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6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共轭亚油酸对黄羽肉鸡脂肪沉积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90只1日龄黄羽肉鸡,探讨添加不同水平(0%、1%、3%)共轭亚油酸(CLA)对不同部位脂肪沉积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CLA对黄羽肉鸡体增重无影响,但显著降低其腹脂沉积(P〈0.05),使腹部脂肪细胞直径减小(P〈0.05)。日粮中添加3%CLA显著提高胸肌和腿肌中的脂肪含量(P〈0.05)。日粮添加CLA显著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升高游离脂肪酸(P〈0.05),而对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中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无显著影响。此外,日粮添加CLA还显著提高胸腺指数和法式囊指数(P〈0.05),而对血清中抗新城疫病毒抗体和脾脏指数无影响。结果提示,CLA对肉鸡腹脂和肌内脂肪的沉积有不同的作用,可改善肉鸡的胴体品质,并影响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2.
恩诺沙星在鸡肉组织中残留的ELISA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法和氯甲酸异丁酯法把恩诺沙星(ENR)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得到ENR的多克隆抗体,建立了ENR间接竞争ELISA方法。结果表明:抗ENR血清效价达达1∶212以上,得到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2341X+0.1193(R2=0.9878),中值(IC50)为36 ng/mL,最低检测限(LOD)为10 ng/mL,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0~1000 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3.18%~7.64%,批间变异系数为9.69%~11.94%,鸡组织中的ENR的回收率为76.5%~89.42%。本试验建立的ELISA方法能够满足恩诺沙星兽药残留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03.
乳酸菌食品级基因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类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并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 氏阳性细菌的统称[1],因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且对人和动物无致病性,被公认为是安全级(generally regarded as safe, GRAS)微生物.与大肠杆菌、酵母菌相比,乳酸菌的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乳酸菌分子生物学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 大发展,加之乳酸菌的模式菌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的完整基因组已经测序完成 [2],这 为乳酸菌基因工程的发展和表达载体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在食品、医药工程及其改良 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可能,因此乳酸菌食品级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应用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相似文献   
104.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活性多肽,被称为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它是生物非特异性防御系统的免疫应答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不仅可以抑制多种细菌或真菌,甚至可以在不伤及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抑制动物体内的肿瘤细胞.因此,抗菌肽的研究已成为基因工程、药物开发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生物被膜是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探究Ⅲ型分泌系统2(ETT2)转录调节因子YqeI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为探究ETT2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机制的影响提供研究基础。利用Red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yqeI基因缺失株,并通过检测野生株与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合转录组学测序及荧光定量检测生物被膜基因表达量等,探究转录调节因子YqeI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yqeI基因缺失株,且yqeI的缺失并不影响生长曲线,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且相关生物被膜基因转录量显著下调。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TT2转录调节因子YqeI显著影响了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从ETT2及yqeI的角度发掘潜在的调控网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解动物源细菌的抗菌耐药情况,加强耐药性的监测与控制,针对常见的七大类抗菌药物,阐述了它们的耐药机制以及耐药基因的国内流行现状。有研究显示:动物源细菌对各类抗菌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耐药基因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流行率和检测率较高的耐药基因多数能在质粒、整合子、转座子等移动元件上被检出,并以水平传播的方式扩散;同一质粒上检测出数种耐药基因,这些质粒是细菌产生多重耐药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对监管部门出台相应控制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为掌握安徽省禽群的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以及引起免疫不合格的主要风险因素,在2018年春季集中免疫前,对安徽省7个市开展了H5和H7亚型禽流感血清学检测和问卷调查。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7个市选择种禽场、蛋禽场和肉禽场,共140个养禽场,在每个养殖场内随机抽取35份血清样品,进行HI抗体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计算群体水平的真实免疫合格率/阳性率;将H5或H7亚型禽流感抗体群体合格率低于70%的养禽场定义为免疫不合格场,进行单因素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7个市H5(Re-8株)和H7N9(Re-1株)的场群真实抗体合格率/阳性率分别为67.7%(95%CI:60.0%~75.4%)和39.8%(95%CI:31.7%~47.9%),62个养禽场的H5或H7亚型抗体未达标(70%);存栏量越小(P=0.046)、免疫次数越少(P=0.016),H5或H7亚型免疫抗体不合格的可能性越高(P 0.05);存栏量小于4 000羽、免疫后时间≤21 d或≥91 d、家禽日龄≤26或≥2 200、免疫次数≤1、规模化饲养鹅,以及不使用"H5+H7"二价灭活疫苗(OR=2.66,95%CI:1.34~5.35)、周边3 km内有野禽栖息地(OR=2.78,95%CI:1.10~7.65)的养禽场的H5或H7亚型免疫抗体不合格风险相对较高。结果表明:2018年春季安徽省7个市H5、H7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保护率下降幅度明显,需要及时开展春季集中免疫;养禽场规模、类型以及家禽种类、是否免疫疫苗、免疫次数、养禽场周边是否有野禽栖息地等,均与群体的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显著相关,因此在制定强制免疫计划时,应视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实时补免或增加免疫次数。此外,养禽场选址时应尽量避开野禽栖息地。本研究为决策部门制定禽流感免疫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8.
为探讨含血停搏液不同灌注对心肌保护效应,将28只低温体外循环犬随机分为4组:冷晶组(对照组,n=7),低温体外循环冷晶停搏液间断灌注;冷血组(n=7),低温体外循环10℃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温血组(n=7),低温体外循环冷晶停搏液诱导,开放前温血灌注;冷温血组(n=7),低温体外循环20℃冷血多次间断灌注与开放前温血联合灌注。从氧自由基损伤机制入手,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期不同时点抽取冠状静脉血样,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显示,冷温血联合灌注组在主动脉开放15min至60min各时点,血清MDA含量增加,SOD、GSH-Px活性下降,与冷晶组、冷血组和温血组对应时点比较,增加和下降幅度均较小,差异显著(P<0.05或P<0.01),提示20℃冷血与37℃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能获得最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9.
以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为核心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专业目标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出发,以动物病理学这一动物医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为核心,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创建特色教材体系,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强调理论学习与实验教学的协调统一,增强学生实验技能,重视综合素质培养,切实加强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建立起一套与培养目标一致、结构严谨协调、实践性强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0.
随着贸易和运输物流网络的发展,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移动更加快速和频繁,因而畜牧业面临的外源和内源性动物疫病传播风险日渐加剧,使得风险评估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技术支撑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本文概述了国际、国内和安徽省动物卫生风险分析应用现状,分析了在学科建设、制度建设、监测体系、人才队伍和经费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风险评估体系,完善动物卫生风险分析制度,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技术能力以及完善监测体系和大数据共享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建设的建议,以期为重大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