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发酵床养猪,猪病减少,但仍有猪病发生.2006 年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和日本专家合作,双方共同开展零排放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82.
观察降低日粮蛋白质(CP)和添加瘤胃保护赖氨酸(RPLys)对奶牛产奶量和奶组成的影响.6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饲喂18%CP和0.82%Lys的日粮为对照组,16.0%CP和0.65%Lys为试验1组,16.0%CP和0.85%Lys为试验2组.16.0%CP和1.05%Lys为试验3组.添加的Lys为瘤胃保护赖氨酸(RPLys),4个日粮配方用相同瘤胃未降解蛋白质来平衡.所有试验奶牛先饲喂2周试验日粮作为预试期,然后开始10周正试期.试验期间,最低和最高平均环境温度分别为(29.3±0.17)℃和(38.1±0.31)℃;最低和最高平均温湿度指数(THI)分别为73.7±0.30和83.7±0.21.对照组产奶量平均为(31.55±0.9)kg/d,与试验2组和3组的产奶量相似(P>0.05);对照组产奶量比试验1组高1.2 kg/d(P<0.05).因此,如果奶牛日粮考虑代谢蛋白质(MP)的数量和质量,16%CP日粮在产奶后期和热应激条件下可以维持产奶量.RPLys添加到16%CP 日粮改进MP质量,提高奶产量.血液葡萄糖、NEFA和BUN含量可能作为瘤胃微生物发酵和奶牛机体内牛奶合成所需均衡养分的参数.  相似文献   
83.
试验旨在研究粉碎粒度小的全株青绿玉米塑料袋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确定适宜猪用的发酵时间。将全株青绿玉米粉碎至0.2~0.4cm,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后塑料袋厌氧发酵,第0天、7天、30天及150天采样后检测营养指标。结果:与0天相比,第7天全株玉米酸性洗涤纤维、植酸磷含量降低(P0.05),pH值下降(P0.01),铜的化学形态发生变化(P0.05),乳酸菌含量和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第7天相比,第30天、150天乳酸菌含量降低(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适宜猪用的全株青绿玉米塑料袋发酵时长为7d。  相似文献   
84.
为完善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及促进土壤对垫料中磷的利用,研究分析同等时间干法发酵床和湿法发酵床表层垫料、中层垫料和底层垫料中磷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湿法发酵床垫料水分含量、温度极显著高于干法发酵床(35.54%&31.49%、34.87℃&31.91℃),垫料深度对水分含量、pH、温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垫料中层温度最高;(2)湿法发酵床和干法发酵床总磷含量无差异(3.00%&3.43%);植酸磷极显著低于干法发酵床(21.04mg/kg&27.59mg/kg),有效磷极显著高于干法发酵床(94.22mg/kg&91.16mg/kg),垫料深度对总磷、植酸磷、有效磷有极显著影响(P〈0.01);(3)湿法发酵床植酸酶、中性磷酸酶、脲酶活性高于干法发酵床(2.98U/L&2.56U/L、25.83mg/g&21.77mg/g、1.93U/L&1.88U/L),垫料深度对该三种酶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垫料中层总磷、植酸磷、有效磷含量及该三种酶活性最高。发酵床种类和垫料深度对垫料pH、植酸磷、植酸酶活性的互作极显著(P〈0.01)。研究表明,发酵床中磷的降解主要发生在垫料中层,湿法发酵床更有利于垫料中磷的降解,干法发酵床在养殖过程中需增加垫料的湿度。  相似文献   
85.
