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分析了日本珊瑚扇蟹铜铸熟若蟹甲壳组织和内脏组织中毒性含量的基础上,对毒素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液相色谱法对其毒素种类进行分析。毒性分析结果显示,毒蟹个体的含毒量在37 500~116 000 MU范围,远远超过成人中毒致死量(5 000 MU),但个体间的毒含量有较大差异;毒蟹个体的甲壳组织的比毒性(909~1 610 MU/g)总体高于内脏组织(111~576 MU/g)。Bio-Gel-P2凝胶柱层析纯化结果显示,粗毒素提取液通过反复纯化可以达到纯化目的,毒素的比毒性从4.8 MU/mg上升到30 MU/mg左右;毒素进一步通过Bio-Rex 70离子交换柱层析的分离纯化结果显示,毒素中约有9%为膝沟藻毒素群(GTXs,麻痹性毒素中的一类)。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膝沟藻毒素群的主要成分为GTX3和GTX2,并含有少量的dcGTX2和dcGTX3。  相似文献   
42.
链状亚历山大藻的培养及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提取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丽  章超桦  杨锡洪  秦小明 《水产学报》2010,34(11):1783-1788
为了研究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toxins,PSP)的来源和检测,对实验室分离培养的产麻痹性贝类毒素的链状亚历山大藻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接种对数生长期藻细胞,培养8 d内就能达到最高细胞密度(2.4×104 cells/mL)左右,再以0.05 mol/L的醋酸超声波破碎藻细胞提取粗毒素,结合小白鼠生物检测法,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本株藻主要含有C1/2、GTX4、GTX5和NEO,浓度分别为GTX5(0.827 5)>GTX4(0.339 2)>C2(0.252 6)>NEO(0.126 6)>C1(0.045 5)(单位:μmol/L),毒素粗提液经过Sephadex-G15凝胶层析柱处理,用小白鼠生物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联合检测定位,收集到纯度较高的PSP,本论文工作为将来贝类毒素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43.
44.
45.
确定美洲帘蛤临界温度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温度(5,2,0,-1,-2,-2.5,-3.0℃)对美洲帘蛤成活率和活体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美洲帘蛤的临界温度-2.5℃左右,生态冰温区在0~-2.5℃,在l~-2.0℃下保活效果最好。经过30 d保活后,美洲帘蛤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下降了1.7%,9.51%和7.58%,灰分含量上升了0.64%。  相似文献   
46.
纳滤在金花茶提取液浓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解处理结合超声波振荡处理工艺的金花茶提取液在纳滤浓缩过程中,膜的渗透通量随操作压力的增大、操作温度的上升而增加,随浓缩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提取液通过纳滤膜浓缩后,其药用有效成分如茶多酚、总黄酮、荼皂甙等均富集于浓缩液中,茶多酚、总黄酮、茶皂甙和茶多糖在浓缩液中的含量分别是滤过液中的146.4、149.2、366.0和411.2倍,提取液中的固有的色、香、味物质得到了很好的保留.纳滤膜分离技术与传统多效真空浓缩相比,在简化工艺,节约能耗,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效率方面均显示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7.
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znis)隶属瓣鳃纲蛤蜊科,肉肥大质鲜美,价格低营养高。近几年,各类风味的贝类小包装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四角蛤蜊肉味鲜美,除供鲜食外,还可加工成蛤干、冷冻品、罐头等出口,经济效益均较高。例如四角蛤蜊制成的出口小包装产品,食用方法简单,营养价值高,比普通鲜活产品的效益高50%左右。现将其加工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8.
为了提高香蕉的贮藏品质,研究短波紫外线(UV-C)对香蕉贮藏过程中主要酶活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用0.02 kJ/m2剂量的UV-C处理香蕉后,于25℃贮藏18 d,研究UV-C处理对香蕉果实腐烂率、失质量率、总叶绿素含量、总酚(TP)含量、总黄酮(TF)含量、纤维素酶(CL)活性、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  相似文献   
49.
为分析深圳大鹏湾和海南琼海塔形马蹄螺(Tectus pyramis)的营养成分与品质,采用国标法检测了2种塔形马蹄螺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及部分矿物元素含量,氨基酸评价采用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方法。结果显示,海南琼海捕捞的塔形马蹄螺肌肉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深圳大鹏湾海域,其他基本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深圳大鹏湾和海南琼海塔形马蹄螺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8.45±0.13)和(18.83±0.03) 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27%,支链氨基酸含量超过13%,鲜味氨基酸含量为55%。2种塔形马蹄螺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48%,其中,深圳大鹏湾塔形马蹄螺亚油酸、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海南琼海海域,且DHA+EPA含量高达11.79%。检测的3种矿物元素中,含量最高的均是常量元素钙(Ca),微量元素铁(Fe)次之,最低的是微量元素锌(Zn),且海南琼海塔形马蹄螺肌肉的Ca和Zn含量显著高于深圳大鹏湾海域。研究表明,2种塔形马蹄螺蛋白含量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肌肉营养价值高,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研究数据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岛礁海域新型螺类食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为了给牡蛎肉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具有应用价值的基础数据,系统地探讨了中国主要养殖区新鲜牡蛎食品化学特性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不同养殖海域及不同品种牡蛎的粗蛋白、脂肪、灰分、糖原和牛磺酸含量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牡蛎中锌(Zn)含量最高,各金属元素含量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P<0.05),其中汕头牡蛎的锌、铜(Cu)、镉(Cd)和铅(Pb)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样品(P<0.05)。呈味物质特征表现为,呈味氨基酸含量丰富,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和甜菜碱含量均具有较强的地域和品种间差异性(P<0.05),其中甜菜碱含量呈"南低北高"的特征,品种间差异表现为香港牡蛎含量最低,福建牡蛎最高。醛类是新鲜牡蛎特征气味的重要组分,各地区牡蛎中检出的气味物质数量和种类有所不同;关键风味物质(ROAV≥1)中,1-辛烯-3-酮是汕头牡蛎最关键风味物质,而其他牡蛎中(E,Z)-2,6-壬二烯醛对风味贡献最大。综上,不同地理群体牡蛎的一般营养成分、牛磺酸、呈味物质和气味成分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