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以维生素D类药物防治SD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的一个热点。本研究探讨了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的一种手术方法。试验对21只3月龄雌性SD大鼠进行了去除卵巢的手术,手术均采用腹正中切口,以利于卵巢的摘除。试验结果表明,该卵巢去除方法具有切口小,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的特点。文中归纳了卵巢去除手术的操作程序、术后护理,以及注意事项等,讨论了利用大鼠卵巢切除术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的关键技术环节,为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工作提供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外来植物入侵已经成为生态安全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外来植物入侵过程及机制比较复杂,很难用单一的入侵假说来解释植物的入侵机制。主要就外来植物入侵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总结,并从外来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种与土著种间的相互作用、新栖息地环境的可侵入性3个方面的机制归纳了近10年来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的主要相关假说及相应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珍稀濒危抗癌植物海南粗榧种群结构和资源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样方法研究霸王岭及尖峰岭保护区内海南粗榧种群结构特征,共取样方24个,总调查面积为10 400m2。记录海南粗榧的胸径及高度等形态指标,并将海南粗榧按高度及胸径分为5级,以研究其种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3龄海南粗榧幼苗成活率很低,从而导致海南粗榧种群结构不稳定,Ⅴ级大树数量不多。通过其生物量和生物碱含量估算,推算出海南粗榧经济价值,就霸王岭和尖峰岭保护区内海南粗榧含高三尖杉酯碱这一项的经济价值来看,就约为225 107.4万元,其经济价值是相当可观的。因此保护好海南粗榧,做好海南粗榧的就地和迁地保护工作,对恢复和维护良好的海南粗榧种群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缓解市场上对三尖杉酯碱等的急切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牦牛肠道乳杆菌的菌群组成,试验用MRS培养基对牦牛肠道黏膜样品进行乳杆菌分离、纯化,并采用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菌体形态观察和生化反应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牦牛肠道乳杆菌的菌群主要由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弯曲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组成。  相似文献   
15.
兰州地区犬瘟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解兰州地区犬瘟热发病率、死亡率与犬年龄、品种、免疫接种、季节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一套治疗犬瘟热最有效的方法,收集108例临床犬瘟热病例,从流行病学、临床鉴别诊断、病理剖检、治疗等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犬瘟热发病率及死亡率与犬的年龄、品种、免疫接种、季节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应用被动免疫(犬瘟热血清、犬瘟热单克隆抗体)联合主动免疫(弱毒疫苗)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以1996—2005年观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分析环境因子对海南粗榧种群内的海南粗榧植株各林龄存活率、幼苗高度增加比、幼苗高度增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年最高温度对各种群海南粗榧幼苗的存活率影响最大,年最低温度对各种群海南粗榧幼苗的植株高度年增加值影响最大,而土壤的厚度及湿度严重影响了海南粗榧幼苗的生长。因此,在保护海南粗榧野生种群的生长过程中,应注意其生长环境(主要是温度及土壤)对植株的影响,以便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并改善植株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兰州地区宠物犬弓形虫病的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弓形虫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本研究对兰州地区272例宠物诊所受检犬进行弓形虫阳性检出率的统计分析;对66份犬血样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将2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弓形虫的感染率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增加,犬小于1岁感染率最低,为3.77%,1~3岁感染率为10.59%,3~5岁感染率为15.28%,大于5岁时感染率最高,为22.58%,不同性别之间感染无显著差异(P>0.05);IHA与ELISA检测结果经t检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贝氏莫尼茨绦虫自然感染绵羊对小肠黏膜免疫组织的影响,分别从宏观、微观及亚微观水平对自然感染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成年绵羊(感染组)肠道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并与正常成年绵羊(正常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肠道所见虫体平均长度为1.5m,头节主要吸附在空肠淋巴集结分布丰富的部位,一般寄生数量为1~2条.眼观,虫体寄生部位黏膜增厚,表面有大量灰白色黏液附着,其间可见点状出血.镜下,局部黏膜上皮脱落,而在完整的黏膜上皮处,其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都明显增多;固有层内毛细血管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弥散淋巴组织以及肠腺杯状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头节寄生处部分肠腺坏死;黏膜下层淋巴小结、淋巴集结显著增生,部分增生凸入固有层形成新的圆顶区;固有层与黏膜下层以及黏膜肌层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扫描电镜下,感染组肠黏膜上皮脱落;贝氏莫尼茨绦虫头节呈椭球状,有4个吸盘,无顶突,小沟,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微绒毛.研究结果表明,肠黏膜增厚,主要是局部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在寄生虫虫体表面覆盖的微绒毛的不断刺激下,机体抗感染自身组织增生所致.成年绵羊对抗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感染可能是通过黏膜免疫相关组织增生来加强局部免疫力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兰州地区宠物犬弓形虫病血清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兰州地区宠物犬弓形虫病的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弓形虫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本研究对兰州地区272例宠物诊所受检犬只进行弓形虫阳性检出率的统计分析,对66份犬血样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将2种方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弓形虫的感染率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增加,犬只小于1岁感染率最低3.77%,1~3岁感染率为10.59%,3~5岁感染率为15.28%,大于5岁时感染率最高22.58%,不同性别之间感染无显著差异(P>0.05);IHA与ELISA检测结果经t检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种检测方法中,IHA方法适用于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