg,是理想的超高产氮肥运筹模式;纳米增效尿素施用量为N 180 kg/hm2时,水稻子粒产量达10332.9 kg/hm2,比普通尿素提高6.0%,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8.5 kg/kg,比普通尿素提高4.3 kg/kg,是理想的氮肥运筹安全模式。  相似文献   
998.
数字地貌解译与地貌图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戬  田永中  熊祥强  程中玲  袁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774-1775,1777
结合1∶100万数字地貌图的制图过程,阐述遥感地貌制图流程以及地貌学、地貌图在农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领域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探究杂交后代与双亲染色体组型的差异, 证明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和蓝身大斑石斑鱼 (Epinephelus tukula)杂交在染色体水平上的可行性, 以及建立石斑鱼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制片技术, 本研究以 4 月龄和 16 月龄青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后代、4 月龄母本后代和父本为实验材料, 通过头肾 -秋水仙素法和外周血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制片, 经油镜观察和分裂相统计, 结果表明青石斑鱼的染色体数目为 2n=48, 占比 91.00%, 核型公式为 2n=48t, NF=48; 蓝身大斑石斑鱼具两个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为 2n=48, 占比 82%, 核型公式为 2n=2sm+46t, NF=50, 臂比为 1.76±0.11; 杂交后代(E. AT)具一个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为 2n=48, 占比 78%, 核型公式为 2n=1sm+47t, NF=49, 臂比为 1.75±0.29。同时, 本研究对 4 尾 16 月龄杂交后代鱼的性腺进行组织切片, 观察发现所有个体性腺中具有大量卵母细胞, 杂交后代均为雌性, 初步说明杂交后代所具有的异形染色体与性别无关, 推断异形染色体形成的原因是父本提供了 23 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 1 条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母本提供了 24 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研究结果为石斑鱼杂交后代异形染色体发生、遗传变异, 以及杂交后代性状选育和种质改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氮肥对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铃重、衣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新疆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棉田,设置6个不同施氮量水平,研究施氮对陆地棉铃重、衣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氮量为300~450 kg·hm-2时,有利于提高铃重和衣分,超过450 kg·hm-2时公顷总铃数开始减少。当施纯氮量为427.8 kg·hm-2时,子棉产量的最大值6860.5 kg·hm-2,此结论为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高产棉田适宜施氮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