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研究水溶戊聚糖(WSP)、碱溶戊聚糖(AEP)和木聚糖酶对玉米-豆粕型日粮肉雏鸡器官发育的影响,探讨三者作用差异.350只1日龄肉雏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每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基础日粮和外加50 mg/kg WSP、100mg/kg WSP、50 mg/kg AEP、100 mg/kg AEP、3 mg/kg木聚糖酶、6mg/kg木聚糖酶的试验日粮.试验期15日.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WSP、AEP和木聚糖酶显著增加了肉雏鸡体重、法氏囊、腺胃和肌胃重量以及肠道长度(P<0.05),对直肠中乳酸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无显著影响.WSP和AEP增加了食糜粘度,而木聚糖酶降低了食糜粘度,二者食糜粘度差异极显著(P<0.01).50 mg/kg的WSP促进肉雏鸡器官发育效果最好.结果显示WSP和AEP与木聚糖酶在促进肉雏鸡器官发育方面的作用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52.
53.
为促进全株青绿玉米的应用,本试验研究贮藏时间(1、8、16、24 d)和贮藏温度(低温0~4℃、中温16~20℃和高温30~34℃)对全株青绿玉米低温制粒颗粒料自由基、自由基清除剂、淀粉酶活性、pH值、乳酸菌、霉菌及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对过氧化氢、乳酸菌、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及pH值影响显著(P0.05)。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低温下1~24 d各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高温下过氧化氢、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pH值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第8 d时达到高峰;高温下霉菌和黄曲霉毒素含量逐渐增加,乳酸菌含量逐渐降低;大肠杆菌各处理均未检出。建议高温下贮藏时间不超过8 d,低温下可以适当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54.
猪合建筑 良好的发酵床猪合;可促进猪的生长,减少猪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发酵床养殖区域不同,猪合建筑也不同。目前,国内育肥猪发酵床猪舍主要有顶棚卷帘式、双面坡开关窗式和塑料大棚式三种。顶棚卷帘式猪合四面通风,较适合南方地区。双面坡开关窗式在我国应用最多,适合于北方地区。塑料大棚式发酵床猪合在东北地区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55.
玉米全株发酵饲喂生长育肥猪效果及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弄清玉米全株发酵饲喂生长育肥猪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养殖效益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45.34±0.56)kg的生长猪(杜×长×大)12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对照组参考NRC(1998)生长育肥猪营养需要供给;试验组分别在试验的1—4周、5—8周和9—12周,用55%、65%和75%发酵全株玉米等量替换对照日粮。结果表明:玉米全株发酵添加到日粮中,改善生长育肥猪的体型外观,去除便秘;与对照组相比,用55%~75%的发酵全株玉米比例替代生长育肥猪日粮,出栏体重降低了13.6%,平均日增重减少22%。湿料基础的进食量增加了63.7%,料重比增加了120.4%,而干物质进食量减少了13.3%。干物质增重比增加了16.4%。试验全期平均用65%发酵全株玉米等量替代对照组全价日粮,成本减少了2.98倍,每头猪增加效益78.9元,增加效益16.86%。玉米全株发酵可以饲喂生长育肥猪,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56.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3头安装永久性大口径瘤胃瘘管的青年黄母牛饲喂3种不同精饲料的日粮,3种精饲料分别为豆粕 玉米(日粮1),猪血粉 玉米(日粮2)和豆粕 小麦(日粮3)。精料日喂量按活牛体重的1%喂给,干玉米秸等量组成的日粮配给。试验为3个试验周期,每一周期为37 d,其中适应期30 d,在早晨采食后2、4、8、16和24 h,分别5次实施瘤胃掏空,全量测定瘤胃内容物存留量。试验结果表明,日粮1在采食后2~8 h瘤胃干物质、液体和NDF的存留量最低,与其他2种日粮相比差异显著(P<0.05);日粮1和日粮3瘤胃液氨氮数量和细菌氮的数量在采食后2~8h始终高于日粮2(P<0.05);日粮1和日粮3在采食后2 h瘤胃液氨氮总量达最高点(P<0.05),但日粮3在采食2 h后瘤胃液氨氮开始下降,而日粮1至采食后8 h开始下降。日粮1在采食后2 h处于较高的总酸(mM/L)水平,与日粮2和日粮3相比差异显著(P<0.05)。因此,日粮1的组合效应有助于提高粗饲料在瘤胃的利用。  相似文献   
57.
采用析因试验设计,研究添加外源菌及玉米粉对青贮全株青绿玉米有氧状态下营养品质的影响。将乳熟期的全株青绿玉米分为对照组、加菌组(+0.1%益生菌)、加米组(+15%的玉米粉)、菌米组(+0. 1%益生菌及15%的玉米粉)进行袋装青贮厌氧发酵,7天后开封,检测有氧发酵第0、4、7、11、14天各时期不同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加菌对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总氮、氨态氮含量无影响(P> 0. 05),第4、7、11天对霉菌有显著影响(P <0. 01);添加玉米粉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提高氨态氮含量(P <0. 01);加菌与有氧贮存时长对于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乙酸及霉菌的交互作用显著(P <0. 01),添加玉米粉与有氧贮存时长对霉菌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 05)。研究认为,青贮时添加外源菌及玉米粉有助于提高全株玉米营养品质,添加外源菌有助于减少有氧状态下的霉变。  相似文献   
58.
本试验旨在确定塑料袋发酵全株青绿玉米中霉变真菌的属性,研究添加益生菌(含有乳酸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对霉变的影响。将乳熟期全株青绿玉米粉碎后分为两部分,分别添加益生菌及不加菌,进行塑料袋厌氧发酵,后分别取霉变全株玉米及无霉斑正常全株玉米检测。结果显示,霉变真菌为假丝酵母、烟红曲霉和酿酒酵母,霉变增加烟红曲霉多样性,而加菌减少酿酒酵母多样性;霉变提高酵母含量、pH、丙二醛含量、NADH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值(P 0. 01),减少乳酸菌含量及乳酸脱氢酶活性(P 0. 05);添加外源菌提高未霉变玉米中的乳酸菌含量,也提高霉变玉米中的酵母含量,降低霉变玉米的总抗氧化能力和乳酸脱氢酶活性(P 0. 05)。对于全株玉米的乳酸菌和酵母含量,霉变和加菌互作效应显著(P 0. 05)。因此建议添加外源菌预防玉米霉变时应考虑乳酸菌和酵母的互作。  相似文献   
59.
随着饲料业的发展,饲料霉菌中毒已成为危害畜禽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由于霉菌污染粮食和饲料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随着畜禽业的发展,饲料霉变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减少霉菌污染,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0.
绿色畜禽产品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