为了减少粪臭素在猪体外的污染,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外源L-色氨酸、果聚糖和酪蛋白对猪粪发酵液中粪臭素及相关合成物浓度的影响.将80头体重为(50.0±0.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0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添加0.2%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饲粮.6周后,每组随机选取8头猪,采集其新鲜粪便,配制粪水厌氧发酵液用于发酵试验.发酵试验采用3×3正交设计,发酵液中外源L-色氨酸、酪蛋白、果聚糖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0.05%、0.10%,0、0.125%、0.250%,0、0.75%、1.50%.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色氨酸、吲哚、吲哚-3-乙酸、粪臭素浓度,荧光标记单链构象多态性及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与毛细管电泳技术结合测定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试验组发酵液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1)对照组色氨酸、吲哚、吲哚-3-乙酸、粪臭素浓度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2)外源L-色氨酸为发酵液中色氨酸、粪臭素的主要影响因素,酪蛋白为对照组中吲哚的主要影响因素,果聚糖为发酵液中吲哚-3-乙酸的主要影响因素.3)外源L-色氨酸、果聚糖与饲粮中的枯草芽孢杆菌无互作(P>0.05).4)空白对照组猪粪发酵液优势菌以芽孢杆菌(CWBIB 1434)为主,含量为26%;空白试验组发酵液以非解乳链球菌(AF201899)为主,含量为36%.由此得出,降低猪粪中色氨酸的含量及在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有助于减少猪粪发酵液中的粪臭素浓度.  相似文献   
86.
为了促进发酵床废弃垫料的循环利用,设计5种发酵床,以锯末稻壳发酵床为对照,在对照发酵床中分别以15%、45%的金针菇菌渣或15%、45%的杏鲍菇菌渣替代等比例的锯末,饲养生猪100 d后测定垫料的化学成分及0、50、100倍垫料稀释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主根长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5种发酵床垫料中的氮、磷、钾、铜、铁、锌、锰含量均居于合理区间,第二天小麦种子发芽率皆达到100%,彼此无显著差异。零倍稀释液的主根长度、SOD、POD、CAT活性极显著高于100倍稀释液(P0.01)。同期该5种发酵床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主根长度及各种酶活彼此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锯末稻壳发酵床中分别添加15%、45%的金针菇或杏鲍菇菌渣对小麦种子发芽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7.
螺旋藻对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及粪便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拓螺旋藻饲料资源,本试验研究了螺旋藻单独及其与含有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益生菌联用对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性能以及粪便菌群的影响。按2×2析因试验设计,将80头平均体重为(8.85±0.20)kg、口蹄疫(FMD)母源抗体为阴性的断奶仔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螺旋藻组(添加0.5%的螺旋藻)、益生菌组(添加0.5 kg/t的益生菌)以及藻菌组(添加0.5%的螺旋藻与0.5 kg/t的益生菌),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饲粮以粉料形式饲喂。试验期28 d。第8日免疫猪O型及A型FMD疫苗,第7日及第28日采集血清及新鲜粪便。结果显示:1)螺旋藻显著提高了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2)第7日和第28日螺旋藻对O型和A型FMD抗体滴度皆无显著影响(P0.05)。3)第28日螺旋藻极显著提高了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及补体3含量(P0.01),对血清补体4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第7日和第28日螺旋藻对仔猪粪便中乳酸菌、大肠杆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除第28日Ig G、Ig M和补体3含量外,螺旋藻与益生菌无互作(P0.05)。结果表明,FMD疫苗免疫期间饲粮中添加0.5%的螺旋藻可以促进仔猪的生长,与益生菌配伍能够提高仔猪的体液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88.
为促进番茄秧的饲料化利用,本试验将新鲜番茄秧粉碎后分别添加麸皮以及麸皮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物,塑料袋青贮,研究外源枯草芽孢杆菌对青贮新鲜番茄秧中土著菌群及龙葵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增加了青贮番茄秧中乳杆菌的含量,降低龙葵素含量及溶液pH值,但对体外培养液中龙葵素含量无影响。推测枯草芽孢杆菌可能通过植物乳杆菌等土著菌酸解龙葵素,建议番茄秧青贮时适量添加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89.
农业循环经济是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低耗、减排洁净化生产符合永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本文用山东菏泽金硕农业生态园区作为典型范例阐明了种养结合关键技术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的应用。结论为通过推行该模式可以达到养殖粪污、农村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实现生物有机肥种植、农产品安全生产,原生资源和再生资源最大化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